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16年09月01日

(2016-09-01 14:15:07)

类风湿关节炎常见问题解答(二)

家庭中医药杂志2016-09-01 11:12

类风湿关节炎止疼药怎么选择?

在治疗用药的选择上, 当患者出现关节肿痛症状时,可服用非甾体抗炎药(俗称止疼药)来缓解疼痛。

传统非甾体抗炎药物, 包括布洛芬、双氯酚酸、吲哚美辛、洛索洛芬钠片等多种药物可供选择, 但因其胃肠道不良反应, 有胃溃疡或胃肠道出血病史的患者则不宜使用,必要时可选择使用环氧化酶-2 选择性抑制剂,如塞来昔布、艾瑞昔布等, 这类药物在发挥抗炎止疼作用的同时,胃肠道不良反应明显降低。此外, 长期使用非甾体抗炎药物具有影响肝肾功能等不良反应, 肝肾功能不全、高血压、充血性心衰等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http://p3.pstatp.com/large/d450004c91fa60c95ca

为什么不能单纯使用“ 止疼药”?

非甾体抗炎药具有抗炎止疼的作用, 能有效改善关节症状, 但是对类风湿关节炎病情的改善作用有限, 因此需要加用改善病情的抗风湿药物。这类药物包括甲氨蝶呤、来氟米特、羟基氯喹、柳氮磺吡啶、硫唑嘌呤等等, 联合使用两种或三种往往能取得更好疗效。

需要注意的是, 该类药物都属于免疫抑制剂, 力量有强有弱, 用药选择需要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此外, 药物起效时间相对缓慢, 不能因为短期疗效不佳而放弃治疗或随意更换药物。

http://p1.pstatp.com/large/d43000c3334d52a99fa

经济条件好或上述传统抗风湿药物疗效不佳时, 可以联合使用生物制剂, 包括抗肿瘤坏死因子和抗白介素6 制剂等, 其作用强度大,临床疗效好。使用生物制剂时, 应注意排除肝炎、结核、肿瘤等疾病, 防止药物的免疫抑制作用诱发疾病复发或加重病情。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能用激素吗?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伴有明显全身症状或内脏器官受累, 或早期关节肿胀明显,非甾体抗炎药不能有效止痛时,可联合使用小剂量激素。

激素是一把双刃剑, 不必谈激素则色变, 更不可滥用激素。在类风湿关节炎早期, 激素的使用时间不宜过长,剂量宜小,同时应定期复查,待改善病情的抗风湿药物发挥作用后逐步撤减。

此外,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多有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 同时使用激素等药物时,又会加重骨质疏松, 可加用钙剂、活性维生素D 或磷酸盐制剂加以预防治疗。

中医如何认识和治疗类风湿关节炎?

《素问• 痹论》篇提出“ 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 受此影响, 后世多从风、寒、湿等论治类风湿。然《素问• 痹论》亦提出“ 痹热”说, 清代医者注解为“ 热为寒郁, 气不得通, 久之寒亦化热”,“ 初因风寒湿邪郁痹化热, 久则化热攻痛”。即使因感受风寒湿邪而引发痹证, 时间久了, 也可能转化成热痹。

随着医学的进步, 人们对痹证的理解也更为深入, 逐步认识到湿浊、热毒、瘀血等致病因素在痹证发病中的重要作用。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通过对475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显示湿热痹阻型是病情活动的类风湿关节炎的主要证候类型, 而瘀血阻络在兼夹证中最为多见, 贯穿于类风湿关

节炎的整个病理过程中。

目前大量临床研究发现,通过清热、利湿、活血等方法治疗类风湿关节炎, 能显著降低其疾病活动度, 改善病情, 降低血沉、C- 反应蛋白等炎症指标, 具有很好的临床疗效。

相关链接

http://p2.pstatp.com/large/d500001183bfe106816

作者介绍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类风湿科/巩勋 姜泉

姜泉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 博士后导师。从事风湿免疫病医教研工作30余年。

现任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风湿科主任,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带头人,国医大师路志正教授学术经验继承人,兼任中华中医药学会风湿病分会候任主任委员,国家自然基金项目评议人,国家新药审评专家等。

出诊信息

地点: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风湿科

时间:周一全天(专家门诊);周三上午(特需门诊)

http://p2.pstatp.com/large/d4700011231e94e2fa7

欢迎订阅本刊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管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 主办

中医药知识 健康养生资讯

http://p1.pstatp.com/large/d47000112350406cfac

零售价:RMB10元

邮发代号:82-654

所载方药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本文作者:巩勋 姜泉

本期编辑:桔梗

投稿邮箱:jtzyy@126.com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