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严谨    缜密    客观  公正   深入   细致

(2007-09-28 04:19:07)
标签:

我记录

职场故事

时事评论

 

严谨    缜密    客观  公正   深入   细致  

浅谈电视新闻中出现的14类现象(上)

被聘为浙江省(嘉兴)新闻工作社会监督员已经3年了,为此也常常留意本省及嘉兴各地的电视新闻。前不久应嘉兴记协的邀请,写一点近年来有关电视新闻中的图像、解说词、以及同期声录用所出现了一些现象,罗列和阐述如下:(当然,我是泛指本地区各级电视台所出现的现象,可能有点吹毛求疵)

浮光掠影类

    有的新闻本身新闻价值很高,特别是一些非突发性新闻,记者在采访前,没有进行屏气凝神的思考和策划,寻找真正的新闻亮点,而是下车伊始,逮到什么们就算什么,估计素材差不多了就匆匆收场,所采集到的新闻只是像蜻蜓点水般地停留在表面,因此,给观众的也只能是浮光掠影的一个“表面新闻”。如:某人常年做好事;某地农产品滞销等,这些“表面新闻”的背后其实都有一定的根源和背景,然而记者没有去“追究”,这样的新闻就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先入为主类

    有的突发性新闻,当然是先采集素材为先,但是有的记者存在先入为主的倾向,将采访的程序纳入了自己第一时间接触的印象中,带着“谁先告状谁就对”、“谁叫得最响谁正确”的思维范畴中,因此,就带来了反映新闻不够全面,旁证材料不够完善。如:发生了劳动纠纷;邻里闹了矛盾等。如果带有先入为主的印象进行采访报道,非但不能客观地反映事实真相,带给观众的只是一个不全面的新闻事实,反而有可能引起事主的投诉。

六神无主类

有人说,记者最起码是“半本万宝全书”,也就是说,对什么都要懂一点,都要留个神,都要问个为什么。然而有的记者由于自身知识的不全面,而且又不愿意虚心请教,于是,面对一条本身不熟悉,或者完全不懂领域的新闻,显得六神无主、不知所措,只能东一棒子西一锤地采访,提问提不到点子上,采访挖不到根子上,甚至凭着自己的主观臆断“说”一气,弄出笑话不说,还影响了电视台的声誉。如:农作物进入什么期,该施什么肥?国家对非法传销有什么规定等都不清楚,就凭个人的想法配了解说词。

脱离实际类

我们所说的新闻工作“三贴近”,其真正的内涵就在于新闻源于实际,然而,有的记者对现实生活中的某些人和事,按照个人的想法,进行了“理想化”的描述,过于“拔高”或者“贬低”,用我们民间的话来说,这说法与实际存在不相符,或者说是几乎是不可能的。如:做善事者一定是具有雷峰思想;乱丢垃圾者一定是道德品德不良者等,这样的新闻给观众的感受是:说过头了,不是滋味。(待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