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悠悠走乌镇   细细品西栅 (9)——亦昌冶坊

(2007-12-19 17:58:53)
标签:

我记录

职场故事

知识/探索

乌镇、旅游

悠悠走乌镇   细细品西栅(9)——亦昌冶坊

    各位博友,由于西栅地域位置的独特和优越,因此,早在明代嘉靖年间,就有许多外地商户来到乌镇开张营业,当时有一位湖州的铁匠沈济,带着一身熟练的冶炼技术来乌镇开坊经营,这也是乌镇冶业的开始,在当时它是浙西北唯一的一家,所以生意特别兴旺。在明清时期,依靠京杭大运河的通达,坐落在乌镇西栅的这个有460多年历史的亦昌冶坊,就被朝廷定为专门冶炼进贡朝廷“膳具”的“官家冶坊”。现在我们看到的这口铸于同治五年(1866年)的天下第一锅,据说当时正是沈氏家族冶炼业的鼎盛时期,而且是成为朝廷贡锅称号100周年的庆典时,沈家人为了展示自家冶炼技术和他的经济实力,就冶炼这口“天下第一锅”。

          招牌锅——天下第一锅

悠悠走乌镇 <wbr> <wbr> <wbr>细细品西栅 <wbr>(9)——亦昌冶坊

   据传当时沈家就用这口锅煮了3 大锅粥,连续3天,施粥于当地贫民,普施善心,而且每年冬季农历年前,沈家总要砌灶安锅,为隆冬时节过年困难的贫民送上一碗热气腾腾的暖肚粥,因此,江浙一带的老百姓十分盛赞沈家冶坊的义举和谈论着这巨大无比的大铁锅,据民间传说,消息不胫而走传到乾隆爷耳中,就点头称道:“天下第一锅,普济天下人”。因此,这天下第一锅就流传至今。

     该冶坊除了铁锅著名以外,所冶炼的铁质“膳具”,(包括罐、瓢、盆、盘、刀、铲、勺、壶等)具有用料考究、厚薄均匀、尺寸齐全和音色洪亮等特点,特别是“龙耳炒锅”、“凤边汤锅”等,堪称江南一绝,是专门冶炼进贡朝廷的膳具和供官方礼尚往来铁制品的“官坊”。由于乌镇西栅又有一个四通八达的水运码头,与外界的联系十分频繁和通畅,因此,乌镇的“铁质膳具”也因此而吸收了许多不同地域的膳具文化,具有种类多、式样新、尺寸全和最新的冶炼技术。而且在战乱时期,该冶坊也一度生产和制造手工兵器,到了民国时期,应用上了现代武器后,该作坊又生产和制造小型铁质玩具兵器,如大刀、长矛、混元铁棍等,这些铁质玩具一直延续至今。

    登上二楼的观望台,看一下这铁锅是怎样浇铸的,大家可以往下看,作坊中央有两个大火炉的,这是融化生铁的融炉,是整个冶锅中最重要的,也是最危险的一道工序,然后将高达1000多度的铁水,人工倒入由上模和下模合并的模具里,在把生铁水浇入锅模时,一定要恰倒好处,少了不行,锅会有漏洞,多了也不行,材料浪费不算,老百姓并不喜欢,因为热得慢。

      高空俯看冶坊

悠悠走乌镇 <wbr> <wbr> <wbr>细细品西栅 <wbr>(9)——亦昌冶坊

 

   浇铁水

悠悠走乌镇 <wbr> <wbr> <wbr>细细品西栅 <wbr>(9)——亦昌冶坊

 

   待稍作冷却后,可以揭模把铁锅从模型中取出来了,他们还要把毛坯的锅进行修补,磨光,确保铁锅的美观,最后才盖印入库。民间有句俗话,天下三大苦:浇锅、摇船、磨豆腐,因此铸锅业这项高温作业,一般在一年中有两次停工休业,即每年的立夏和春节停工。

 

       注模

     悠悠走乌镇 <wbr> <wbr> <wbr>细细品西栅 <wbr>(9)——亦昌冶坊

 

      脱模

悠悠走乌镇 <wbr> <wbr> <wbr>细细品西栅 <wbr>(9)——亦昌冶坊

    

     最后,我还要为大家介绍一下“炉神”的传说,据说战国时期欧冶子为齐王铸剑,三年都铸不成,正当面临被砍头的当口,他的女儿为救父亲,跳入火炉中,宝剑马上就铸成,人们为了纪念她,把她供为炉神。因此,在这里,我们同样供奉着“炉神”。

 

            起锅

    悠悠走乌镇 <wbr> <wbr> <wbr>细细品西栅 <wbr>(9)——亦昌冶坊

   在我们即将离开冶坊的时候,我想用当代人的时髦话来说,由于铁锅含铁量丰富,人体所必需的铁元素和铁分子十分纯真。因此,铁制品如今又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新宠,因此,你不妨在这里挑选几件铁制品,既作为纪念品,也可以为你们全家补充一下铁元素。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