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新竹眷村访问记略
消失的眷村
1949年前后,国民党军队在共军密集炮火轰击下退守台湾省及福建省金门、连江等县岛屿,按建制分扎于台岛、澎湖与金门各地,其中基隆、新竹与高雄左营等沿海市区布防军队最多最密。各兵种分驻于篱笆与泥土搭成的房内并形成一个个村落,称为眷村。新竹县驻有陆、海、空、联勤、宪警等五个兵种,属驻军兵种最全的防区。
新竹市眷村博物馆:据介绍,国府播迁台湾初期,新竹市共四十六个眷村,包括陸军、空军、联勤、警备、反共救国军等多种军种和部队,以“竹椽土瓦盖顶,竹筋糊泥为壁”的克难精神,兴建一个封闭性的聚落与特殊文化,其演变与发展堪称全台眷村文化与历史的一个缩影。
馆内一楼规划为眷村历史背景区,介绍台湾眷村的形成与新竹眷村的演变,并展出全台唯一的新竹神秘部队“黑蝙蝠中队”文史资料。下图有中美军人及家眷联欢场景,又有黑蝙蝠中队当年驾机赴大陆侦察的范围图。这一历史资料的解密,对研究国共于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军事对抗情形具有重要作用。
台湾的眷村不仅汇集了来自大陆各省的人,也汇集了大陆各地的文化,在娱乐匮乏的年代,眷村自治会举办的活动,丰富了休闲生活。竹篱芭的世界以生活情境重现的方式让现代人更了解眷村,更贴近台湾文化汇集的独特方式和形成的源流之形,也对早已远去的民族内战烽火岁月在回忆中有一个理性的思考。
这家人的女主人与孩子
年轻时代的女主人
以下是国军上校教官、现驻新竹市
国立清华大学校长特别助理孙海珍女士老爸与家人、战友的照片
孙海珍原为国军上校教官,退役后为国立清华大学校长特别助理,其老爸乃河北人,国军上校军医, 1948年播迁台湾,居新竹市齤村,2013年去世。

以上照片为孙海珍女士提供,版权所有,不得翻拍翻印,特此说明。
新竹市眷村博物馆:二楼规划为眷村生活情境区,以造景的手法保留眷村的独特生活样貌,将眷村食、衣、住、行、育、乐、眷村巷道等浓厚的村中生活,呈现在展示空间,而这个空间中独特的国军及家眷当年使用的原物,成为人们回忆追往的一历史情缘。








台湾眷村是一个特殊时空下的产物,漂荡到台湾的军民没有任何亲人,只有左邻右舍相依靠,感情浓浓如一家。六十多年过去了,眷村人家都有了自己家庭与亲属,清明节不再无坟可扫,感情逐渐转移到自己亲人自上,与邻居关系渐渐疏远了……
新竹市眷村的春节,现在已很难看到这样的人家了。
渡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
祝海峡两岸真正懂得民族大义而不是五毛的同胞们春节愉快!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