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作家岳南
作家岳南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57,650
  • 关注人气:12,994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杨振宁老年重返清华的隐秘

(2020-11-18 16:51:20)
标签:

文化

清华

杨振宁

隐秘

               杨振宁老年重返清华的隐秘              

杨振宁老年重返清华的隐秘

      事情源起于63年前那个寒冷的冬日。此时抗战胜利业已三年有余,人民看到的不是铸剑为犁,马放南山,而是内战越打越凶,国共两党率领的军队就此踏上了不是鱼死就网破的不归路。

    在血水涌动,人头乱滚的大血战中,1948年9月12日,中共将领林彪指挥的东北野战军在辽宁省西部和沈阳、长春地区,对国民党军卫立煌部发起攻势,史称辽沈战役。此役东北野战军以伤亡6.9万人的代价,歼灭、俘获国民党军兵力47万余人,缴获了大批美制武器装备。经此一役,国民党军元气大伤,彻底踏上了衰亡败退之路。9月16日,中共华东野战军以32万兵力围攻国民党重点守备的战略要地济南城,历时8天,城陷,国民党军10.4万人被歼,国军最高指挥官王耀武被俘。

    11月6日,中共华东、中原野战军与地方武装共60余万人在以徐州为中心,东起海州,西至商丘,北至临城,南达淮河的广大区域内,向集结在这一地区的70万国军发起强大攻势,是为徐蚌会战(南按:中共一方称之为淮海战役)。解放军攻势凌厉,兵锋所至,所向披靡,国民政府首都南京岌岌可危。

    1949年1月9日,被共军围困在淮海战场达66个日夜的国军徐州“剿总”副总司令杜聿明,向蒋中正总统发出了最后一封电报:“各部队已混乱,无法维持到明天,只有当晚分头突围。”是夜,国共两军展开激战,国军全面溃败。整个淮海战役,解放军以伤亡13万人的代价,歼灭、俘获国民党军55.5万人。国军部队除李弥将军、胡琏将军率少数官兵突围成功,邱清泉将军饮弹自尽以谢党国,徐州“剿总”副总司令、战场总指挥杜聿明,战场总参谋长文强(按:毛泽东母亲文七妹侄儿)等高级将领被俘。而作为指挥70万大军的主将在战场上被俘,这在中国历史上曾未有过。

杨振宁老年重返清华的隐秘杨振宁老年重返清华的隐秘

              左,为杨振宁岳父杜聿明将军在徐蚌会战被俘情形。

                             右,为毛泽东表弟、徐蚌会战被俘的中将衔参谋长文强将军。      
      此前的1948年11月29日,共党所属东北野战军会同华北军区主力共100万人,在北平、天津、张家口地区联合发起平津战役,与国军傅作义部60万人展开决战。12月12日,北平城被解放军包围,南苑机场失守,国军气脉已竭,力不能支,平津即将陷落。13日,北平西效炮声隆隆,解放军发射的弹片从清华园上空“嗖嗖”掠过,校内师生及家属大为惊恐,纷纷逃跑躲避,清华陷入混乱。鉴于此情,校方只好宣布停课,师生员工自寻出路。

    在国民政府风雨飘摇、大厦将倾的危急时刻,国民政府大员及名流朱家骅、傅斯年、杭立武、蒋经国、陈雪屏等在蒋总统授意下,决心力挽狂澜,于南京紧急磋商谋划“平津学术教育界知名人士抢救计划”细节办法,很快拟定了“抢救人员”名单。名单包括四类:

(一)各院校馆所行政负责人;

(二)因政治关系必离者;

(三)中央研究院院士;

(四)在学术上有贡献并自愿南来者。 

     计划既定,立即实施。南京方面急电北京大学秘书长郑天挺,令其迅速组织胡适等重量级知识分子火速南下,共商图存大计。

    15日,平郊战火蔓延,枪炮声更趋杂乱紧急,清华园已成为共产党的天下。蒋公中正总统亲自下达手谕派出飞机再次飞往北平,北大校长胡适、清华教授陈寅恪两家赶至中南海勤政殿等候。北平守城司令傅作义下令城外部队组织兵力向南苑机场攻击,不惜一切代价夺回已落入共军手中的机场,完成抢救学人的计划。经过两个轮次的浴血苦战,解放军退缩,国军暂时夺回了机场的控制权。下午,南京派出的飞机冒着解放军的炮火在南苑机场紧急降落,傅作义命人通知胡适等人立即前往登机,在胡、陈两家前后陆续到达机场的尚有北大、清华的毛子水、钱思亮、英千里、黄金鳌等著名教授。

    12月21日,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率领第二批被“抢救”学人,于新修成的东单机场乘机起飞抵达南京。当天晚上,前往采访的《申报》记者发回了如下电讯:

