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震后谈创伤急救与中医正骨

(2008-06-26 13:46:52)
标签:

杂谈

分类: 常见病&肿瘤&心脑血管&糖尿病

北京 赵 勇

    5月12日,汶川地震,使多少人失去了宝贵的生命,又有多少人骨碎肢残。大地震所造成的复合性损伤、多发性损伤和严重开放性损伤明显多于一般损伤。“时间就是生命”,抢救工作应该从院前急救开始。

    院前急救检查要点

    急救的目的是抢救生命,防止损伤加重,避免伤口污染,减少痛苦,创造运送条件。

    地震是突如其来的意外灾害,现场急救一定要有一个合理的抢救程序和检查要点。如果一味地等待救援人员和医务人员,伤员在现场和运送途中得不到正确处理,或者现场急救中只把注意力集中在处理局部损 伤,而忽视了危及生命的合并伤,常常出现不可挽回的损失。因此,每个人都要学一些急救知识。

    1.注意有没有呼吸道阻塞,有无呼吸困难、口唇紫暗、异常呼吸等现象。

    2.注意病人有没有休克。检查时,首先要测量患者的体温、呼吸、脉搏、血压。患者脸色苍白、四肢发凉、出汗、肢端发紫、脉搏细弱、收缩压(高压)在90毫米汞柱以下者,提示有休克发生,应该立即给予抢救。

    3.有无伤口出血及内出血。

    4.注意病人的精神状态。凡是有神志不清,瞳孔改变,耳鼻道流血,眼结膜淤血,以及神经系统症状的,应怀疑有颅脑损伤。

    5.有无胸、腹、盆腔内脏损伤。如肋骨骨折伴有血气胸,骨盆骨折伴有尿道、膀胱、直肠及血管损伤等。

    6.有无脊髓、周围神经损伤及肢体瘫痪等。

    7.注意肢体有无肿胀、疼痛、畸形及功能丧失等表现,确定是否有骨折及脱位。要判断是闭合性的,还是开放性的;是单纯性的,还是复杂性的。

    不能忘记,骨折的本身(特别是闭合性骨折)往往不是致命的原因。骨折局部的急救处理必要时可以暂时搁置,给予简单固定后,立即优先处理危及生命的创伤。

    现场怎样抢救受压伤员

    当伤员被埋在倒塌的建筑物中时,应该首先抢救人的最高司令部——头颅。把头颈部暴露出来,可以解除窒息的危险,同时也便于判断神志状态,有没有颅脑损伤。如果有窒息情况要立即把舌头拉出口腔,清除口咽部的堵塞物,头置于侧卧位,保持呼吸通畅,再继续解除胸腹部的压迫,进一步改善呼吸功能。判断有无肋骨骨折、血气胸及高位脊髓损伤。如遇到心脏骤停应该立即用力拳击胸前心脏部位,进行体外心脏按摩,若出现呼吸骤停应该立即作口对口的人工呼吸。最后将骨盆及双下肢解救出来,对伤情给予初步判断。

伤员压在里面,肢体露在外面,试图握住外露的肢体,拖出被掩埋的伤员是十分错误的。因为这样做不但不容易把伤员拉出来,反而会造成更大的损伤,并延误抢救时间。

    骨折应急处理与中医正骨

    骨折后的疼痛,使肢体必然出现保护性反射性肌肉痉挛,特别是骨折断端活动时这种反射更为频繁,肌肉收缩反过来加重骨折错位和疼痛,造成恶性循环,诱发休克等。另外,活动的骨折端可以刺破皮肤,使闭合骨折变为开放骨折,锋利的骨碴儿也可以刺伤周围组织,出现继发性的血管、神经损伤以及增加脂肪栓塞症的发生率。

