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景行枯”提及的“酱缸”而想到“桐乡辣酱”
还是去年国庆长假期间,乌镇西栅叙昌酱园还没有开设之时,一名姓许的上海游客在乌镇景区指名要购买桐乡辣酱,然而走了好几家旅游品和土特产商店,都没见到他心仪了大半辈子的桐乡辣酱。最后在镇农贸市场买到了4瓶,但用他的话来说,不知是真是假,也不知是不是他年轻时吃到过的桐乡辣酱。
曾经江南一绝
据民间传说,清乾隆年间,乾隆皇帝下江南时,在江浙一带尝到了色泽红亮、口感细腻、甜中带辣,还有一阵阵扑鼻麻油香的桐乡辣酱后,赞不绝口,声称此酱是江南一绝,并亲自定为"进京贡品"。据传,桐乡辣酱是以优质面粉、尖头纯红辣椒、芝麻、大豆等为原料精制而成,品种有重辣酱、甜辣酱、麻辣酱、蒜辣酱等。过去桐乡辣酱声誉之高、口碑之好、流传之广,远在桐乡杭白菊和桐乡榨菜之上。
这位姓许的游客告诉记者,上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桐乡辣酱风靡上海,当时许多上海人要到嘉兴火车站,或者托上海班客轮到乌镇购买,当时桐乡辣酱在上海可以换到紧俏的白砂糖。家住庆丰小区的倪兴康老伯说,他们年轻时走亲戚,专门带上几瓶桐乡辣酱送人。
滑坡原因多多
然而,就是这有着数百年历史的桐乡老字号土特产,如今是品牌还在,辉煌不再。据生产"梧桐牌"桐乡辣酱的桐乡酿造厂领导介绍,尽管他们企业的桐乡辣酱凭着百年老字号和多次获奖的名声,目前在杭州、绍兴、宁波、温州等地还有市场,但与十几年前远销全国18个省、市、自治区相比,已经是大相径庭。
那么,桐乡辣酱为何会如此滑坡?据了解,除了人们的生活条件逐步改善,告别了昨天以酱菜为"当家菜肴"以外,还存在着质量、包装、口味的原因。目前桐乡市生产桐乡辣酱的企业和作坊不下10家,而这些挂着桐乡辣酱招牌的企业和作坊,在生产中没有向历史上的桐乡辣酱靠拢,造成了口味杂乱,甚至以次充好,砸了桐乡辣酱的牌子。其二,桐乡辣酱有人统称其是"甜蜜酱",而如今现代人的口味已经向低糖和低盐转移,桐乡辣酱需要在传统口味的基础上进行改良,使它融入现代风味。桐乡辣酱滑坡的最主要原因还是沿袭了原来的老包装,几乎是上百年一只老面孔。像目前的桐乡辣酱,仍旧用普通的大口玻璃瓶灌装,没有漂亮的商标、器皿、封口和外包装,怎能得到消费者的青睐。
打造名牌土产
随着桐乡旅游业的开发成功,人们在疾呼桐乡应该有自己的名牌土特产。那么,桐乡该如何像龙游小辣椒、奉化千层饼、周庄大头菜那样,对桐乡辣酱重新包装,并进行品牌展示,让这个百年品牌重新披上桐乡或者乌镇著名土特产的外衣,成为桐乡旅游经济中的一个新亮点?我想这个“难题”能否由景行枯先生来解决,我相信他一定能够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