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徐志摩该不该烧死?

(2021-10-14 12:01:26)
标签:

文化

徐志摩

烧死

                         徐志摩该不该烧死?

 徐志摩该不该烧死?

《人间四月天》剧照

                                                                     岳南

 

    正如大家所知,徐志摩是在英国爱上绝色美人林徽因的,那首让少男少女神魂颠倒的《再别康桥》就是鸟儿在天空划过的美丽弧线。

   世事难测,当林徽因从英国归来,与梁思成相恋、赴美留学、结婚、归国这段时间,徐志摩完成了与发妻张幼仪离婚,再回国迎娶毕业于美国西点军校的中国军官王赓的夫人、京城一代名媛兼交际花——陆小曼的感情历程(南按:陆在徐的迷恋蛊惑下,与其夫离婚)。对这段曲折变故,梁思成、林徽因夫妇的儿子梁从诫曾说:“徐志摩的离婚和再娶,成了当时国内文化圈子里几乎人人皆知的事。可惜他的再婚生活后来带给他的痛苦多于欢乐。”

    事实确如梁从诫所言,徐志摩与陆小曼结婚后,迁往家乡海宁与南京、上海等地居住。1931年初,为了照顾新婚不久的陆小曼的生活并陪其开心取乐,徐志摩舍北平同事朋友而跑到上海光华大学与南京中央大学任教。意想不到的是,徐到南方不到一年,就化羽成仙了。

               徐志摩该不该烧死?                 

  1931年11月19日早8时,徐志摩搭乘中国航空公司“济南号”邮政飞机由南京北上,他要参加当天晚上林徽因在北平协和小礼堂为外国使者作中国建筑艺术的演讲会。当飞机抵达济南南部党家庄一带时,忽然大雾弥漫,难辨航向。飞机师为寻觅准确航线,只得降低飞行高度,不料飞机撞上白马山(又称开山),当即坠入山谷,机身起火,机上人员——两位机师与年仅35岁的徐志摩全部遇难。

    噩耗传来,林徽因当场昏倒在地。梁思成、林徽因、张奚若、陈雪屏、钱端升、张慰慈、陶孟和、傅斯年等相聚胡适家中,众人相对凄惋,张奚若恸哭失声,林徽音溘然泪下。

    22日下午,受北平学界同仁委派的梁思成、张奚若、沈从文等人分别从北平和青岛赶到济南白马山空难现场,收殓徐志摩的遗骸。梁思成带去了他与林徽因专门赶制的小花圈以示哀掉。

丧礼结束后,按照林徽因的叮嘱,梁思成专门带回一小块失事飞机的残骸。此后的岁月,这块飞机残骸一直挂在林徽因卧室的墙壁上,以表达对徐志摩的永久怀念。

徐志摩该不该烧死?

 

                                         徐志摩与陆小曼

    徐志摩遇难后,社会议论蜂起,哀悼者有之,慨叹者有之,作为各种作料添油加醋以供饭后谈资者有之。学人雅士有兴文追祭者,丝竹之辈有为之作诗吟赋缅怀者,有谓“徐先生之死,等于除东三省以外,我们又失去了一省”者,(《文化古城旧事》,邓云乡著)有大谈徐志摩与林徽因、陆小曼之“三角关系”者。如此这般吵吵嚷嚷,谈来说去,直到国民党败退台湾,新中国成立,随着政治运动接踵而至,知识分子被关进了“牛棚”,万千劳苦大众卷入政治旋涡不能自拔,这个老幼皆宜的消遣话题才暂时沉寂。想不到几十年之后,随着政治解冻,思想开禁,文化复倡,徐志摩又死尸复活,再度成为大众明星和巷里坊间的热门话题,尤其与此相关的电视剧《人间四月天》的出笼与热播,如同火上浇油,再度吊起了亿万观众的胃口,从而引起了一场围绕主人公是是非非的论争。媒体与网友的评论自不待言,围绕着主人公林徽因、梁思成、徐志摩等人故事情节的真实与否,徐家和梁家后人都卷了进来,予以激烈抨击……

