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古窑下符桥,独具特色黑釉瓷
■ 本文作者 /
武越
在皖西收藏界,说起寿州窑,大家都能说个一二三,甚至手头上还有实物一二件,但言及霍山宋代下符桥窑,却鲜有人知。只要是六安的历史窑口,都在笔者关注探讨之列,因为那是六安古代文明的重要元素,我们在宣传六安历代人杰地灵的同时,不能忽略曾经辉耀历史的物华天宝,下符桥窑便是六安历史长河中遗落的一颗明珠。笔者考证研究下符桥窑多年,积累心得些许,愿与古瓷爱好者和文博工作者共同学习交流。
●村民取土,千年古窑揭面纱
北宋晚期,安徽地方窑口始烧黑釉瓷器,霍山县下符桥窑便是宋代以烧黑釉瓷为主的瓷窑,从目前窑址考古和出土器物来看,除见少量青釉瓷和褐釉瓷外,未见其它单色釉,因此,下符桥窑基本是在安徽发现的第一个主烧黑釉瓷的宋窑。
下符桥宋代窑址,位于六安市霍山县城北约13公里的下符桥镇瓦屋院窑宝山,紧邻淠河西岸。
1980年8月的一天,当地村民在建房取土时发现这座尘封千年的古窑,霍山县文物部门闻报后,会同有关专家对瓦屋院窑宝山古窑址进行考古发掘。窑址占地约5400平方米,山坡上遍布陶瓷残片、红烧土的堆积层和灰渍等。从窑址断面及上下层器物考证,没有造型的变更,当是同一时期连续烧造堆积而成,由此推断此窑存在的时间不会太久。窑炉是南方常见的“龙窑”造型,依山坡竖向修建,惜多数窑洞已毁,仅发现一条保存尚好的窑道,长约28米,窑道上满是黑釉残器。文物考古工作者研究发现,采集的标本模式相同,时代风格一致,器物素面无饰,外表古朴粗犷。胎质一般较粗,有砖红及灰褐色,器外多施半釉,釉面常泛褐色。窑道上采集的品种中,以双系瓶和碗盏居多,占烧造量的80%以上,可能为适应北宋“斗茶”所需。瓶的造型与“韩瓶”类型相同,这类产品在六安、霍山墓葬和淠河河床中也常有发现。经安徽省考古研究所古陶研究专家鉴定,确认为宋代窑址。1986年7月10日,安徽省人民政府将霍山下符桥宋代窑址,列为第二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立有保护范围和控制地带的标志。
●依山傍水,黄金水道销四方
古窑址所在的窑宝山为大别山北麓的分支,相对高度20米,西距下符桥古城址500米,离霍山县城东北约11公里。下符桥古名下埠口,为霍山古城址之一,史载曾作为潜县和隋代霍山城址,相沿至宋。窑宝山是一座南北走向,长条形的低矮土山,窑址位于该山的南部。窑宝山一带多为粘性黄土,是烧制砖瓦的原材料,也是烧制黑釉瓷的胎土。除了就地取土方便外,还有烧窑所需的柴木更是便利,相连的大别山林木是烧窑用之不竭的来源。充裕的生产原材料,是出产黑釉瓷器的根本保证。北宋晚期至南宋时期,下符桥窑黑釉产品生产一度出现井喷期,生活用瓷和瓷塑玩具等产品丰富,产量充足。
下符桥镇临熊家河故道而建(今故道依在),而熊家河与东淠河相通,下符桥窑生产出来的产品不愁运销不出去,古淠河便是一条便捷的黄金水道。商船源源不断地将下符桥窑黑釉瓷器,运出山外,除了行销皖西各地外,还远销淮河下游,有的还通过古运河销往京杭等地。前几年在北京举办的大运河出土文物展览上,霍山下符桥宋窑出产的黑釉瓷及瓷塑动物陈列其中,便是有力的例证。
●黑釉古瓷,多姿多彩美名扬
这里有两点要和当年的文物考古工作者商榷,一是你们在窑址发现“多变形和走釉”的残瓷,实属废弃的残次品,不能因此而武断地说窑工“技术水平差”。反而证明,当时的窑工生产态度瑞正,严把质量关,不让残次品流向市场,就地掩埋弃之,如同书法家把写废的作品,顺手窝成一团扔进纸篓。在各地出土的下符桥窑黑釉瓷器中,均器形规整,工艺精美,笔者采集收藏以及所见下符桥窑黑釉瓷,从未发现变形走釉产品。二是你们在窑址采集的标本不够全面,并非所有器物都素面无纹饰,笔者就藏有一个下符桥窑带有文字的执壶标本,执壶扳手上有模印“大吉”字祥。
其实,下符桥窑黑釉瓷器产品精美,瓷釉莹润明亮,造型别致,有浓厚的地方色彩,反映了六安古代制瓷匠人娴熟的工艺技巧。有些碎片上有铁绣般色条、云状和冰裂的斑纹,类同同时期的“兔毫纹”和“鹧鸪斑”。下符桥窑址也曾出土两个完好无损的小黑碗,口径12厘米,深约5厘米,其口大而浅,通体黑润,古朴凝重,敦厚小巧,惹人喜爱。有关资料载“一只送省博物馆收藏,一只留在县博物馆展出供广大群众观赏”,后据考证此碗为斗茶碗。宋代名窑吉州窑和建窑均烧制黑釉、窑变茶碗,黑釉茶碗是宋代盛行斗茶之首选釉色。霍山是古老茶区,盛产极品名茶,为了适应当时斗茶的需要,下符桥窑烧制黑釉斗茶碗也就顺其自然了。
下符桥窑黑釉瓷器产品主要有瓶、罐、壶、盆、钵、碗、盏、油灯座等一些生活用品,还有儿童瓷塑玩具如狮、狗、龟及骑马俑等。执壶和罐有高矮、大小等不同形式,有的黑釉钵呈瓜棱形状。这些产品古朴粗犷,粗中有细,俗而不凡,所施黑釉色泽明亮,釉层匀称,流光溢彩。下符桥窑产品的烧制方法,是使用窑柱和垫珠,将坯胎直接置放窑道中明火烧成。碗、盘采用泥钉叠烧,一般里心留有五至十几个较大的支烧痕。从窑址发现的匣钵分析,匣钵是专为烧造精细的碗盏所用,精美规整的黑釉斗茶碗即用匣钵工艺烧成。在下符桥窑黑釉瓷品种中,笔者独爱黑釉瓷塑玩具,古代窑工用灵巧的双手,捏制出百姓熟悉的各种小动物,它们形态生动,造形准确,寓意吉祥,风格别具。你看,高官骑大马、寿龟四足行、忠义看家犬等等,都被窑工创烧成了瓷塑作品,表达了古代劳动人民对福禄寿义的崇尚与向往。〖本文作者/武越〗
↓窑址出土的模印"大吉"文字执壶标本
http://s5/mw690/001qLdFegy6Ih24JKIY74&690
↓双系韩瓶
http://s12/mw690/001qLdFegy6Ih26TFIn0b&690
↓高官骑大马
http://s7/mw690/001qLdFegy6Ih2cadfw66&690
http://s4/mw690/001qLdFegy6Ih2cuHIf33&690
↓寿龟四足行
http://s16/mw690/001qLdFegy6Ih2i7Gb53f&690
↓忠义看家犬
http://s1/mw690/001qLdFegy6Ih2lqT8A70&690
↓下符桥窑遗址
http://s15/mw690/001qLdFegy6Ih2n7gUS3e&690
↓下符桥窑发掘资料图片
http://s5/mw690/001qLdFegy6Ih2ows2o84&690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