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项伯的胳膊肘子与范增的短视之目

(2008-04-20 15:16:04)
标签:

《史记》

鸿门宴

项伯

范增

沛公

项王

季父

亚父

历史

文化

休闲

杂谈

 

 项伯的胳膊肘子与范增的短视之目

 

 □文/白梅月下客

 

 鸿门宴上,刘邦得以脱险,固然与其自身的机警与临机决断有关,但,更重要的一个因素来自项伯。

 

 项伯,不仅仅是用自己的身体掩护了刘邦,更重要的是拿自己的所谓“义”气与季父地位,遮住了范增的短视之目,葬送了项王,成就了沛公。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

 

 当项羽听信曹无伤、范增之言,欲“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之机,“张良是时从沛公”。

 

 项伯为私人之间的交情,“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

 如此隐秘的计划,泄露了。

 

 或许当时的项伯只是为了还旧时的一个人情,只希望“张良与俱去”,并不想坏了自己侄子项羽的事。

 

 谁曾想,以“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一词稳住了项伯后的张良,“乃入”,将此等大事,具告了沛公。

 

 既然你项伯来是源于“义”,我张良就用“亡去不义,不可不语”来打动你,以证明我张良还是从前的张良,人人面前“义“字当先。稀里糊涂的项伯,显然是低估了张良此时的为人以及与刘邦间的关系。

 

 刘邦之于鸿门,提议者是项伯,由此而搅乱了项羽“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军事计划的还是项伯。

 

 听信了项伯“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之言的项羽,取消了原本的军事计划,摆宴恭候刘邦登门“谢项王”了。

 

 范增又做了些什么呢?不得而知。或许,这位项羽的“亚父”深谙擒贼擒王之道,自感席宴间取刘邦首级比战场上容易的多。自信定无差池的与项羽一道,候沛公了。

 

“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而项王却“默然不应”后的范增,意识到了项王的不忍,于是,“出召项庄”,借舞剑之机取刘邦性命。恰在此时,项伯又来搅局了——“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其后,樊哙的一顿狂喝海吃加狠语,终使刘邦,趁隙脱逃。

 

 刘邦逃,而张良在。留或杀张良,不失为上一计不成之补救。杀掉或留住张良不啻断刘邦一臂膊,可惜情绪激动下,“年七十,素居家,好奇计”的“居鄛人范增”,短视之目,只盯在了“受玉斗,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慨叹什么“竖子不足与谋”上了。

 

 当年,李斯曾有“离其君臣之计”献于秦王嬴政,同时还有“韩非使秦,秦用李斯谋,留非,非死云阳。韩王请为臣”之计得逞,只是这位 “亚父”范增,为项伯季父的亲属地位所蒙蔽,念张良为项伯之旧好,再不敢动作了。

 

 退而言之,即使这一计范增欲用,恐怕项伯的胳膊肘子,也会使这一计策不得实施。

 

 可以说,项伯的胳膊肘子往外拐,范增的短视之目,最终使刘邦在张良等的辅佐下,取得了楚汉战争的胜利。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