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幼稚的荆轲刺秦王

(2008-05-30 20:28:36)
标签:

《史记》阅读

燕太子丹

荆轲刺秦王

文化

随笔

杂谈

 幼稚的荆轲刺秦王

 

 □文/白梅月下客

 

 司马迁在《史记卷八十六刺客列传第二十六》中,或略或详,共分别为刺客五人作传:曹沫、专诸、豫让、聂政、荆轲。

 

 此五人,以时间先后为序,分别记述其各自事迹。论事迹播远之影响力,荆轲为最。论五人之出身地位,曹沫最高——“为鲁将”。

 

 是卷中,首书曹沫持劫齐桓公事迹且最略,尾终荆轲刺秦王而不厌其烦。

 

 荆轲行刺秦王政,受命燕国太子丹。其行刺一举,初始即带有明显的幼稚色彩。

 

 燕太子丹行刺秦王的动机何在?

 

“燕太子丹者,故尝质於赵,而秦王政生於赵,其少时与丹驩及政立为秦王,而丹质於秦。秦王之遇燕太子丹不善故丹怨而亡归归而求为报秦王者,国小,力不能”。对少时曾与己驩,后“不善”遇己的秦王心生怨恨,实为燕太子丹“报秦王”的初始内因。

 

其后秦日出兵山东以伐齐、楚、三晋,稍蚕食诸侯且至於燕燕君臣皆恐祸之至太子丹患之”,作为外因,进一步加剧了这一复仇的进程。

 

 复仇秦国,方式可谓多多,而燕太子丹的想法与举动,确乎幼稚。

 

“丹之私计愚,以为诚得天下之勇士使於秦,闚以重利;秦王贪,其势必得所愿矣。诚得劫秦王,使悉反诸侯侵地若曹沫之与齐桓公则大善矣则不可因而刺杀之”。

 

 曹沫的举动与结局,显然成了燕太子丹欲效法的方式与最终所期望的收效。

 

 曹沫什么举动呢?

 

曹沫为鲁将与齐战三败北鲁庄公惧乃献遂邑之地以和。犹复以为将。齐桓公许与鲁会于柯而盟桓公与庄公既盟於坛上曹沫执匕首劫齐桓公,桓公左右莫敢动,而问曰:‘子将何欲?’曹沫曰:‘齐强鲁弱,而大国侵鲁亦甚矣。今鲁城坏即压齐境,君其图之。’桓公乃许尽归鲁之侵地既已言曹沫投其匕首下坛,北面就群臣之位,颜色不变,辞令如故。桓公怒欲倍其约管仲曰:‘不可夫贪小利以自快弃信於诸侯失天下之援不如与之。’於是桓公乃遂割鲁侵地曹沫三战所亡地尽复予鲁”。

 

 强秦岂可齐国比?嬴政亦非齐桓公!

 即便嬴政桓公同,秦臣孰人似管仲?

 

 荆轲刺秦换来什么样的后果呢?

 

秦王。。。负,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荆轲废,乃引其匕首以擿秦王,不中,中桐柱。秦王复击轲,轲被八创。。。於是左右既前杀轲。。。秦王大怒益发兵诣赵诏王翦军以伐燕十月而拔蓟城。燕王喜、太子丹等尽率其精兵东保於辽东。秦将李信追击燕王急。。。其后李信追丹,丹匿衍水中,燕王乃使使斩太子丹,欲献之秦。秦复进兵攻之。后五秦卒灭燕,虏燕王喜”。

 

 荆轲,不愧真壮士!

 惜哉,误为幼者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