徐志摩该不该烧死?
梁从诫

    1993年4月,梁从诫在为某出版社出版的《徐志摩林徽因诗集》写的序文《空谷回音:关于这本诗集的作者——林徽音》中说道:“关于林、徐之间的感情关系,几十年来都是社会上一些人喜欢议论的话题。但也可以说,这是一个带有悲剧色彩的故事。其悲剧性就在于:作为诗人,他们在志趣上是那样投合,徐对林又是那样的一往情深,但两人却不仅始终无缘,而且事实表明,他们本来就不可能走上同一条生活道路。可以说,徐志摩的精神追求,林徽因后来是完全理解的,而反过来,林徽因所追求的,却未必都能得到徐的理解,更谈不到专业性的支持。从古建筑研究和美术创作的角度看,林徽因和梁思成是天生的搭档。虽然梁思成不搞文学,但抗战前那几年,林徽因在古建研究方面的成就不仅没有妨碍她的文学活动,而且实际上两者相得益彰,使她在两个方面都得到了相当辉煌的成绩。但如果真是徐志摩和林徽因生活到了一起,那么,我们就肯定不会有——如最后她的墓碑所铭刻的——‘建筑师林徽因’了;而生活里没有了建筑和美术活动,又会有我们所认识的这个‘诗人林徽因’吗?回顾徐志摩的一生,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易受情绪支配,充满幻想,有时甚至放荡形骸之外的浪漫主义者;而林徽因在精神上却比他保守,比他更重务实。她在少年时代就一心要以‘把美术创作与日常生活需要结合起来’的‘建筑学为自己的终身事业’。说明了她气质上和徐诗人之不同。”又说:“徐志摩的诗人生涯,可以说是伦敦邂逅林徽因之后开始的,在随之经历了巨大的感情波澜和生活挫折之后,他生命之路的终结,竟又是为了赶去听林徽因关于古建筑的一场学术报告。这是不幸的巧合呢还是天意?”

徐志摩该不该烧死?

林徽因、徐志摩与访华的印度诗人泰戈尔合影

徐志摩该不该烧死?

                            林徽因穿着自己设制的结婚礼服与梁思成在一起

    文中的语气透出,梁从诫相信徐志摩被烧死,是冥冥之中有一只上帝之手在操纵的,徐之死就是上苍的旨意。说得更明了一点,那就是——徐志摩必死。

    这股暗含抑徐扬梁(思成)的情绪到了十年之后,随着电视剧《人间四月天》的播出,异常激烈地喷射而出,一时引得众人侧目,纷纷驻足观望。梁从诫在答媒体提问时愤然说道:“我一直替徐想,他在一九三一年飞机坠毁中失事身亡,对他来说是件好事,若多活几年,对他来说更是个悲剧,和陆小曼肯定过不下去。若同陆离婚,徐从感情上肯定要回到林这里,将来就搅不清楚,大家都将会很难办的。林也很心疼他,不忍心伤害他,徐又陷得很深。因而我一直觉得,徐的生命突然结束,也算是上天的安排。” 

    梁从诫的愤慨之言,立即招来了徐志摩粉丝们的反“愤慨”,并很快做出了回击,山西作家韩石山在《梁从诫不该这样说》一文中,对梁指责道:“当晚辈的说这样的话,实在太不应该了。为了自己的家声,竟说他人烧死是好事,不像个有文化的人说的话。……不看这些话,人们还不知道一九三一年在北平,徐林之间的感情已发展到这样危险的地步。”

    在旁观者的眼里,梁从诫与韩石山的话看起来各有道理,但似乎又缺失了点什么。当年海涅在他的名作《两个波兰人》中曾写过这样的诗句:“为祖国牺牲是很好的,可要是活着那就更好了。”或许处于各种考虑,或许一时情绪失控,梁从诫的言论显然有些过激了。而韩石山与那些徐志摩的超级粉丝们,在梁从诫一再否定徐林之爱的情况下,非要把“徐林爱情”进行到底。再加上电视剧的火上浇油,整个社会舆论就变得硝烟弥漫,烽火连天了。假如不存偏见,对这段历史和历史人物是不是可以这样看待?不管徐与林之间是有爱还是无爱,如套用海涅的诗句,不妨理解成“为了避免双方日后更大的苦痛,徐志摩适时被烧死是很好的,可要是活着那就更好了”。

【文章来源:《南渡北归》第一部,有删改】


               徐志摩该不该烧死?          
   徐志摩该不该烧死?

   

点击----徐志摩该不该烧死? 徐志摩该不该烧死? 徐志摩该不该烧死?    

         暑假期,0.5折,限量——

         

     京东:《南渡北归》三卷本,作者签名版

                      

        当当:《南渡北归》,未删减版。限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