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悠悠走乌镇   细细品西栅(25)晴耕桥与雨读桥

(2008-01-04 18:06:57)
标签:

我记录

城市印象

乌镇、旅游

杂谈

悠悠走乌镇   细细品西栅(25)晴耕桥与雨读桥

   旧时我们对那些一条青溪,两三间土屋,四五亩田地,而且喜欢读书的普通读书人家庭,有“晴耕度生涯、雨读伴寒窗”的说法,说的是晴天下地劳动,雨天在家苦读。不知是巧合,还是此词就是出自乌镇,在乌镇就有这样两座桥——“晴耕桥”和“雨读桥”,两桥相隔一条通顺河。演绎了“晴耕雨读”的故事。

  相传古时在此桥畔,有一读书人家,妻子为了丈夫能够安心读书,包揽了所以的农活,每天要到离家5里以外的田里劳作,以田里的收成供丈夫生活,终于等到了朝廷会考的日子,丈夫也因此离家而赶考,从此,妻子不管是刮风下雨,每天都是站立在此桥上,盼望进京赶考的丈夫早日归来。一晃3年过去了,在桥上苦苦等待的妻子终于等到了高官而归的丈夫,但此时的妻子已经是面容憔悴、双鬓染霜,百感交集的丈夫为了报答妻子的感情,便报请地方官员同意,将这座桥取名为“雨读桥”,而将自家田野旁边的桥取名为“晴耕桥”,并在这雨读桥上建上既像是廊桥,又像是亭桥的廊棚,而地方官员也为了赞美他们的恩爱感情,将他们读书的家赐名为“雨读书屋”,并送上一块“借桥登高盼郎归,寒去冬来志不悔,风雨难移恩爱情,雨读桥上夫妻会”的诗匾。如今,此桥成了爱情的象征。当地人结婚常常要到这里拍照留念。

    至于此说有什么证据,乌镇镇志就有这样的记载,宋代文人楼钥有诗云:田在港西家港东,断桥春水步难通,术芦抉瓮稳来去,不碍小船分钓桶。说的就是“晴耕”和“雨读”。现在我们看到的这桥是雨读桥,另一座就是晴耕桥。

悠悠走乌镇 <wbr> <wbr> <wbr>细细品西栅(25)晴耕桥与雨读桥悠悠走乌镇 <wbr> <wbr> <wbr>细细品西栅(25)晴耕桥与雨读桥悠悠走乌镇 <wbr> <wbr> <wbr>细细品西栅(25)晴耕桥与雨读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