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梅貽琦先生一生對清華的貢獻

(2012-10-28 20:15:49)
标签:

文化

清华大学

梅贻琦校长

冯达旋

杂谈

          梅貽琦先生一生對清華的貢獻
梅貽琦先生一生對清華的貢獻
                                         冯达旋副校长在演讲

                              

                            全球的「無心插柳」:

              梅貽琦先生一生對清華的貢獻

                                                         

                                                 国立清华大学资深副校长冯达旋

 

梅先生一生對清華多維的貢獻我不會多講,許多先進在此會議已仔細的闡述了。而且以清華百年歷史的角度看來,我完全是個

「外來人」

                          我今天的演講將分成三部份:

1。我與大家分享我自己也意想不到我和清華的關係。
2。梅先生工作的精髓可以七字代表:「大手筆與全方位」

3。梅先生一生對清華的貢獻對21世紀全球的影響及衝擊

我與大家分享我自己也意想不到我和清華的關係。

在我來新竹清華之前,對我來說,「清華」兩個字,除了它代表「學術卓越」以外,並沒有更深或更全面的意義。

來了清華後,回想了一下我的科學與非科學的生涯,我發現我和北京清華(徐湛,孫洪洲,張玫)與新竹清華(謝世哲,蔣亨進)的同仁都有過相當密切交流與學術合作的經驗。

但是最令我又驚訝又溫馨的是我想起從1976到2000年,我和鍾安民先生在美國費城是同事,而鐘先生竟然是梅貽琦先生的女婿。他的夫人就是梅先生的三女兒梅祖杉。這個回憶令我想起到了新竹清華之後,我為什麼感到凡是聽到梅先生的名字,我一點沒有陌生感!

安民與祖杉都是當時費城華人圈子內的前輩。他倆對我與懿雯這些「小伙子」是百般照顧。很不幸的是安民與祖杉在2008年與今年七月分別過世了。

梅先生工作的精髓可以七字代表:
「大手筆與全方位」

我稍微記得安民很早就與我提過梅先生的不朽名言!

梅貽琦先生的生命就是清華大學。梅先生治學精神概括在十七個字:

「大學者,非謂有大樓之謂也,有大師之謂也。」

清華大學,無論是1949年前,或是1956年後,此精神從沒中斷過。

國學研究

從今天的角度來看兩岸清華,雖然當前兩校都正在努力的推行全人教育,普遍的印象人們還是認為他們是以「理工」為核心的高等學府。

有趣的是,在「解放」/「淪陷」之前,清華大學的「國學」研究可完全是全國之最。

有一段時期﹐梅先生竟然是國學院兼任院長﹗

有四大國學大師為領導,沒有任何國內外的大學或研究機構可與清華共日而語。

清華在這方面的巨大成就當然不全是梅先生一人的功績,但我想這和梅先生治學的基本理念,全力的推動與領導是絶對切不開的。

                                       西南聯大

梅贻琦:西南联大之魂

来源:云南日报 2012-09-28
余斌

http://news.tsinghua.edu.cn/publish/news/4216/2012/20120928144545055291573/20120928144545055291573_.html

“…西南联大无校长,由蒋梦麟(北大)、梅贻琦(清华)、张伯苓(南开)三位校长组成的常委会主持工作。但实际上张伯苓在重庆另有任用,他对蒋梦麟说:“我的表你带着。”这是天津俗语“你做我代表”的意思。蒋梦麟对梅贻琦说:“联大校务还请月涵先生多负责。”

“(梅贻琦)毅然担负起这一重任,有时教务长或总务长缺员,他还暂兼,认真负责,受到尊敬…”

Da Hsuan,

Mrs. Mei was a tough yet dignified lady. I want to just say a few words about her role as the wife of a university president during World War II to illustrate the private side of her character. The wartime salary of even a university president is not enough to maintain a household. From time to time Mrs. Mei had to find a way to cover her extra household expenses. The most expeditious way to achieve this was by means of '摆地摊' which means selling one's possessions on the street. And on a few occasions she had to do just that in spite of her social status. The income was meager, but it helped in the hard times during the War, and I admired her courage to do so.

Please do what you think is proper with the little story above. To me it reflects the strength of her character, and that's why I offer it to you.

Good night

An-Min

 

到今天為止,除了西南聯大,尚未有任何全球的華人大學可以說他們有兩位學生能得到科學的最高榮譽!

