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走乌镇
细细品西栅(25)——桥中桥
各位博友,进入西栅景区,我们要推出一道最重分量的大餐,那就是乌镇的桥,在西栅景区一共有72座桥,当然我们不可能为你作一一介绍,只能选择几座最有代表性,而且最具特色和历史故事的向你介绍。
大家知道地处杭嘉湖平原,京杭大运河从边上蜿蜒而过,属于太湖流域运河水系的乌镇是水的世界。水多自然也就桥多。据乾隆年间的《乌青镇志》上说:“镇水发源于天目山之险潭,历苕、霅两溪,自含山(湖州的一个地名)东流。”由西郊入镇进入车溪,阔且深,有支流无数。因此,乌镇最多的时候,有120多座桥,真有百步一桥之说。
在西栅景区,除了部分进行恢复和修缮外,还保留了相当一部分古时的老桥。有不仅历史久远,造型美观的石平桥,风格各异、古朴典雅的石拱桥,有类型多样,小巧精致的砖石桥等,其中以石拱桥居多。这通济桥和仁济桥,就是保留完好的桥中桥。通济桥位于西大街西段,呈东西走向。东连西大街,西通白莲街。当地俗称西高桥,其所跨港湾也被称为西高桥港。高有28级石阶,全桥长29.4米,桥身净跨11.8米,桥面宽3.5米。历史上,曾经是苏杭间的粮船通道,电视连续剧《天下粮仓》中,漕运帮主白献龙和“小梳子”相遇的场景,就是在这里拍摄的。
这座古桥的始建于何年,已经无从查考了,可查知的最早重建年代是明正德十年。该桥为半圆单拱桥,拱圆的砌置方式是纵平分节并列式,桥面以条石联结成桥栏。桥洞的南北两侧各有一副桥联。南面的桥联是“寒树烟中,尽乌戌六朝之地;夕阳帆处,是吴兴几点远山。”北侧的桥联是“通霅门开数万家西环浙水,题桥人至三千里北望燕京。”此桥的含义是道出了乌镇西栅的地理位置、水脉走向、周边环境和本镇的人文风貌。
这两副文笔优美的桥联,给人留下了这样一副图画:近观,在寒树淡烟中,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的古镇;远眺,在夕阳余晖下,透过片片白帆,可以看见远处吴兴境内隐隐约约的群山。在这座古镇上,人气地气都十分旺盛,镇里的人具有崇高的志向。整个联意,不仅交代了古桥所在的历史地理环境,又表达了乌镇人志高心远的胸怀。
现在我们看到的是仁济桥,它位于西大街西段,呈南北走向,北通茶市街,南连丝作街。是一座半圆单拱的石拱桥,全桥长22.6米,高2.8米,有26级石阶,净跨8.5米。因为在以前,桥下水中设有木头栅门,白天开启,晚上关闭,以防盗贼从水上进镇,是乌镇西北水道的第一道关口,所以仁济桥俗名又叫栅桥。该桥与通济桥直角相连。
这座桥最早建于什么年代,也已经无从查考,明正德十三年改建成石环桥,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重建,咸丰年间毁于战乱,同治年间重建。现在的这座桥就是同治年间重建的。
由于通济桥和仁济桥成直角相连,因此来到这两座桥下,不管站在哪一座桥边都可以看到一个桥洞套着另一个桥洞,形象十分别致,故有“桥里桥”或者“桥中桥”之称,成为乌镇的一大景观。“桥里桥”可以说是乌镇最美的古桥风景,是人文美和田园美的完美交融,堪称桥景一绝。
以前乌镇有“正月走桥”的习俗。当地的人们总要成群结伴到附近的桥上去走走,但走桥是很有讲究的,必须至少走四座桥,而且必须是走个团圆,以讨个福寿双全的吉利。当然,这桥中桥是当地人走桥的首选。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