    因此,现场搬运伤员动作要轻柔、稳妥、简单。对于闭合性骨折,患者的衣服、鞋袜等没有必要脱去,以免增加过多的疼痛。如果患肢肿胀比较明显,可以剪开衣袖或裤管。现场不具备复位条件的,应该先进行简单肢体制动。骨折后应就地取材,选用木夹板、木棍、竹杆、木板等,简单、稳妥地固定患肢。如果这些材料也找不到时,上肢骨折可与躯干包扎,下肢骨折可用木板固定,也可与健肢包扎在一起作为固定。如果骨折端已经外露但没有压迫血管、神经时,也不应该立即复位,以免将污物带进创口深处,可以等清创术把骨折端清理干净后,再施行复位手法。若在现场包扎伤口时骨折端已经自行滑回创口内,送伤员到医院后务必要向负责医生说明,促使其注意。

    地震造成医院手术室破坏,在不具备无菌手术的条件下,不可贸然将闭合骨折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此时,中医手法的正骨,小夹板外固定和外固定器将发挥重要的作用。手法闭合复位根据骨折移位情况,采用牵引、端提、折顶、分骨等手法,使骨折复位,再用夹板固定。夹板固定要注意布带的松紧度和患肢的血液循环、感觉和运动情况,外固定器固定要注意针道的清洁和器械的松动。

务必注意现场止血

    内脏出血或外部出血是引起伤员休克昏迷的主要原因,如果不加以控制,会加重休克。一般的伤口出血,通过局部加压包扎,就可以起到止血的作用。对于四肢大出血,使用止血带止血,方法简单且效果确实。但绑扎的部位要正确,松紧要合适,否则会加重出血。绑的时间过长,轻则局部组织生存力减低,增加伤口感染的机会,重则组织坏死。所以,除非迫不得已,不应轻易使用止血带。

    使用止血带必须注意以下几方面:

    1.止血带可用胶皮管、胶皮带或缠绕毛巾等来充当,最好不用绳索。止血带不应该直接接触皮肤,可以利用衣服、三角巾或毛巾等作为衬垫。上止血带前,应该将伤肢抬高,尽量使静脉血回流。

    2.绑扎部位要尽可能靠近伤口,在上臂应避免放在中1/3处,因为这个部位有桡神经通过,否则容易引起神经麻痹。

    3.绑扎时松紧要合适,过紧会引起皮肤、血管、神经、肌肉损伤,过松不但不能止血,还会加重出血,这是由于没有压住动脉而压迫了静脉的回流造成的。

    4.绑有止血带的伤员,必须在明显部位加以标记,注明止血带绑扎时间。

    5.止血带绑扎时间最长不能超过两小时,否则应隔一小时左右放松一次。若伤口过大或大血管损伤已经丢失大量血液时,不可冒生命危险,轻易将止血带放松。

    脊柱损伤伤员的

    搬运有讲究

    地震最容易造成脊柱损伤,急救中,应该先把压在伤员身上的重物去掉后再搬运,千万不能拖着伤员身体的某一部分往外拉,否则容易增加骨折脱位及脊髓神经损伤。

    一般,当怀疑伤员有脊柱损伤时,应尽量避免骨折处有移动,更不能让病人起立和下坐,以免引起或加重脊髓损伤。不论伤员是仰卧还是俯卧,尽可能不变动原来的位置。准备好硬板担架、门板、铺板等,放在病人身旁,三人一起平托,一人抬头肩,一人抬腰臀部,一人抬下肢,同时用力抬起,使脊柱保持伸直位置,避免屈曲和扭转。绝对禁止一人拖肩,一人抬腿搬运病人或一人背送。

    对于颈椎损伤者,最好有三人同时搬运。一人用双手托扶患者枕颌部做轻轻牵引,第二人双手托住肩腰部,第三人托住髋部及下肢,搬运时三人动作应协调,使头颈部不屈曲和左右旋转摆动。移到担架后,采取仰卧位,头和颈项两侧用软物垫好,防止运送途中发生意外。

  (编辑 王丹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