在極端艱苦抗日時期梅先生所領導的西南聯大到今天還是全球華人大學的示範。

 

                                   新竹清華大學

 

1956年後,梅先生也不遺餘力全面發展清華大學。

國學研究

西南聯大

新竹清華

「大手筆與全方位」

今天新竹清華大學推動許多21世紀全球項目,例如以清華為領導的台灣-印度「大手筆與全方位」合作案子也是秉承梅先生推動工作方式在進行!

印度是廿一世紀全球中的金磚四國之一,是亞洲一超級文化與科技的大國。從馬英九總統呼籲台灣大量引入全球人才來推動台灣在本世紀的發展看來,印度和中國大陸是兩個台灣絕不能忽視的「人才窟」。

推動清華與印度的合作也是非常艱巨。印度的文化與台灣有很大的差距。印度彊土龐大(比台灣大90倍),人口眾多(大約十二億),歷史悠久,社會習慣,語言非常複雜。

元月廿日,1946年,就將成為印度首任的總理尼赫魯與中央社的馮國禎說:

"If China and India hold together, the future of Asia is assured.“

假如中國和印度能接合,亞洲的未來是有保障了。

21世紀印度面臨新的挑戰。首先是因為中國的掘起,印度有巨大需求認識中華文化與思考方式。夾在中國14億人口與印度12億人口中,清華大學看到假如能夠與印度建立待續與有效的合作,大量吸收印度優秀的學生,那除了對清華和台灣有很長遠的影響之外,還可以為亞洲21世紀的和平發展盡清華和台灣的責任!

但是,假如要把清華與印度合作的案子做好,清華大學的領導必須以最大的決心,完全按照梅貽琦先生的「大手筆與全方位」的方式去進行。

陳力俊校長定下清華對印度的發展的觀點與方向:台灣高等敎育必須佩合國家發展的宗旨來廣泛加強「全球觀」。在這前提之下,我們必須與印度建立強大與可待續的交往。所以我指派我們的全球處以「大手筆與全方位」的方式來長期發展這「人類工程」(human engineering project)。

一方面作為廿一世紀身在亞洲的一流大學,新竹清華大學承續梅先生推動的世界一流國學研究文化有需要和有責任在印度這個亞洲的文明古國推廣數千年中華文化精深的豐富內涵,進而助印度落實其21世紀的學術和經濟的政策,

另一方面,清華大學以國內頂尖大學的身份也有責任把對印度這麼重要的鄰居的一片空白的認識大大的「補課」,在校內成立台灣高等教育的族群中首所「印度研究中心」。

在校長指示之下,全球處與印度台北協會的Ambassador Pradeep Kumar Rawat (羅國棟代表),敎育部的文敎處林文通處長與中華民國駐印度代表處翁文祺代表,共同推動清華大學在印度設立多所「台灣敎育中心TEC。」

在2011-12年,這些努力開花結果.
2011年4月,陳校長率領清華大學團隊和吳清基部長訪問印度.

2011年8月1日印度金德爾全球大學簽署設立台灣教育中心。

2011年 11月,溤副校長代表陳校長帶領清華大學龐大的代表團到Amity大學設立第二所TEC

OP Jindal大學的學生

慶祝2012中秋節

今年九月與Jain大學

討論合作

印度臺灣教育中心(如图示)

(Electronics,Machinery,Mold &Auto Parts EXPO India,EMMA)」主辦單位合作,於9月27日至30日同期於班加羅爾舉辦「印度臺灣高等教育展」,邀請國內優秀15所公私立大專院校、中央研究院與臺北事電腦商業同業公會共同赴印招收優秀學生/人才來臺就讀/就業。此為多年來產、學首次於印度展開如此大規模之合作。

要全面展開台印合作的路途仍是遙遠與艱巨。但我深信清華與台灣的領導延作梅先生的「大手筆與全方位」的態度走下去,一定會成功的。

 

                              兩岸清華21世紀全球的任務

 

廿十世紀的清華歷史,至少在梅先生有生之年,是完全分不開的。

抗戰之前,梅先生全力發展清華,包括八年西南聯大時,大概不會想到有一天會離開北京。1949年後,我猜想一直到蔣總統1956年請他到台來開展原科院,他大概都沒想到要來承辦另一所大學,或命名該大學為清華大學。從現代的角度看來,這樣的做法似乎是不合邏輯,甚至是不可能的。

但是歷史就是這樣的耐人尋味。

 

假如沒有古寧頭戰爭,假如沒有韓戰,很可能就不會有中華民國,更甭說新竹清華了!

