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真宗朝,皇帝赵恒如何阅兵
□文/白梅月下客
阅兵,既是一种军礼,更是一种本国军事力量综合素质的对外大展示。通过阅兵,可以鼓舞士气,检阅一个时期以来,本国军力的综合发展情况。远在北宋真宗一朝,皇帝赵恒又是如何来阅兵的呢?
我们知道,宋军主要由禁军、厢军与乡兵三部分构成。身处东京汴梁城的宋真宗,阅兵不会是全国各地的各军种,所检阅之部队,也就是拱卫京师开封的禁军。
据《宋史》载,为了这次禁军部队的大检阅,宋真宗提前下诏,命有司选择“含辉门外之东武村为广场,冯高为台,台上设屋,构行宫”。前期的行宫准备工作做好后,大检阅的前夜,三通鼓罢,“殿前、侍卫马步诸军分出诸门”,赶往检阅地。天明时分,赵恒则不乘龙辇而改做了骑马,出东京汴梁开封城,从官们,皆身着戎装,窄袍相随。窄袍,为检阅前皇帝所赐,概为骑马方便所置。皇帝一行到达行宫后,受阅部队早早列于了行宫的台前,并左右相向而立,其规模,“步骑交属亘二十里,诸班卫士翼从于后”。有司上前奏报“成列”,于是,赵恒“升台东向,御戎帐,召从臣坐观之”。此时,检阅开始,本次受阅部队的指挥官,也是殿前都指挥使王超,登上检阅台,执黄、赤、青、白、黑五色方旗,号令左右两军。为使各军号令一致,事先在左右军阵中也设置了了望“起侯台”,上置传令兵,传令兵的作用是将检阅台上的号令转发给下面的受阅部队,执旗也是五色五方旗,与王超手中的旗子颜色、数量刚好对应相当。
阅兵开始后,“初举黄旗,诸军旅拜。举赤旗骑进,举青旗则步进”。每次旗动,“鼓駴士噪,声震百里外,皆三挑乃退”。检阅的气势是大的,轰动效应不言自明。只是,骑兵、步军受阅前的第一任务是要先拜皇帝,号令就是王超手中的那面黄旗。拜皇帝结束,才是正式的部队受阅,受阅时,先骑兵,后步军,完毕,“次举白旗,诸军复再拜,呼万岁”,此时,有司再次上前报奏——“阵坚而整,士勇而厉”,王超,欲再举白旗,山呼万岁,赵恒欢心鼓舞的“诏止之”,随后,王超“遂举黑旗以振旅。军于左者略右阵以还,由台前出西北隅;军于右者略左阵以还,由台前出西南隅,并凯旋以退”。
东武村广场阅兵结束后,作为此次整个阅兵的有机组成部分,赵恒“乃召从臣宴,教坊奏乐”,并提前“回御东华门,阅诸军还营,钧容奏乐于楼下,复召从臣坐,赐饮”。东华门城楼之上,赵恒欢心无比的目送诸军还营,再次与从臣欢聚而饮,这些,仍远未结束,宋真宗,还于本日阅兵后的第二天,“又赐近臣饮于中书,诸军将校饮于营中,内职饮于军器库,诸班卫士饮于殿门外”。
宫廷内外,军旅上下,吃罢喝罢,奏罢乐罢,这场阅兵半日、吃喝两天的禁军大检阅,始告结束。
去往论坛浏览此文章,参与讨论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