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实录:行人慢慢走
汽车声声鸣
桐城雾中即景
今天是今年入冬以来最厉害的一次浓雾,真可谓是雾锁桐城、大地弥漫。
清晨5时30分,铺天盖地的浓雾不知从何处涌来,塞满了整个太空,本以为在比较空旷的马路、广场、河畔雾气比较浓以外,那些住宅小区会好一点,然而当天的雾真有点怪,竟然把楼群和过道也全部“封锁”了。步上平日里市民常常锻炼的复兴路,盏盏路灯的灯光像是旧时的“油盏灯”那样,只是吝啬地释放出微弱的小光点。许多坚持在人行道上步行锻炼的人们,时不时地“假咳嗽”几声,生怕与对面的行人“碰面”。在凤鸣健身苑里,大约有四、五名自称是“敢死队”的市民,戴着帽子、顶着浓雾,用抹布擦干健身器材上的水渍锻炼着。偶尔传来汽车喇叭声或者引擎声,要隔了好一会儿而才见到“豆粒”般的灯光来到跟前。来到逾桥路与复兴路的十字路口,记者犹如驾着小船行驶在茫茫的大海中,放眼四顾,竟然看不到路边建筑物和所有树木,循着声音发现远处驶来一辆摩托车,其闪烁的灯光颇像一盏飘在海面上的航标灯。
6时30分,来到茅盾路与北门大街的路口,突然市区所有的路灯全部关闭,整个市区仿佛沉浸在了由黑幕笼罩着的大幔中,惟有那里的交通红绿灯在闪动,那些早早开启的路边小店,屋内的灯光只能够照射到门槛边。许多已经上路了的学生,摸着黑小心地骑着车,那些起早去菜市场的市民,站立在路边先听后看,直到确定没有汽车才匆匆地穿越马路。一些赶早的道路清扫员告诉说:“这么早关路灯,连地上的垃圾也看不清,只能猫着腰寻找垃圾。一名从乌镇驾车来到桐乡的市民说,一路上开了近50分钟,特别是到了湖盐线收费站处,竟然迷了路,找不到收费站的入口处了,最打开车窗,找到地上的标志线,像是匍匐前进般地进入收费口。
7时30分,每天的上班高峰到了,沿着茅盾路拐上迎凤路,只见所有的汽车都打开了大灯和双跳灯,慢慢地前行着,那些熟悉路况的市民,每到一个路口,都要连续不断地鸣着喇叭,生怕前碰后撞。即便大家都是小心翼翼地迎战当天的大雾,但是也发生了不少因雾而带来的烦恼,大发大社区的李菊英大娘,想在大转盘处穿越十字路口,一连等了10多分钟还是没能过去;工商部门的退休人员老王,竟然找不到常常去吃面条的阿标面店;北港河畔的河滨路上,发生一起电动车撞上了自行车……当天的大雾,在给市民带来了诸多麻烦的同时,也考验了一个城市和居住在城市里居民应对自然灾害的应变能力。
然而,值得一说的是,像近几天的连续大雾天气,为什么路灯要这么早就关闭,难道有关部门就不能替老百姓想一想,临时派几个人调整一下路灯时间,哪怕是人工控制几天也不是件难事,看来啊,作风建设这个词,说是容易做时难,难怪老百姓说:机关作风建设年,想说爱你不容易。
下面分别是路灯熄灭后的6点45分到8时拍摄的照片,老百姓真的是苦啊,摸着黑、冒着危险摸索在乌黑的马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