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印度的 社交礼仪

(2007-11-15 18:00:46)
标签:

休闲生活

感悟随笔

谈天说地

职场/励志

随笔/感悟

    在印度,人们在交际应酬中所行的见面礼节可谓是多种多样。其中所用较多的,有合十礼和拥抱礼,其具体做法同其他国家大同小异。印度人所用的较有特色的见面礼节有以下三种。

    一是贴面礼。它流行于印度的东南部地区。具体的做法是:与客人相见时,将自己的鼻子与嘴巴紧贴在对方的面颊上,并且用力地吸气,同时还要口念道“嗅一嗅我。”

    二是摸脚礼。它在印度是一种礼遇极高的见面礼,具体的做法是,晚辈在拜见长辈时,首先弯腰用右手触摸长辈的脚部,然后再用它去回摸一下自己的 前额,以示用自己的头部接触对方的脚部。

    三是举手礼。它是合十礼的一种变通。用一手持物,难以双手合十时,则举起右手,指尖向上,掌心内向,向交往对象致敬。与此同时,还须问候对方“您好。”

    目前,印度也流行握手礼。但是,在一般情况下,印度妇女仍不习惯于同异性握手。用左手与人相握,也不许可。

    在迎接嘉宾之时,印度人往往要向对方敬献用鲜花编织而成的花环。为了表示诚意,主人通常要亲自将其挂在客人的脖子上。

    印度人以往对等级、地位、身份极其关注。印度所特有的种姓制度,就是对印度人地位、身份所进行的一种划分。根据这一制度,印度人分为四个等级。其一,是“婆罗门”,即僧侣。其二,是“刹帝利”,即名门、贵族。其三,是“吠舍”,即平民。其四,是“首陀罗”,即贱民。此外,还另外有一类被视为“不可接触的贱民”,叫作“哈里真”。

    目前,自由、平等的观念在印度已深入人心,传统的种姓制度因而广遭非议。不过,它影响犹在。在社交场合,人们依旧讲究等级,重视身份有别。这一点,甚至体现于印度人的称呼之中。

    在印度,人们正式的姓氏往往很长。不同种姓的人,在自己的性之前,必须加上一个表示本人种姓的专用称呼,以示区别。在印度,“老爷”,“主人”一类的称呼,通常表示着一个人的社会地位。除此之外,印度人的姓名有时也反映着他的民族归属与宗教信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