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王立群的“两把尺子”

(2010-02-08 17:43:05)
标签:

文化

读书

随笔

易中天

马未都

王立群

河南大学

曹操墓

孔子

阿凡达

杂谈

   王立群的“两把尺子”

 

 □文/白梅月下客

 

 对事不对人,应该是,任何一个有意于对某一问题展开讨论甚或争议而取得真实或贴近真实结果之人,应持的客观态度

 

 记得,易中天先生在余秋雨先生“捐门”一案正热时,曾提出“不问动机”说,对此,笔者并不赞成。

 

 易中天、王立群、马未都,还有等等CCTV—10的名家于新浪博客相遇,实在是自感的一大幸事!而幸事,确使自己了解了所谓的名家、学者的另一常人一面。

 

 此一面,何面?

 

 俺的面子第一。

 

 不是吗?文人相轻的臭毛病在这些同登或未登CCTV—10的学者、教授间依然。

 

 比较近的例子,王立群先生在谈曹操时,可以引领你——“很多人了解曹操不是去读,那个记录文字已经有问题,但是记录文字人们都不去读,现在社会上面,谈到曹操没有人不能说了,谁都能给你滔滔不绝地说一个曹操,但是他所说的曹操,你要问他你读过《三国志·魏志·武帝记》吗,99%的没有人读过,你读过曹操的22首乐府诗吗,你读曹操的那些散文吗?没有。传记不读,诗歌不读,散文不读,您从哪儿知道的曹操?”[语见:2010-01-26 15:49:04王立群先生新浪博客《追问曹操墓(速记稿)》一文]。

 

 而,谈及孔子时,这位河南大学文学院的教授则称:“任何解读都有主观色彩,电影《孔子》的解读也不例外。其实,我们每个人心中的孔子都是综合了各种解读之后的结果。谁心中的孔子不是一个个性十足的孔子?谁敢保证自己心中的孔子一定是历史上真实的孔子?历史上真实的孔子我们能够说清楚 ?”(语见:2010-02-06 15:53:20王立群先生新浪博客《圣人?凡人?》一文)。

 

 于此,笔者,不妨借用王立群先生的逻辑与文字——“谁敢保证自己心中的‘曹操’一定是历史上真实的‘曹操’?历史上真实的‘曹操’我们能够说清楚吗”???!!!

 

 对王立群先生文字的不满,甚或不恭的文字,笔者,有几篇了,奈何还要出有此杂音?实在是看不得王立群先生的“两把尺子”。

 

 一把尺子为证河南安阳“西高穴大墓”为“曹操墓”,而如此说——“您从哪儿知道的曹操”。

 

另一把尺子为争自己的面子,不惜露骨抛出对马未都先生句事后诸葛亮的话,打欲拍《孔子》那天起我就知这是个费力不讨好的差事”(语见:马未都先生2010-02-04 14:02:20《第五百二十二篇• 〈孔子〉和〈阿凡达〉》一文)之反驳之词——“拍摄‘圣人’的电影无所谓吃力不讨好”(语见:2010-02-06 15:53:20王立群先生新浪博客《圣人?凡人?》一文)。

 

夜已深,不妨驻笔。

驻笔处:易中天先生!您老,不妨偷着乐——余秋雨先生已暂不来了这新浪的博客

 

 

 王立群的“两把尺子”


王立群的“两把尺子”
(2010-02-06 15:53:20王立群先生新浪博客《圣人?凡人?》一文侵权截图)。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