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孩子的一百种语言:瑞吉欧方案教学报告书》摘记(1)

(2011-10-31 23:27:48)
标签:

读书笔记

教育

瑞吉欧

分类: 读书笔记

1981年,在斯德哥尔摩市的现代博物馆举办了题名为“如果眼睛能跃过围墙”的展览,介绍意大利小城瑞吉欧·艾米丽(Reggio Emilia)前一年的幼托工作成果。

 

这个展览,在后续的巡回展出时,改名为“儿童的一百种语言”。瑞吉欧教育模式的创始人洛利斯·马拉古齐(Loris Malaguzzi)写了一首同名的小诗“The Hundred Languages of Children,提示我们儿童作为丰富、立体、富有创造力的存在。教育应该充当生命勃发的土壤,而不是塑造器具的模子——哪怕那模子上印刻着“国际标准”和“成功保证”。

 

前一阵,为了研究方案教学如何引发儿童持久的热情和一系列延续性的工作,我翻阅了这个展览多年来积累的项目报告书,题为《孩子的一百种语言:意大利瑞吉欧方案教学报告书》。在书中,马拉古齐和其他参与瑞吉欧教学的老师们,为孩子们的活动和作品做了详细的点评,读来很有启发。

 

粗粗看下来,我觉得这些活动方案可以分为三大类:

 

(一)结合当下的环境、时令、文化风俗、人文地理等等设计的活动,帮助孩子建立与环境(包括人文和自然环境)的联结。

   

相关活动包括“狮子的肖像”、“城市和雨”、“一片树叶”、“葡萄收成时”……

 

环境:学校是否该和周遭真实世界一样?

 

在这一点上,马拉古齐似乎更倾向于给孩子真实世界的体验。他在书中这样说:“……一整套‘村落记忆’的样本,将使孩子心中永远保存这种从未在其中生活过的‘神话世界’。然而这样的经验将使孩子以痛苦的方式,或以被背叛的方式去接近现代人所创立的城市‘现实’”。

 

狮子的肖像:“因为只有在尝试呈现它之后,才会对它有所了解;因为知识是源自各种手工活动,透过不同素材而诞生。”

 

城市和雨:雨水坑游戏;站在水坑/镜子上看自己;“我们倒立着生活”;水盆和模型小人。

(这些场景让我想起电影里的一些镜头,如《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里的镜子,《薇罗尼卡的双重生活》里的水晶球。 最近一次在床上练倒立的时候,小鹅开玩笑地说:“我把床顶起来了。”)

 

葡萄收成时 和农民一起收成,这已经成为每年秋天持续一个月的固定节目。这自然是一个节日,一种游戏,但如何具有更深刻的意义? (吴蓓老师组织的“大地之子”秋令营,应该也是基于类似的思考吧!)

 

“孩子们在接触仍带有自己文化痕迹的世界时(不知道这世界还能持续多久?),能够增广见闻、探索 发现……孩子们本来习惯于消费成品,在此却意识到生产过程的漫长。他们将农民酒窖里的旧器械与酒厂的先进机器作比较,发现了时间、习俗和知识的变迁。尤其,他们发现产量丰硕的土地,离不开耕耘者的辛勤、牺牲和广博的知识。

 

“——发现在自己城市的历史背后,广大的农村及其文化占去了历史的大部分。

 

“——发现自己的小孩子身份是根植于更长远的历史中,也根植于更多样但又不过时的世界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