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我记录城市印象随笔/感悟 |
老街悠悠
已记不清多少年没有在这“的的……”作响的乌镇石板老街上走过,也记不得铺在这老街上的石板是几种颜色,更遗忘了从修真观到逢源廊桥这1.2公里老街有多少块石板铺就……然而昨天的国庆回家休息之行,我做了一回傻瓜,特意再次到东栅老街上做了一次“独行客”。
顾不得沿途许多熟人诚邀喝茶,也顾不得寻访昔日老友,独自钻进这儿时的梦境中,去寻找顽童时代的“记忆”:茅盾先生的老宅门口,是有名的观前街,从这里开始一路东行,所有的老石板清一色的“横铺直镶”,也就是在横铺石板主街面的两侧,分别用小石板垂直镶嵌结实,再垒上可以步上两侧的老宅的台阶,就形成了连接历史和现代的通道、伴随我长大的“老街摇篮”。我清楚地听父辈曾经告诉我们:“不要小看这老街上的石板,它是石匠师傅一凿一凿地剁出来的,这上面的点点斑斑就是我们的汗水和泪水”。还记得很小的时候,每逢下雨天,我总会呆呆地望着从屋檐上滴下的“瓦楞水”,看着这些由雨点串成线,又从线变成点,特别是那些不偏不倚地滴在石板上的“小凹槽”里水珠儿,使我常常纳闷:为什么这滴水的地方会下凹,长大后才知道“水滴石穿”的道理;我还知道这石板下面是“阴沟”,每当晓得老街上哪里有石板断裂,就会毫不犹豫地跳下去,在臭水和污泥中搜摸,寻找从石板缝里掉下去的“铜板”,当满身臭泥地爬出来时,往往手中有几枚不知年代的“钱币”……
一路东行,晌午的阳光从老街两旁的瓦房夹缝中泻落下来,不规则的老街变得不规则的明暗不同,踩着大同小异的长方形石板,我留意到石板的颜色真是色彩斑斓:有褚砂色、青蓝色、紫褐色、淡黄色,甚至还有淡红色和乳白色……想着,我不由地笑出了声,想到大城市的孩子们,一说到江南古镇,他们都会异口同声地说“青石板老街”,其实他们那里知道,这世界是多么地绚丽多彩,就如这老街上的石板一样,就是一本永远读不完的书……
踏上观音桥,望着蜿蜒东去、宽大约2米的石板老街,镶嵌在两排木屋老宅之间,真像滚动中的“多米诺骨牌”,一位久违的老友与我一握手……糟了!把我数着的石板数给忘了,但我仿佛刻记得是已经数到了3500多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