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小学语文课程设计(草稿)

(2011-09-03 22:26:06)
标签:

小学

课程设计

语文

教育

分类: 理想教育的试验田

“良好的语言能力是引导孩子迈向文明世界,从事自主学习的必经之途。”

——《种籽学苑教育手记》

(一)   语文教学目标

参照《小学语文新课标》中课程目标(附后),培养听说读写的基本能力,引导表达、思考,进而自主学习和自由发展。除大纲要求之外,培养良好的讨论态度和能力,利用图书馆查资料的习惯,增进阅读、欣赏及自学的信心和能力。

 

一年级重点不在知识内容达标,而在于身体协调发展和习惯培养:

书写习惯(握笔,姿势),

阅读习惯(看书姿势,观察和感受方式),

工作习惯(对时间和节奏的自主掌握,收拾文具),

发音(利用唱歌和韵文,帮助做到口齿清楚),

讨论和表达(注意倾听,称呼,有良好的交流心态)

 

(二)   设计思路


体现母语特性:情境教学,浸润和感受,不把语文变成“语言课”(过度强调工具化、规则化,结构化,西化)。正式上学前,每个孩子其实已经在母语环境中浸润了六七年,基本掌握了日常的口语。语文学习适合从口语化的表达出发(比如讲故事),慢慢过渡到文学性强的书面语言。举例来说,如果一开始语文学习就要求“说一句完整的话”,与儿童已有的语言表达经验割裂开,等于脱离了母语环境来教学。

 

儿童情感起点:富有童心,符合儿童的生活和情感体验,真诚不做作,形式化的表演不是体验。“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人们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语文材料和教师本身要富有感染力,有感情而不煽情,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

 

识字教学要遵循汉字规律:识字是小学低年级的教学重点,在语言情境(故事、指示牌、说明书等等)中,结合形、音、义整体认字,避免机械的抄写和笔划记忆,根据汉字的使用频率和难易程度,区别对待“能认”和“会写”的不同要求。先用字与画的联系听读方法学汉字,通过跟读、朗读背诵一些韵文,基本掌握听读识字方法后,再以熟字带拼音,学拼音推动自主识字。此外,汉字作为图形文字,兼具实用性和艺术性,写字课可以包括硬笔和毛笔书法,书画结合。

 

大量的语言表达实践:讨论-写话-创编等:

利用经典来引路——文学性

(从绘本、儿童诗、童话学写作,案例设计参考《亲近母语》系列之《爱上写作》)

创设讲述情境——生活化 (在主题课程中整合语文教育)

阅读和讨论、读写互动 

讲述和记录 (鼓励孩子通过图画或口语表达,不会写字时,可帮助记录)

 

(三)   课程内容

 

【教材】参考北师大版及人教版《语文》教材,结合其它补充材料,如《亲近母语》系列、经典老教材如开明国语课本(白话文)、商务国语教科书(文言文)等。

 

阅读内容:

朗读:儿歌童谣古代诗词韵文等,体会汉语的音节和韵律美,诵读结合识字

 

故事:神话传说童话寓言成语故事儿童文学等。

(我观察到,一个上完小学二年级的孩子,开始不喜欢动物拟人化的童书绘本,不知道这是不是普遍现象?或许9岁的孩子开始从梦幻走入现实,人与动物相处、人与世界、人与人相处的故事,更能够打动他们。)


幼儿哲学绘本和故事(结合儿童哲学课程和写作课程,见下文)

自然百科(结合主题课内容)

教材选文(结合大纲识字要求)

 

口语表达

自我介绍、导师圈

讨论课、生活会

戏剧(分角色扮演,简单、轮流进行)、故事接龙,歌曲填词游戏

 

写字- 写话- 写作

举例

1)了解各种符号表达系统,涂鸦-形线画-拓印符号-手写符号……等等

2)写画购物清单、食谱材料和步骤

3)主题课研究报告(手写课本)

4)语文课诗歌抄录、故事改编、插画配文等

 

(四)   具体授课形式

 

预备课(导师圈)

每日15分钟~半小时聊天,讲述和分享(遇到的人或事,喜欢的书等等),没有什么分享内容的时候,也可以一起朗读或唱歌。教师可以了解孩子的喜好、表达习惯和当天的状态。

 

阅读-讨论-写画-戏剧板块

     课堂实例一:花会不会快乐 (马修斯“儿童哲学系列”之《与小孩对谈》第一章)

 

1)  【故事开场】一次浇过花后,飞迪说:“葛姑姑的花又快乐起来了。”

“花不会快乐。”另一个孩子艾思皱着眉头说,“葛姑姑喜欢把花当作人一样,对着它们说话,可是它们根本没有感觉,它们不会口渴、伤心、或快乐。”

“是这样的吗?妈妈?”飞迪有些失望地问。

“你最好去问葛姑姑,”妈妈说,“她比我们都懂花。”

 

2)  【讨论】艾思对花的怀疑观点,意图引起孩子们的讨论。孩子们认为花会口渴是毫无疑问的,但他们更想讨论的是花到底会不会快乐。

“为什么你们认为花不会快乐?”

