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评讲课怎样上
(2022-05-01 19:04:43)
标签:
教育 |
分类: 厚德载物 |
作文评讲课怎样上
武珞路小学石牌岭分校
总说作文是改出来的,怎样改?如何改?反观我教三年级以来的经验,出现在以下几个问题。
问题1:由于不让学生改作文,永远是老师改完学生一看便放在一边,学生对于如何修改习作无所适从。老师是主角,学生处于跑龙套的角色里。
问题2:作文评讲课贪大求全,没有想到三年级学生正处于起步阶段,太大的要求学生不知道该从哪里下手修改作文。
问题3:老师忽视作文评讲课,常常会流于泛泛而谈,有时是没有准备的随意随性而谈,甚至有时候作文评讲课没上。
那么作文课怎样才能产生实效性,为此,我做了一些尝试,不知对大家有没有启发。
一.明确要求,有的放矢。
三上时我给作文修改形成一个程序:1找错别字,2找错标点,3看自然段是否清晰,4看文章哪些句子好做勾画及还有哪些句子需要修改。
半学期实践过来,我发现学生每次虽然按照这个程序来,但流于应付,下学期之后我决定明确每节课的重点,让学生在实践中得以悟出。
如用扩句扩段法。第二单元是篇看图写话,内容是公园里大家放风筝的场景。作文之前我就布置了一个实践作业----利用周末时间回家放放风筝。但在学生交上作文本后我发现不论是放过风筝的还是没放过风筝的都没写出图中细节描写,文章停留在叙述泛泛层面上。于是这节作文的评讲课我就把重点砸在放风筝的动作及天上风筝的样子上,要求进行补写。
课上让曾经放过风筝的李成越跟我配合表演,让下面的学生说出我俩的动作。于是“高举、迎着风、松开、说”的动词呼之出来了,“随着一声放”的语言出来了。这样的现场模拟评讲让学生可以对比自己的文章的缺失。
紧接着跟学生说“来个挑战”说说天上的风筝“看谁说得最形象。”。当然是我先示范,我举例:天上有一个展开翅膀的老鹰风筝。学生的思维一下打开了:五彩翅膀的蝴蝶风筝,扛着九齿钉耙的猪八戒,拖着长长尾巴的蜈蚣风筝.......我要的就是这个效果,唤起他们曾经的见过而又被忽视的见识。看着学生补写的两段,我觉得这节评讲课是成功的,不说他们会写类似的文章,最起码他们以后会写《放风筝》了。
扩句法还有让学生加形容词,加比喻句或其他的修辞手法。总说中年段的老师要注重片段的训练,每课伸出一两个抓手,做到一课一得相信我们的作文评讲课落实在某一句一段上,学生的细节描写不再是一句空洞有用的废话了。
二、写下水文引路
如第一单元《我喜欢的植物》一篇文章,我知道学生生活经验不足,反复提醒要写好这篇文章一定要有资料的补充。学生听话查了资料结果是以资料的形式呈现,这时不由得我又在思考,怎样把资料变成文章。修改这篇文章正好处于网课的一周,安静地在家教学让我能静下心在学生作文本后写下我的体会及文章。学生看到老师的文章都是欣喜异常。回到学校的时候让学生读出老师的文章,比较老师笔下的植物和自己写的植物有什么不一样。
(见PPT)(读两篇)
同时在跟学生一块写一点文章里我自己也认识了不少植物,了解了它们的特性,对我来说也十分成长。
名字的由来
口语交际《名字里的故事》
由于先前我们学过《姓氏歌》,也背过《百家姓》,从这两段学生熟悉的韵文入手,开课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
二、分解使文章更有画面感
要想作文写得有感觉,描写成为写作的亮点。描写可分为工笔细描,白描法。工笔细描里用各种渲染突出人气神。白描是粗糙的勾勒。
如在写第四单元在写《我做了一项小实验》中,这次习作讲授时我给予学生们一个框架:开头,实验准备,实验过程,实验现象,实验原理,结尾。
评讲过程中着重强调用“先.再.然后.最后.”这样的承接的关联词将实验的动态过程呈现出来。现象用白描的手法呈现。由于关注了这两点,学生修改自己的作文就有支架动作,修改后的文章主题突出让人眼前一亮。
成语非常精炼,能凝练一件事物的特征,畅快淋漓地抒发情感。在《壶口瀑布》就用了大量的四字词,显得恢弘大气。细描就无法表现他的磅礴气势。但在小学作文中还是要训练学生学会细描,那么分解大法在此时就可以一显身手。如“愁眉苦脸”中眉毛怎样,嘴巴如何,脸呢?如此一分解,让学生最头痛的篇幅就展开了。
还有写景的文章最好用的句式是:谁怎样?春天来了公园里花草树鸟人,不就勾勒出春天里公园里的美景了吗?
总结:分解法用得恰时恰当,会让文章生动形象,使读者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使学生笔下生花。
三、评价语中的人文关怀
老师的评价语多用第二人称,写出自己的对学生作文的感受,学生会感觉自己的作文被重视了,被关注了,从而不厌倦写文,从中有成就感,喜悦感。
这是我写下的几段评语:
“这是你写得最好的一篇文章了,看来心沉静下来就会写出一手好文章来。”
“文章虽没有细节描写,但文笔大气!你很有写文的潜力,悟性!”
这些评语都是随性而发,相信老师的一片真诚会保留学生在作文这块芳草地里耕耘的。
四、读写结合
有了仿写的基石那么讲评课上就要把曾经训练过的这部分捞出来比较自己的文章。
第六单元作文“写身边那些有特点的人”《我不能失信》就是一篇很好的范文,一件小事几起几伏:想去伯伯家,不能去等小珍,爸爸妈妈劝反衬小庆龄的坚决,没等到小珍的失落及所得,突出小庆龄守信的品德。文喜看山不喜平,这就是作者巧妙的构思。
由此对照自己的习作看哪里需要修补情节,增添人物的描写。这样的讲评课是否会对学生有收获,我只能满怀期待。
五、追问深化细节描写。
在讲评课上学会追问,步步追问,问到无话可问的时候细节呼之欲出。理解“颤巍巍”时,让学生问你会问哪些问题?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提问能力,学生问:老奶奶颤巍巍是什么样子,有什么动作?旁边人的反应?王小刚的反应?这样就突出了王小刚助人为乐的好品质了。
当然这个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老师不断地强化训练。抓住一个词,扣住一句话,一个片段的扩写都能用步步追问法让文章立体起来。
六、教会学生评改。
我理想中的评讲课不是老师一人唱独角戏,不是老师和几个优等生的合作课,不是冷冰冰的要求,我希望的是大家都行动起来并有所收获。每个人都是小老师,让课堂成为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学习氛围,让每位学生都有眼光评价一篇文章。理想归于理想,不管是互评,自评,点评,只要我们长期坚持,让学生先学会改他人的文章而后学会自批自改,学生才能成长起来,明白写作的技巧,写作的门道。扎实上好每一节作文讲评课,让学生一课一得,一定会为他们今后学语言,赏语言,用语言垫下基石。
拉拉杂杂说了很多,当把这个讲话任务交给我时,一边感到压力,一边将自己的思考写下来觉得对自己也是个成长。希望与同仁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