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走乌镇
细细品西栅(14)——水阁和公埠石碑处
我们游览到了这里,只能算了游完了整个景区的1/4,如果大家感觉到有点累的话,可以在这里的美人靠所作休息,让我为大家继续作介绍。
现在我们大家可以看到对面这连绵起伏的、在水中立上石柱还是木柱,上面铺上木板的“水阁”,这就是乌镇一绝,也是江南地区最具代表性的“水上阁楼”。
水阁


早在1949年上海的申报上就有乌镇水阁的图片,当时对乌镇水阁已经有“水上阁楼”和“水上吊脚楼”的称谓,这一建筑形式,在当时引起了国内外有关建筑专家的广泛关注,一直到1999年3月,乌镇在实施古镇保护与旅游开发中,这“水阁”的称谓才从民间的口头传颂变为文字名称,也算是真正以一种乌镇特有的建筑风格登上大雅之堂,成为享誉国内外的江南水上风貌和古镇的一道靓丽风景。有的游客可能要说,在杭嘉湖地区的其他古镇,也能看见这样的沿河水阁,但是大家可能不知道,这水阁都是起源于乌镇,这水阁除了增加了住房的面积以外,在乌镇还有一个民间故事。(今后再说)所以说,在江南地区所有古镇的水阁中,都没有像乌镇那样的连绵起伏和千奇百怪,更没有乌镇水阁那样的气势宏大和鳞次栉比。


各位,我们看到在这河边的河埠上方,立了这么一块刻有“公埠”字样的石碑,(博友景行枯曾经介绍过)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公共设施。因为过去许多大户人家建房,都是一竿子到底,就是从门口的河埠开始,一连几进到最后的内厅,有的人家还为河埠搭上廊棚刻上石碑,以表示该河埠是属于自己家族私有。然而普通老百姓总不能不下河埠涉水,于是常常有纠纷和争吵发生,因此,从清代开始,地方官衙就每隔一个路段,专门在一些公共河埠口,设立了这样的公用河埠,以表示这里是公共设施,谁也不准占为私有,还立碑为警。
公埠界石
公埠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