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航海时代的风云交织、人物悲欣

标签:
文化小说长平公主王彬 |
岳南荐书
小说通过北京什刹海南岸的一座尼姑庵——丰泰庵,一个人物——长平公主,一本在北京图书馆偶然发现的陈旧日记,串起了明朝最后一位皇帝——崇祯在位十七年的重大事件,描述了大明帝国黄昏残照、古船沉沦的最后岁月,为主人翁长平公主唱出了最后一曲哀歌的同时,亦真亦幻地为她的人生轨迹抹上了一丝空灵淡远的彩云。
公元1644年,大明王朝在建州铁骑与西北义军的夹击下轰然崩塌,坐在紫禁城无力回天的崇祯皇帝,于李自成大军攻城的隆隆炮声与人喊马嘶、刀枪撞击的危难纷乱时刻,走投无路的崇祯皇帝决定以身殉国。临别紫禁城,心理极度变态的崇祯皇帝在逼死自己的后、妃后,复窜至年仅十六岁的二女儿长平公主室内,瞪着腥红的眼珠狂喊道:“你如何偏生于我家!”言毕,举剑欲刺。长平公主本能地挥臂阻挡,剑锋闪过,鲜血飞溅,公主的一只胳臂被砍落在地。血水涌动中,崇祯忽听外面攻城的炮火与喊杀声越发紧急杂乱,遂不再顾及倒地的公主,拔腿出门冲入三女儿的房室,挥剑将其刺死,继之转身疯子一样窜出紫禁城北门,登上煤山,在闯王攻城大军的炮火声中,于一棵歪脖树自缢身亡,大明亡。
崇祯皇帝死了,但被砍断一条胳臂的长平公主却在昏迷几天几夜后奇迹般地活了下来。后来入关的满清统治者处于“统战”需要,把长平公主强行嫁于她此前订婚的“附马”,过起了看似正常人的生活。几年之后,长平公主死去。据坊间传言,长平公主其实没有死,她在国恨家仇与爱情变异的折磨中愤而出家,悄然来到丰泰庵隐姓埋名,做了一位不问世事、一心向佛的尼姑。再后来,坊音传闻,长平公主仙逝或出走,从此不见踪影。
《丰泰庵》小说作者王彬,凭借几十年来对北京人文地理、典籍文献、坊间掌故的研究经验,对明末清初这段历史及涉及的历史人物进行了长期研究,特别是对长平公主这位悲剧性人物于历史夹缝中生死存亡、爱恨情仇的经历,以温情、敬意加怜悯之情,从浩瀚的史料中稽远钩沉、考证辩疑,以自己出众的创作才华和四十年的成果积累,倾尽心力创作了这部皇皇大著《丰泰庵》。书中,作者在借鉴史实的基础上,展开想象的翅膀在历史隧道中寻觅长平公主消失的史影和不散的灵魂,终于在茫茫天地间一个特殊的时空中,即人类大航海时代的历史背景下,完成了极富想象力又不乏人情味的长篇小说《丰泰庵》。
当然,正如前面的提示,这部长篇小说给予读者的不止于此,它不仅描绘了大明本土的过往历史事件与人物纠葛,且将笔触伸展到欧洲与南美,在世界人类生活发生革命性变化的大航海时代,西风欧雨及外部宗教势力给予中国锈迹斑斑的朝廷皇帝和各色官员心理造成了何等巨大的冲击,中国的臣民在被动与主动中如何应对这个世界大势的到来。这一切,在小说《丰泰庵》中有不同的描述,随着作者的笔触,一幅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被揭开,那些历史人物在风云激荡的大势之下发生的爱恨情仇、悲欣交集的故事,又显得格外鲜活亲切 ,整部小说的震撼力也就直击读者的灵魂并使之动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