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事连连与“解甲归田”
(2010-03-02 15:46:30)
标签:
两性房事衰者频度贾瑞健康 |
分类: 家园 |
安徽·容 德
俗话说“男大当婚,女大当嫁”,两性结合是人类得以繁衍的根本。性生活是夫妻生活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夫妻感情的润滑剂,也是“饮食男女”正常的生理本能。如今,性生活不再是单纯地为了“传宗接代”,在很大的程度上贯穿了寻求愉悦的成分。然而有的人却不能正确对待和操作这种本能。
笔者曾在门诊接待一对结婚不到两个月的夫妇。新郎28岁,正是性欲旺盛的时期,新婚之夜,性交3次尚未尽兴,此后几天,每晚亦不低于2次,可1个星期后,只能每晚1次了,并且“雄风”大减。他自恃年轻力壮,又贪图床笫之欢,仍“躬耕不辍”勉为其难,结果是逐渐从1天1次下降至3天、1周1次,及至最近一蹶不振,连1周1次也难以为继了。很显然,这位新郎的“疲软”与房事过频有关。
关于性生活的频度问题,古人早有告诫:不可贪色。《左传》中记载了秦国著名医家医和与晋侯关于女色的对话。晋侯诘问:“女不可近乎?”医和答:“节之。”他解释说,并非不可亲近女人,而是不能房事太劳。若男女无节制地性交,犹如两虎相斗,定会两败俱伤,因此必须节制。《素问·上古天真论》中也说,那些“以妄为常,醉以入房”,“逆于生乐,起居无节”的人,必损其寿而不善其天年。我国名著《红楼梦》中的贾瑞就是因为纵欲而命赴黄泉的。贾瑞在拿到道人给的“风月宝鉴”后,见正面是一具骷髅,非但不引以为戒,反而在看到背面的凤姐频频向他招手时,“便跨进去和她云雨一番”。如此数次,以致在临死前“床单湿透,地上流了一大滩精”,做了“风流鬼”。
那么,性生活怎样才算适度呢?适度的性生活应该是交合时身心愉悦,房事后周体通泰,总的来说,是乐而有节。在此,古人的训诂值得一读。
汉代董仲舒主张:“新壮十日而游于房,中年者倍新壮,始衰者倍中年,中衰者倍始衰,大衰者以月当新壮之日。”意思是说,年轻人每隔10天同房1次,中年人每隔20天同房1次,初老者每隔40天同房1次,中老者每隔80天同房1次,花甲以上的老人每隔10个月同房1次。《千金要方》中也说,年轻夫妻“人能一月再泄精,一岁二十四泄,得寿二百岁”。意即每半个月同房1次。在现实生活中,一般人恐怕很难将性生活限制在1年只有24次,所以也没有人能活到200岁。这当然是一种揣测而已,说法虽然不够全面,但适度的性生活能使人长寿的观点却是符合科学道理的。
在性生活频度方面,清代光绪年间的一首顺口溜对人很有启迪。顺口溜说:“血气方刚切勿连连;二十四五不宜天天;三十以上要像数钱;四十出头教堂会面;五十以后如进佛殿;六十在望像付房钱;七十左右解甲归田。”血气方刚是指18~20岁,此时年轻气盛,精力过人,应注意不要连续同房;二十四五岁时性发育成熟,但不要天天做爱;30岁以上虽是壮年,但房事要像数钱一样,5天1次(古代账房制度是5天1次数钱扎账);40岁以后性功能逐渐下降,以每周同房1次为宜,就像去教堂做礼拜一样;50岁以后体力开始下降了,性生活则以半个月1次为比较恰当,就像信佛者初一、十五去烧香;60多岁已是老年,更应节制性生活,1个月1次,仿佛付房租;70左右已是古稀,一般也就不过性生活了。我国曾在1997年6月~1998年2月进行过一次“性文明”调查,在36,378份问卷中,各年龄组的性生活频度与这首顺口溜的主张大致相符,唯70岁以上老人中还有性生活(1个月左右1次)者比例较大。
性生活频度具体落实到每对夫妇要因人而异。现代医学家主张,平均7天左右过1次性生活比较合适,年轻体壮者可适当短一些,年老体弱者间隔可适当长一些。性生活的和谐不在于次数的多少,而在于内在质量。所谓适度,要靠自我判断及夫妇间的调整、协作。清代养生家石天基在《房事有七戒》中提出的理论值得借鉴:“虚弱戒房事,疾病戒房事,衰老戒房事,寒暑戒房事,雷雨戒房事,恼怒戒房事,醉饱戒房事。”所以性生活时要注意天时、地利、人和。在此特别需要提醒新婚夫妇,“洞房花烛切勿连连,蜜月期间不宜天天”。因贪图一时之“性”福,导致提早“解甲归田”就得不偿失了。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