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田埂说事(159):寻根——一份没有被遗弃的回忆(中)

(2008-04-07 17:43:33)
标签:

善琏

湖笔、

杂谈

田埂说事(159):寻根——一份没有被遗弃的回忆(中)

    清明到出身地寻访,来到湖州市善琏镇,它其实也是江南的一个古镇,尤其是驰名海内外的湖笔,其产地就是在善琏。因此,至今善琏还保存着沿袭了千百年的传说——笔神蒙括的故事:

    蒙恬,是秦始皇时期将领,生年不详,秦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遭谗臣赵高陷害被刚登位不久的秦二世赐死。秦统一六国后,秦始皇派蒙恬率兵三十万,北筑长城,自临洮至辽东。始皇死后,二世封他为秦世大臣,命其长期驻守北国。因为经常要向秦始皇奏报军情,而当时文字书写是用刀契刻的,边关情况瞬息多变,文书往来频繁,用刀契刻字速度太慢,不能适应战时需要。蒙恬急中生智,随手从士兵的武器上撕下一撮红缨,绑在竹杆上蘸着颜色,在白色的丝绫上书写,由此大大加快了书写速度。此后,又因地制宜不断地改良,根据北方狼、羊较多之便,利用狼毛和羊毛做笔头,制成早期的狼毫和羊毫笔。据后唐马缟《中华古今注》载:蒙恬始作秦笔,以枯木为管,鹿毛为柱,羊毛为被,谓之“苍毫”。蒙恬随后又对笔杆、笔毛所用材料和制法做了大胆的改进。如采用鹿毛和羊毛两种不同硬度的毛制笔尖,使之刚柔相济,便于书写。遂大力推广,逐渐成为主要书写用的工具而传承后世。

   “恬笔伦纸”是流传千百年的说法。蒙恬造笔的故事也曾经是妇孺皆知的,旧时制笔业中,蒙恬被供奉为制笔行业的祖师爷。

   

这是如今还保持着的笔神蒙括庙(也叫湖笔博物馆)

田埂说事(159):寻根——一份没有被遗弃的回忆(中)
 
 这里有旧时制笔的器皿……
田埂说事(159):寻根——一份没有被遗弃的回忆(中)
 
  一枝大毛笔让或者着实欣喜不已……
田埂说事(159):寻根——一份没有被遗弃的回忆(中)
 
两边长廊风景不错……
田埂说事(159):寻根——一份没有被遗弃的回忆(中)
 
 
廊里仍有本地人在制笔,但是生意甚至萧条。
田埂说事(159):寻根——一份没有被遗弃的回忆(中)
 
  在“无纸化”的今天,这么许多笔,有多少人会青睐?
田埂说事(159):寻根——一份没有被遗弃的回忆(中)
 
看来,唯有让孩子们小学期间作为兴趣而为之。
田埂说事(159):寻根——一份没有被遗弃的回忆(中)
 
 真的枉有一翻好天地了!
田埂说事(159):寻根——一份没有被遗弃的回忆(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