孩子们的回答五花八门:花没有心灵。花没有感觉。这时某个孩子提出捕蝇草的叶子可以合拢起来抓昆虫,说明有些植物是有感觉的。之后讨论又发展到植物是否能彼此沟通交谈。

教师(马修斯)接着又问,确定一个东西会不会说话,跟决定它会不会快乐到底有什么关系。孩子们认为语言可以表达心情。但他们依旧觉得也许还有其他的方式可以表达心情。一个孩子说:“植物可以利用开花表示它很快乐。”

……

 

3)  【蜡笔或彩色铅笔画】可以选择自己对讨论中印象深刻的部分来表现,比如花喝饱了水之后快乐绽放的样子,比如捕蝇草或含羞草一触碰到就卷起来的样子,比如植物之间可以怎么沟通,比如花是怎么表达口渴、伤心或快乐的。

 

4)  【戏剧/编故事】续编开场故事中的对话。

 

 

识字-写字-组词造句板块  

建议的教学体系。

(一)听读识字,达到至少200常用字的识字量。同时学习基本笔划(点横竖撇捺)的书写。(书写用硬笔)。【暂不学拼音,但要借助韵文帮助孩子掌握元音的发音】

(二)强化对“基本结构(字)”和衍生字的认读、书写。其中最根本的几组如“口-----甲(口---百)”、“十----玉(十----术)”、“人----失”、“(叉)--义”、“夕---歹”“山”、。掌握这些字的笔画笔顺,注意相应字形上的微妙区别。(此阶段开始学习毛笔字。)【系统学习字母】

(三)认识一些基本偏旁部首,如“台”字上部、三点水、提手旁。此时选择标准是:1,为常见笔划组合;2,与前述简单结构字可构成较多新字。(毛笔字在前阶段基础上注意间架结构的整齐匀称。)【学习辅音与元音相拼,利用绕口令等趣味方式训练发音准确性。】

(四)利用林西莉著《汉字王国》等参考书,介绍汉字的字形演化和意义变迁,“六书”造字法等。(用硬笔写、画。)【此时可开始讲简单文言文,古诗】

(五)系统介绍偏旁部首,参照课标认字要求,同时做组词的练习。【让孩子开始应用文字表达】

 

课堂实例二:与“口”有关的基本结构字。

1)  介绍“口”字的笔划顺序。

2)  讲解“日”字的字形演变和意义。

3)  让孩子们联想类似的字,如田-----百,并说出如何从“口”添加笔划来得到。让孩子们指出如何区别。从中挑一两个介绍甲骨和金文中的字形。

4)  让孩子们对每个字,找出一两个字形中包含它的复杂的字。可实现准备好一个列表,让孩子从中指认。(恰好可检验孩子在听读识字阶段的成果。)

5)  每个字再重复指出正确笔顺。

6)  每个字组两个词,解释词义。

7)  请孩子“制作课本”,写下这些字和词。这可以作为自然的课堂拓展活动。为免枯燥,可鼓励孩子画下相应的实物。例如“(农)田”和“(盔)甲”

 

 

(五)   问题与建议

 

1.       文言文在一二年级占多大比重?要不要开国学课,比如弟子规之类?个人觉得古诗词更贴近童心和鉴赏水平,不必早早灌输儒学或道学经典。

 

2.       故事是否要反复讲述?如果是讨论、改编、甚至戏剧表演的文本材料,在这个过程中,可以重复几次。(根据语朋老师的经验:故事大约3次课一个,多次重复的时候要注意逐渐简练。绘画包括2部分 1、根据故事来画,不要求孩子。2、根据故事画线画)

 

长篇故事(比如《尼尔斯骑鹅旅行记》,可以分章节阅读,放在图书馆,鼓励孩子自主阅读)

 

3.       作业与考评?

一年级不留家庭作业,重点保证户外游戏和休息时间。写画都在课堂上或自主学习时间完成,方便教师帮助和指导。鼓励课后阅读和亲子阅读,孩子们可以从图书馆借阅相关的书籍。

 

 

【语文教学参考书】

 

儿童哲学系列教程

小学语文教材七人谈

儿童阅读七人谈

图画书:阅读与经典

亲近母语

北师大版《语文教师教学用书》

汉字规律与识字教学

汉字王国(瑞典 林西莉)

原原本本说汉字——汉字溯源六百例

 


 附录:第一学段(12年级) 课程目标

(摘自“小学语文新课标”http://wenku.baidu.com/view/1c36ceeb6294dd88d0d26be0.html

  ()识字与写字

  1.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2.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其中8001000个会写。
  3.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形体美。
  4.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5.学会汉语拼音。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6.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能用音序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学习独立识字。

  ()阅读
  1.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2.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
  4.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
  5.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
  6.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
  7.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8.认识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标点符号。在阅读中,体会句号、问号、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
  9.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背诵优秀诗文50()。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
  10.喜爱图书,爱护图书。

  ()写话
  1.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像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
  2.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
  3.根据表达的需要,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

  ()口语交际
  1.学讲普通话,逐步养成讲普通话的习惯。
  2.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
  3.听故事、看音像作品,能复述大意和精彩情节。
  4.能较完整地讲述小故事,能简要讲述自己感兴趣的见闻。
  5.与别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
  6.有表达的自信心。积极参加讨论,对感兴趣的话题发表自己的意见。

  ()综合性学习
  1.对周围事物有好奇心,能就感兴趣的内容提出问题,结合课内外阅读,共同讨论。
  2.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
  3.热心参加校园、社区活动。结合活动,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见闻和想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