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林老师
林老师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6,408
  • 关注人气:1,26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在美国高中的大变化I(一位上海学生的自述)

(2011-01-27 11:54:30)
标签:

中国历史

美国历史

宋朝

教科书

英语课

人生

人性

诗歌

教育

分类: 高中生活和学习
最近在为自己的大学本科录取面试学生,碰到多位优秀的美国和国际学生.其中一位来自上海.40分钟的交谈我对这位学生有了更深一层的了解.我对她的一些自我的认识和总结印象很深,所以请求这位学生用文字表达出来,征得本人同意,供所有的读者分享,对后来的师弟师妹以及家长们都会有些启发作用.以下是学生的原文:

如果我还是一名青涩的初中生,说到历史课,免不了第一个就会想到自修课。在语数外化物五门主课的强大阵容的压力下,一到历史这门辅修课,学生大多不是漫不经心的开小差,就是奋笔疾书在做其他作业。而一到期末考试,我们也都是跟着划下老师说要考的重点,应付应付就这么混过去了。

我还记得刚来美国上学的第一天,在历史课上老师正好说到中国历史,老师也许认为我是中国人所以应该对中国的历史比较了解,就让我解释一下宋朝为什么很昌盛,我顿时哑口无言,找不到一点思绪。我当时觉得十分尴尬,回答不出问题不算什么,但是连自己国家的历史都不知道,就是一种无知。

我开始很认真的听每一节历史课,渐渐的我发现其实历史并没有原先想象中的那么无聊。当我拿到美国历史的教科书时,发现美国仅仅才只有两百年的历史,教科书却厚的和一本半字典一样。这不禁让我觉得这是一个国家对于历史的重视性。中国有着上下五千年博大精深的历史文明,难道留给下一代的却仅仅只有那两本薄薄的两百多页的教科书,不仅字体大还有很多插图?

历史老师在一开始的几节课里就教我们不要盲目的全然相信历史记载、教科书、媒体,因为历史向来都是胜者写的。既然是人写出来的,就做不到绝对的客观叙述。我们应该要获取多方面的信息,然后再自己做出正确的判断。这些都全部推翻了中国历史老师教的凡是以教科书为准的概念,写的历史作文也要和教科书里的观点一致。课上积极的讨论,组成小组拍纪实影片,阅读文献和辩论让我不仅仅只是通过阅读去了解历史,而是真正的在思考历史。

在学习美国历史的过程中,劳动革命是一个重点。革命精神是美国独立自主和追求自由的独特精神,而美国能有今天这样合理的劳动体制,和历史过程中不断的积极改革和推翻是分不开的。我很喜欢历史,因为老师所教的不仅仅中国式的背诵默写历史,更多的是一种思考方式和如何正确的连接历史和现代社会。

我最喜欢的课非十年级的英语课莫属了,因为那节课的老师Mr. A教会了我另一种诠释事物和思考的方式。我所要掌握的不再是那刻板的答题模板,如果是比喻、拟人就用“这句话生动形象的描写了……”,如果是排比就用“强调突出了……”。在阅读欧美文学的同时,不断要的开拓思维,打破一贯以来已经有点僵硬呆板的思考模式,想象和揣测人物的心理活动,深入思考人性和社会的关系,而不是一味的寻找人生的“大道理”。所有的问题都是开放式,没有任何标准答案可以参考的,这些都无疑让学会可以更多的创新和思考。通过阅读各种各样的文学体裁,包括散文,长短篇小说,诗歌和剧本,然后进行模仿写作,分析和表演,我觉得原先我对文学的理解是如此的浅薄。

在这里学习了两年多的时间,有许多的故事和经历可以分享,这些宝贵的经历不但让我对心理学和人与人关系的研究产生了兴趣,还为我未来的学习开拓了思维和眼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