扔不了的情怀
心血来潮,整理家中杂物。一副大红色的胶木双耳机静静地躺在大纸箱的底部。仿佛是一道电波刺击了大脑深层次的脑细胞,我轻轻掸去耳机上的灰尘,思绪随着时光隧道回到了昨天。
40多年前,同居住在乌镇西栅老街的康伦是我幼小的同班同学,他生性好动、天资聪颖,在他身上总有出不完的“奇迹”。最让我醉心和倾倒的是他会装矿石收音机。一块三四寸见方的木板上,买来磁性棒、宝塔线圈、电位器、活动矿石管和接线柱,用纱包电线来回一串接,再用两根木条钉成“十”字形,按距离钉上许多小钉子,用铁丝一层一层地缠绕成蜘蛛网天线,固定在窗外,互相一连通,便成了一架矿石收音机。说它是收音机,其实很勉强,因为它根本收不到电台,必须头戴耳机,屏气凝神,小心翼翼地在活动矿石管里转动探针。而针尖般的探针在玻璃管内半粒米大小的矿石晶体上寻觅信号确非易事,运气好,无多片刻在耳机里有了电台声,此时必须轻手轻足的放置,否则一振动,立即化为乌有。如运气不好,尽管你累的满头大汗,那玻璃管里照样掏不出一丁点儿声音。就为这可喜可恼的矿石收音机,我和康伦不知多少次延误了回家作业,挨上了父母们的训斥。
时代的发展总是悄然来到身边。多年后,电子管收音机从大城市来到了古镇老街。家境尚好的人家买上一台,放在厅屋里,音乐声随着主任的自豪飘洒在街头巷尾。驻足观看的人群里有我,我的神情里有羡慕。但没多久,主人家的埋怨声变成了我平稳心态的理由,电子管收音机容易发生故障,电子管一坏,非得上省城才能买。
不久,晶体管半导体问世了,它迅速取代了电子管,从单管机到多管机,几乎每天都在变。记得在我舅舅家里,他刚买的六管半导体收音机,收音清晰,声音洪亮,只可惜他常常用毛巾和丝绸遮盖起来,连摸都不让我摸。
时钟的“嘀嗒”声跨越了无数个日日夜夜,不知何年何月,小镇街头又传出了特别好听的音乐声,那些拎着两个喇叭、四个喇叭收录机的青年人招摇过市。到这时,我才知道这特别好听的声音叫“双声道”、“立体声”。
一首“春天的故事”,既抒情又叙事,放在大音箱里播放更动人,儿子告诉我,这叫高保真、环绕声,如今已有了16声道或更多……,而如今,什么VCD、DVD、MP3、MP4、就连手机也会当音响放音乐,真是有点“恰如迷幻数十年”的感觉。
双手轻轻抚摸着大红色的耳机,想起这五十多年的沧桑巨变,我又轻轻地往头上戴,“叭”一声,耳机中间连接的弹簧铜片锈断了。扔了吧?它是历史的见证。不扔吧?这历史的淘汰品留之何用?
思绪再三,还是扔了。但这份情永远扔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