在某種程度上來說,假如沒有梅先生終生密切與兩岸清華的關係,今天有沒有兩校(至少有沒有新竹清華)是一有趣的問題。我不敢說梅先生是兩岸清華之父,但是「大舅」是受之無愧的!

所以兩岸清華就是這樣的歷史產品,而這產品是與梅先生一生的工作生涯緊緊的綁在一起!

也因為梅先生的理念與許許多多在大陸和台灣受到梅先生影響的人仕,今天兩岸清華才能夠有這麼密切「兄弟學校」的濃厚感情!

兩岸清華有幾乎一樣的校徽、校歌、校训!

兩岸清華學生血濃於水的感情,兩岸清華老師 快20年的合作

  [新竹]陳校長 [北京]陈校长

“很高興趁陳吉寧校長上任以來首度到新竹清華訪問之便簽訂兩岸清華合作研究計畫協議書;兩岸清華聯合研究在約三年前已上路,上月五、六日在金門舉行的兩岸清華研討會,參與聯合研究的兩岸清華教師約各有六十位,精銳盡出,盛況空前;今天簽約,將聯合研究制度化長久化,未來必定有讓人「眼睛一亮」的產出,為兩岸清華合作增添光輝新頁。”

完全是歷史原因,梅先生一生不止和一所清華大學密切相關,他還和兩岸清華大學有深切關係。

在梅先生從他最早期成為清華一成員時,一直到五十年前他逝世時,他大概都不會想到東亞今天與兩岸清華有如此不尋常的重要性。因為梅先生一生全心全意為清華努力,在辦大學的文化上樹立了一個優秀的平臺,使得兩岸岸清華,尤其是最近30年得到了驚人的成就。

無巧不成書,21世紀的東亞是全球進步得最迅速的區域。而在這區域內,最令全球注目的是大陸與台灣30多年來經濟,文化與政治的轉變,與大陸台灣從戰爭到冷戰到和平的演變。梅先生一生的貢獻,也就是兩岸清華,就是兩岸在20-21世紀發展的縮影。

今天兩岸清華鼎立東亞,在這區域內有卓越與極深遠學術與對社會整體的影響。這一切表示今天同心合力的兩岸清華完全有能力,更重要的是有歷史任務去推動兩岸更進一步的發展。這發展不僅能為兩岸人民創造更好的將來,也能對全球在21世紀的和平發展有巨大的影響。

今天兩岸發展會對全球的和平發展有巨大影響。它發展的藍圖的的確確是需要有一個不可思議的橋樑。在今天兩岸發展前境之下,兩岸清華以「梅先生為兩校的根基」是完全有可能也有能力來扮演這個角色。

兩岸自分裂之後就有很多早期敏感的字眼。我想今天在兩岸清華這歡樂的時刻,讓我用兩岸清華來重新定義一下:

我希望

北京清華能「解放」新竹清華,

新竹清華能「反攻」北京清華。

我更希望能夠在未來的將來可達到

 

 貽琦主義,統一清華。

 一校兩制,統一清華。

 一個清華,各自表述。

總而言之,對梅先生個人來說,這一切「意外後果」(unintended consequence),或是中國人的一句古話
「無心插柳柳成陰」,假如梅先生一生的貢獻只「限於」建立兩所為全球注目的一流大學,我膽敢說對百份之99.9的大學校長,甚至假如梅先生還在人間的話,都會說這己經是項天立地的成就。

但是,百份之99.9的大學校長,沒有像梅先生經過有這麼不可思議的歷史過程。更沒有他的成果,也就是連梅先生自己大概都沒想到的,兩岸清華,雲南師大以及「二級影響」的厦門大學在今天兩岸的地位與影響。這是多麼耐人尋味的啊!

無論是今天新竹清華的全球策略,或是兩岸清華在兩岸及全球可扮演的沈重角色很可能就是梅先生對人類最偉大的貢獻。這是多麼令人值得深思的遠景啊!

謝謝。

請指正﹗


[注:此为资深副校长冯达旋博士于2012年10月27日台湾新竹清华大学召开的纪念梅贻琦故校长研讨会上演讲,承作者慨允转载。鸣谢]

 梅貽琦先生一生對清華的貢獻梅貽琦先生一生對清華的貢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