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叹生死终无凭

标签:
文化大师生死决择 |
可叹生死终无凭
-- 读《南渡北归》第三部〈离别〉
作者:想念新疆
历史过去半个多世纪,即使到了今天,谁也不能说当初陈与蒋谁的判断抉择正确。然而战乱与分裂,却使得一代学人在政治家的争权夺利当中,不同程度地成为牺牲品,成为悲剧的命运。
知识分子的命运总体上是悲剧的,因为他们不是政治投机者。正如徐复观在悼念胡适的文章《一个伟大的书生》中所说:“在真正的自由民主实现以前,所有的书生,都是悲剧的命运。除非一个人的良心丧尽,把悲剧当喜剧来演奏。”
二 这是作者发掘史料,为我们开列的一份二十世纪学术大师的死亡名录。借这份名录,我们了解了一代大师的学术成就,以及其生逢乱世,悲苦孤寂之人生。这同时也是一部二十世纪学术史和一代知识分子的心灵史。与此类书相比,本书史料丰富、深厚,史料运用与全书结构、文字结合水乳交融,具历史价值、文学价值,震撼心灵,引发人深入思考。
说实话,对于死亡事件,原本也许不必要大惊小怪。人固有一死,无论什么人,平头百姓还是建立功业的伟人,还是学富五车的大师,人与人真正的平等是在死亡面前。我也不认为所谓寿终正寝才是适得其所,只要为真理、为理想而奋斗过,为一生的追求尽心尽力过就是完满的人生。对于学术大师来说,如果他们的思想火种,薪尽火传,能够穿越时空,照耀后来者,后继有人,即是死得其所。
1950年,随蒋介石逃亡台湾,创办台大的傅斯年死了。为台大建立奉献,实现其“归骨田横之岛”的壮言。死前让夫人为他做一条棉裤御寒却没来得及穿上。于右任挽:是子路、是颜回,是天下强者;为自由,为正义,为时代青年。
1961年,一代鸿学硕儒,五四新文化运动的老祖胡适死了。那一代学人,或多或少都撇不开与胡适的关联。有的受过胡适提携,有的直接领受师恩。胡适所提倡的“自由之思想,独立之精神”,学术上的“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方法,在那一代学人身上都有所体现,可以说他们都是胡适的信徒。很多年以后,小字辈的李敖写了《播种者胡适》一文,称“胡适之是我们思想界的伟大领袖,他对我们国家的贡献是石破天惊的,不可磨灭的”。
同一年紧随胡适而去的还有掌握清华庚款的校长梅贻琦。1963年,朱家骅、董同龢、董作宾相继离世。1979年李济去世,2004年被誉为“考古人瑞”的石璋如去世,至此,当年离乡背景到台湾的学人相继离世。
这些人在台岛的岁月,生活清苦,内心思乡悲凉,而且也不乏内部骂战。但是大都得以继续他们的科研教育事业,所谓担当了生前事,身后也大都享衰荣。民国启蒙运动所产生的一点自由主义火种在这一方岛上多多少少得以保留了,也才有了今天台湾、大陆两种不同的制度。
然而在五星红旗遍插的中国大陆,上演的是怎样惨烈的生死浩劫呀!
