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走乌镇 细细品西栅
(6)——骑门楼与拱门
各位博友,我们参观完了草木本色染坊以后,就进入了实质性的古街区,首先迎接我们的的这写有“安渡坊”字样的骑门楼。其实这安渡坊除了寓示着这里是一个平安摆渡的渡口以外,其实还有一个含意,那就是这里是一个“坊”。过去江南古镇的镇区,其实也都有像这样以门楼、拱门、墙界石和桥为自然分界线的“坊”、“界”、“白场”和“居”等各自相对独立的地段,一般都是以大家族名号、区域功能定位、商业业态区分、大户人家冠名、以及该处有某些特别之处等方法进行区别。一个坊相当于农村一个生产小队,约二三十户人家,而这些坊与坊之间一般情况下,其建筑既是互相牵连的,但期间都建有这样的门楼或者拱门加于分隔,因此,本地有个规矩,凡是本坊之间的人有了婚丧喜事时,也都在本坊范围内走动来往,与所谓的五邻八舍差不多。
说完了坊,我们再来看这骑门楼,它是横跨街面的一座门楼,再在上面建造了一房间而已。然而别小看了这一间小小的骑门楼,它其实是权势和富有的表示,因为在当时的迷信思想,像这样的公共通道,谁肯从人家的胯下而过,因此,像这样的骑门楼必须是街面两侧的房产均是一家所有的大户人家或者官宦之家。而且这样的骑门木楼在江南一带也不多见。
下面我们再看这骑门楼的难侧有一个拱门和一堵高高的封火墙,其实这里除了是一个界定的界碑以外,还起到了隔离防火的作用,一旦这连片的老街发生火灾,也只能蔓延到封火墙为止。因此,像这样的封火墙、拱门、也称门卷、卷洞门等,在江南的木结构房屋中,是一个特色。
骑门楼
拱门(也叫门卷、卷洞门)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