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文化历史人文一战中国劳工不应忘却的历史法国英军老照片收藏杂谈 |
50幅一战中国劳工照——不应忘却的历史
“1914年8月1日,德国向俄国宣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中国人觉得,欧洲人打仗,离自己很远,且中国饱受帝国主义侵略之苦,没有必要参加这个战争。因此,大战开始后,中国宣布中立。然而,这是人类历史上一场极为残酷、血腥的战争,打了两年之后,交战双方损失惨重,法国、英国劳动力严重匮乏。于是,他们就找了中国人,提出希望中国能派劳工赴欧洲。而在中国,一些有识之士早已积极推动政府派出劳工,希望借此参战并争取在战后恢复中国的大国地位。中国最终决定派劳工赴欧洲。14万华工在法国从事最艰苦的劳动,用他们的血肉之躯,冒着生命危险,前赴后继,支援了战火中的法国。据不完全统计,他们中大约有2万人死在法国。2002年春天,我时任中国驻法国大使,与旅法的华人、华侨社团的领导人和法国官方的代表赴法国北部华工墓地扫墓,慰藉长眠在法国的华工。华人华侨扶老携幼,700多人出席了这场活动,场面是很感人的。法国总统希拉克和总理若斯潘分别为这次扫墓活动致函,深切悼念这批为法兰西捐躯的中国人”。
□搜图/白梅月下客
(许多来自山东、河北的华工有一定的功夫)
(军医为华工作例行体检)
(体检合格的华工——头上的辫子终于被剪掉了)
(华工排队进入待发处的宿舍——请注意他们的服装)
(吹号指挥列队的华工)
(华工列队走向码头)
(背负行囊准备登船的华工)
(整装待发的华工)
(中国劳工准备从青岛出发前往法国)
(在威海等待出发的华工)
(华工从青岛、威海登船前往法国)
(经过最后一道检查,华工走上码头)
(准备从驳船登上大船前往法国的华工)
(华工行至苏伊士运河,在埃及例营休息。前期的华工运输路线主要是穿越印度洋、红海、苏伊士运河和地中海,在法国马赛登岸)
(华工展示身份牌,上面有每个人的编号)
(英国军官检查华工佩戴的作为身份标志的手镯)
(华工在为英军冲洗坦克)
(华工为英军搬运军粮)
(华工在搬运弹药)
(华工在抢修被炸毁的铁路)
(华工在装填沙袋)
(华工在木材加工厂工作)
(华工在火车站装运木材)
(用轨道车运送木材的华工)
(在煤厂工作的华工)
(在造船厂工作的华工)
(华工在机械厂内)
(操作机床的华工)
(法国西北海岸的佛兰德尔地区,在英军军官指挥下工作的中国劳工)
(用独轮车运送物资的华工)
(住在大厂房里的华工)
(华工在所住的帐篷外干活)
(从华工中挑选的卫生员)
(华工营的卫生员)
(华工们送给队长的礼物——“万民伞”)
(基督教青年会组织的华工乐队)
(华工们在异国他乡欢度春节)
(在营地里做厨师的华工)
(准备用餐的华工)
(华工在法国军工厂领取工资)
(战争结束,华工们在拆除战场上遗留的铁丝网)
[法国最大的华工墓地——努瓦耶勒市诺莱特(Nolette)公墓。这里安葬着842名华工]
(华工登船返回祖国)
(法国军方颁发给华工曹振彪的欧战法国纪念牌,2004年发现于山东淄博)
(华工出洋歌——内里有着对国事的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