田埂说事(189)向国家地震局进一言——莫让“余震”麻痹!
自从四川汶川地震发生后,许多人都在抱怨、或者责怪国家地震台网没有及时关于地震方面的任何预报,以至造成了如此大的损失。
当然,我也知道地震测报是道难题,而且是关系到一个国家或者一个地区的稳定,来不得半点马虎,没有一定的把握,谁也不敢造次,因此,今天再来说这些话,已经是没有多大意义了,关键是今后如何更好地做好地震的监测和预报工作。
然而我今天所想说的是,本次四川汶川地震过后,关于余震方面的测报,要避免出现“信息疲劳”而产生节外生枝的事故。特别是在人民群众生产、生活自救即将开始的今天,尤其要注意以下几个应该避免的倾向:
第一:这几天,国家地震台网几乎每天都在说,今天出现了几次余震,几次5级、几次6级等,甚至还说到了地震后已经有几千次余震发生,仿佛把余震看成了一件极平常、而且是司空见惯的事,这样,很容易在老百姓的心里造成:这几天余震每天发生,没什么大不了的。于是、慢慢地产生的麻痹心理。
第二:每次报道中,都是余震的事后报告,而且在播报中也出现了“频率趋缓,级别降低”等词汇,实际上这又是给了老百姓一个“放心吧”的信号,其实,这里就难道真的“万无一失”的保险了吗?我认为,如此多的余震应该不是正常的,作为地震部门应该提出“警告”的词语,以提高老百姓的戒备心理,有备无患总是不错的。
第三:关于余震用词的问题,就是最近的余震究竟要“震”到什么时候是个头,一个月?半年?还是永远这么余震下去?其实大家知道,余震就是小地震,或者就是地震,难保后面的余震不会超过前面的地震,因此,关于余震一词的应用要慎重,应该尽早告诉老百姓,一般情况下、余震延续到什么时候。总不应该一年、二年以后有地震,还把它算为本次地震的余震吧!
总之,余震与地震虽然是一字之差,但是老百姓心里所产生的重视程度,是有区别的,一般情况下,老百姓重视地震而轻视余震,这些作为国家的权威部门,应该有所了解和觉察。我的观点是:别让这些每天都出现的余震,麻痹了人民的警惕,如果、一旦发生了意想不到的意外事,与这样的“余震”报告是脱不了干系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