三 在胡适离世之前,大陆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批胡运动。罗尔纲、任继愈、夏鼐、沈从文、郭沫若、胡绳、艾思奇、金岳霖、孙定国、杨钟健、冯友兰......可以说,在知识领域里稍有名气的都站出来批判,其中还有胡适留在大陆的亲生儿子胡思杜。
对胡适的批判可以说是典型的“杀人诛心”式的。即,消灭一个人,不仅仅是消灭他的肉体,不仅仅是毁尸灭迹、挫骨扬灰,更要消灭他的精神,消灭他留在人们心里的精神,彻底焚毁他的领袖形象。
面对大陆的大批判运动,胡适提笔撰写《四十年来中国文艺复兴运动留下的抗暴消毒力量——中国共产党清算胡适思想的历史意义》,认为自己虽已流寓海外,但是以为自己“治学运思方法”不会玉石俱焚,无论经历什么样的磨难与打击都会生生不息,后继有人。将流传下去。并对中共的统治起到消毒抗暴的良药作用。
胡适的这一判断,与该运动的始作庸者“我的学生毛泽东”所见略同。这让我们不能不佩服胡适作为一代大师的料事眼光。
四 大陆学人,考古学家吴金鼎死于死于抗战结束后的1948年,终年48岁;梁思成的弟弟考古学家梁思永50岁英年陨落;染思永去世一年后1954年4月1日,与其同庚的林徽因于北京医院病逝,金岳霖、邓以蛰联名敬挽:“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林徽因的死是上帝的眷顾,是免其洁白真诚的身心遭受侮辱与蹂躏。
胡适的儿子胡思杜在批胡运动中与胡适划清界限,但仍被打成右派,于1957年9月21日晚上吊自杀,做了“自了汉”,年仅37岁。
陶孟和同情中共,在1949年率本部人马离开中央研究院,以极为亢奋的心情迎接解放军占领南京。然而其社会科学研究所被取消,抗战期间与同事辗转数万里耗时八年的研究报告成了一堆废纸,1957年被打成右派,接踵而来的打击使其精神几欲崩溃,1960年胸怀郁闷离世。
曾昭燏,曾国藩家族的一员,因曾国藩被定为镇压太平天国农民起义的刽子手等种种历史问题而受牵连,这个在考古学界成就绯然的女考古学家,对生命的留恋随风而逝,1964年于南京灵谷寺灵谷塔纵身跃下,血染枯草。“多才短命人咸惜,一念轻生事可嗟。”(陈寅恪)曾昭燏死了,继之而来的革命风暴又将她众多的亲朋好友一个一个送入鬼门关。

“三家村”之一的邓拓吞服烈性毒药,砰然倒地。遗书中写道:“当我要离开你们的时候,让我再一次高呼,伟大、光荣、正确的中国共产党万岁!我们敬爱的领袖毛主席万岁!”
吴晗的养子,当时只有7岁的吴彰回忆:“我永远忘不了他们把爸爸绑跪在烈日下的枯树干上,往他脖子里灌晒得滚烫的沙子。他们抢起皮带抽他,揪他的头发,拧他的耳朵,用各种想得出来的法子侮辱他。......他满头的白发都被揪光了,还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吴晗的夫人袁震于1969年撇下两个未成年的孩子和生死不明的吴晗撒手归天,同年10月,吴晗被折磨至死。后女儿小彦后被捕入狱,受尽折磨,1976年跳楼自杀。
汪籛,陈寅恪原得意弟子,喝“敌敌畏”毒性发作,号叫撞墙,于极度痛苦中而死。北大中文系党支部书记、“欢快、明朗、爱理想、爱未来”的程贤策,手拿敌敌畏边喝边走向香山的密林深处,满脸透着死前扎挣的痛苦。北大西语系英国文学教授,曾昭抡的夫人俞大絪,想到经受的殴打和人身污辱,悲不自禁,在家中服安眠药自杀。此时在武汉大学化学系任教的曾昭抡不被允许回家见亡妻最后一面,本人也于1967年死去,死后无人收尸。诗书传家五世之久的湘乡曾氏家族,连同这个家族的文化遗产,于日后的神州大地消失无踪。
这样列下去会有一串长长的死亡名录。
李达。陈梦家。穆旦。张东荪一家多人。翦伯赞夫妇二人。饶毓泰。上吊、服毒、割腕、跳河、跳湖......
1969年目盲足膑的陈寅恪之死。1978年吴宓之死。至1984年金岳霖之死,二十世纪灿烂学术星河中最后一颗巨星陨落。泰山其颓,梁木其坏,哲人其萎。
五
我有时候想,我们这是一个怎样的民族?!两千年的孔孟之道,六十年的共产主义,教育出来的是不断间地自相残杀且毫不容情,莫非真的是喝狼奶长大的?!究竟谁是那个罪魁?谁该为这一连串的“死于非命”负责任?!
写完这篇读后起身,望窗外的蔷薇正含苞欲放,哀人类之渺小,生命之卑微,生死之无凭,默念穆旦的诗,想着一个天才诗人和翻译家生前种种遭遇,60岁即含冤死去,终于忍不住泪如雨下——
为什么万物之灵的我们,
遭遇还比不上一棵小树?
今天你摇摇它,优越地微笑,
明天就化为根下的泥土。
为什么由手写出的这些字,
竟比这只手更长久、健壮?
它们会把腐烂的手抛开,
而默默生存在一张破纸上。
......
但如今,面对着坟墓,
我冷眼向过去稍稍回顾,
只见它曲折灌溉的悲喜
都消失在一片亘古的荒漠,
我才知道我的全部努力,
不过完成了普通的生活。
相关连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