   政府派专机飞平救援各大学名教授之工作,因北平城内机场可资使用,已于廿一日开始,第一批教授及其眷属等廿四人,廿一日下午五时分乘专机两架先后飞抵京,其中有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及李书华、袁同礼、杨武之、董守义、张颐、张起钧、顾毓珍、赵梅伯、江文锦等。专机抵达时傅斯年、陈雪屏及蒋经国等均至机场欢迎。据梅贻琦氏语记者,北平一周前确甚紧张,现已较前稳定,清华大学一度停课,现已复课,学校对于应变亦已有准备。记者询以如北方各校之校长及教授南来,是否仍如抗战时期相同,设立联合大学,梅氏称现与抗战时期不同,另设联大或无可能。

杨振宁老年重返清华的隐秘

清华校长梅贻琦

      从当时媒体报道可以看出,在南飞的人员中,胡适、梅贻琦自是众星捧月的人物,而杨武之则属于众多星星中的一颗。灿烂天空中居于月亮地位的胡适,先是转赴美国,后转台湾出任国民政府中研院院长并死在任上。其他的几颗巨星如梅贻琦亦是先赴美国,后转赴台湾出任过国民政府教育部长,并在台湾新竹市创立了国立清华大学。毛子水、英千里、钱思亮等人杰则转赴国立台湾大学任教。陈寅恪留在了广州由中共控制的岭南大学任教,后转入中山大学隐居下来。

    而当年的芝加哥大学数学博士,回到国内后曾任清华大学与西南联合大学数学系主任多年的清华数学系教授杨武之,也就是后来的诺奖得主杨振宁的老爸,自抵达南京后,决定弃暗投明,很快转赴昆明接家眷到上海,迎接“解放”,希望“解放”后移家北平,重回清华当他的数学教授或系主任。没有想到的是,当清华“被解放”后,以军代表吴晗为首的新的主人却把他一脚踹出圈外,拒绝续聘,理由当然是他追随梅贻琦自北平出走的“罪过”,杨武之在清华兢兢业业服务16年的业绩也被吴晗等辈一笔勾销。

杨振宁老年重返清华的隐秘

杨振宁之父、清华大学数学系主任杨武之教授

       清华实际掌权者、军代表吴晗等辈的强硬姿态和决绝的做法,对杨武之心灵以极大刺激。既然北归无望,杨氏又回天乏术,只好留在上海,投奔同济大学任,只是身体很快垮了下来。1952年,随着全国院系调整,灰头土脸的杨武之再被转入复旦大学,未任多久即因病回家休养,精神郁闷,甚感苦痛,竟至一病不起。临死前,于昏迷中在病床上几度呼喊:“我梦到了清华”。

    直到1957年杨振宁与李政道一起获诺贝尔物理学奖后,杨武之才引起中共高层的重视,但此时杨氏已年过六十,且已退休,无法以在职教授身份实现重返清华园的梦想了。中共高层只是令有关方面对此多加照顾,并把杨振宁的岳父、在淮海战役(徐蚌会战)中被俘的前线总指挥杜聿明将军作为“特赦”战犯从监狱里放出来,以示给杜聿明的女婿——杨振宁,一点面子和争取他为新中国服务的砝码(杨振宁之妻杜致礼为杜聿明女儿)。这一切地上或地下的工作显然凑效,各方面皆大欢喜。直到杨振宁晚年移家清华园居住并在清华任教。

    但事情总有它的多面性甚至不为外人所知的隐秘性,据清华物理系教授虞昊说,杨振宁自美国退休后转移到清华居住,并给大一学生上课,还带研究生,国家的统战工作与清华领导方面的热情邀请是一个方面,但杨的心里深处还是埋藏着实现父亲当年重返清华园的未竟之梦。杨振宁之由美国返清华,实则是杨武之心愿的一个延续,是儿子在替父亲完成生前的未竟之梦。

杨振宁老年重返清华的隐秘

杨振宁与第二任妻子翁帆的幸福生活

 

       至于杨在清华园绿荫下,神不知、鬼不觉地以82岁高龄抱得一个28岁的美人翁帆归,则与其老爸杨武之当年的梦想没有关系,或者是出乎意料之外的事了。

 

(来源《南渡北归》第三部《离别》,本文有删改。)

 

 

相关连接——


 

 
    杨振宁老年重返清华的隐秘

《南渡北归》最新版,2020.

   赠送:藏书票、图表。 

《南渡北归》读后感怀

   杨振宁老年重返清华的隐秘 点击-- 

         

     京东:南渡北归》三卷本,作者签名版

                      

        当当:《南渡北归》,未删减版。限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