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悠悠走乌镇   细细品西栅(24)水上戏台及书场

(2008-01-03 17:55:41)
标签:

我记录

城市印象

乌镇

旅游

杂谈

悠悠走乌镇   细细品西栅(24)水上戏台及书场

      各位博友,江南水网地带,水是道、船为车,到处是水,因水而诞生的民间娱乐设施也随处可见,像现在我们看到的是西栅水上戏台,就是一个典型的水上建筑。

     我们所看到的水上戏台,就是为了那些水乡儿女而专门设置的,每年清明、过年、及庙会等时节,许多当地的富商和豪绅都会“凑份子”,请来戏班子上演“草台戏”,因此,这里除了让岸上的百姓免费看戏以外,许多来自四乡八里的农民和船民,也都摇着船蜂拥而至,在这里看戏休息,好不悠哉乐哉。

   我们再看这表演台是临水而建,两边相通,戏台分上下两层,中间是宽敞的观看席,这是给普通的客人看戏的地方。两边是阁楼就相当于现在的包厢,这些阁楼大多是有钱人包下看戏的地方。

   悠悠走乌镇 <wbr> <wbr> <wbr>细细品西栅(24)水上戏台及书场

   戏台中间的表演台可谓富丽堂皇、金碧辉煌,特别是台中间用藻井搭建的屋顶让人感觉重峦叠嶂、不同凡响。屋顶的四周还雕刻着明、暗八仙,栩栩如生。台中间的大梁上雕刻的是唐朝皇帝李隆基看戏的场景,上面则是十八罗汉,并且站在戏台上还可以看到对面的齐门雕花大梁上雕的是唐玄宗李隆基统治前期的年号—开元。

  悠悠走乌镇 <wbr> <wbr> <wbr>细细品西栅(24)水上戏台及书场

   悠悠走乌镇 <wbr> <wbr> <wbr>细细品西栅(24)水上戏台及书场

    我们乌镇的看戏习俗有着悠久的历史,从木版临时搭建舞台的“草台戏”;修真观前的“庙台戏”;以及农村里自己搭建的“地台戏”和“墩台戏”等以外,还有平地围成圈的“场子戏”、周围用布围住的“帐篷戏”、用织网围住的“跑马戏”、用黑布遮住的“髦儿戏”和“洋片戏”;敲着锣的“小锣戏”;用地方语言唱的花鼓戏;还有挂着白布的皮影戏和撑着黑布的“提扣戏”和“木偶戏”等。因此,像这样的水上戏台既是顺应民间的需要而建,更是反映了地方文化的兴盛。悠悠走乌镇 <wbr> <wbr> <wbr>细细品西栅(24)水上戏台及书场悠悠走乌镇 <wbr> <wbr> <wbr>细细品西栅(24)水上戏台及书场

      看完了水上戏台以后,我们再来看的旁边是一个书场,清末民初的时候评弹在乌镇非常的流行,抗战前后渐盛。50年代达到高峰,许多著名的评弹演员大多都到过乌镇。最早的书场叫“万福园”,后来陆续开设河东和河西两大书场,其中河西的以评弹为主,而河东的则的以评书为主,这评弹和评书其实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评弹常常是以弹唱为主,民间称为“小书”,而评书则是以说为主,民间称为“大书”,两者相比,这评弹更具有艺术性和文化性。当然,在乌镇的一些茶馆和弄堂小书场里,还有我们桐乡自己的地方书,就是“三跳”,民间称其为 “农民书”,又因为它的演唱曲调是“劝世调”,所以又叫“劝书”。当然,乌镇最流行的是苏州评弹流派唱腔。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