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舒城南港也是梁祝故乡

(2011-05-18 08:47:36)
标签:

舒城南港

梁祝墓

梁山伯

祝英台

祝家庄

梁庵桥

梁祝故乡

梁祝文化

武越

分类: ★厚重六安★

          山伯英台演绎千古绝唱     舒城南港也是梁祝故乡
          舒城南港梁祝故里寻踪
                                        □ 武越 / 文图
    《梁山伯与祝英台》、《牛郎织女》、《白蛇传》、《孟姜女》,是誉播中外的中国古代四大民间传说。尤其是梁祝传说,除了在国内家喻户晓,流传深远外,还最早流传到朝鲜半岛,成为最具辐射力的口头传承艺术,梁祝故事因此被誉为爱情的千古绝唱。虽然梁祝故事人们耳熟能详,但鲜有人知梁祝故里究竟在何方?目前,全国大约有十多个地方自称“梁祝”故里,江苏、浙江、山东、河南更是各举版本以证所在。中国民协副主席、著名学者白庚胜在回答央视记者采访时说:“安徽舒城也有资格说是梁祝原发地”。记者早从有关方面了解到舒城南港有诸多梁祝故址和传说,近日驱车南港镇,进行了全天深入采访,体验并掌握了大量第一手资料,使梁祝传说鲜活清晰起来,也让读者和记者一道走进梁祝故地,一起去感受梁祝文化的无穷魅力。
                           梁祝墓下,埋着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
    车过南港约2公里,在206国道的右侧不到200米处,水稻田里凸起一座超级土堆,这便是舒城史籍记载的著名的梁山伯古墓。由于人们习惯把山伯英台联系在一起,加上化蝶的传说,当地人也称其为梁祝墓。古墓毗邻鹿起山脉,紧依一条弯弯的小河,呈西南走向,应是一方风水宝地。
    说到梁祝墓不能不说这段凄美的梁祝故事。早在公元377年的东晋时期,祝家庄祝员外的千金小姐英台,美丽聪颖,女扮男装在梨山书院求学,巧与贫寒书生梁山伯同窗,数载寒窗共读,使山伯英台志趣相投,情同手足。三年学成分别,依依不舍,在十八里相送途中,英台不断借物喻情,但山伯敦厚纯朴,不解其意。英台无奈谎称家有九妹,品貌与己酷似,愿替山伯作媒,可是梁山伯家贫,未能如期而至,待山伯后来醒悟过来去祝家求婚时,不料祝员外已将英台许配给富家之子马文才。俩人楼台相会以泪眼洗面,临别誓言:生不能同衾,死也要同穴。后梁山伯忧郁病逝,英台闻讯悲痛欲绝。在英台被迫出嫁马家时,专往山伯墓前哭祭,英台哀恸之情感天动地,突起风雨雷电,山伯墓忽然裂开两半,英台见状纵身跃入坟中,坟墓又随之合拢。时风停雨住,彩虹当空,有两只蝴蝶从坟中悠然飞出,在墓地上空翩翩飞舞,那便是传说中美丽动人的蝶变…… 
    如今,梁祝墓地周围绿树成荫,上面种满油菜,眼下正是果实累累的季节,记者在南港镇政府党政办梅代运的陪同下,爬上封土层的顶部,徜徉在油菜地里,忽见有蝴蝶从眼前飘舞而过,蓦地感觉这蝴蝶仿佛是山伯英台的化身,是在向我们展示他们忠贞不渝的爱情。
                           梁桥村民,共同守护这个精神领地   
    离开梁祝墓地,我们来到与古墓近在咫尺的梁桥村民组。梁桥村以前的地名一直叫梁庵桥,至今仍住有梁姓人家,这家的男主人梁红伟在苏州打工,只有继父王守前和母亲崔文英两位老人在家。崔文英告诉记者,她几十年前嫁来梁庵桥时,就知道夫家是梁山伯的后人,家里祖传有《梁氏宗谱》,前夫梁秀全经常唠叨梁山伯是老祖先,要子孙后代看好村头的山伯墓。正说着,热心的王守前搬来木梯,从房梁上取下报纸裹着好几层的《梁氏宗谱》。这套家谱一共六册,是民国木刻线装本,未有霉烂虫蛀,保存状态较好。记者赶紧按动快门,将它们定格在我的数码相机里。
    随着历史的变迁, 梁桥村民组虽然只剩下一户梁家,但陈、刘、王等姓村民都以梁山伯为荣,守护梁祝墓址义不容辞,不分份内份外。上世纪60年代在平岗造田运动中,有人动议平掉梁祝墓,由于多数群众的抵制,才使平墓造田计划流产,梁祝墓得以幸存。2000年,浙江德清一位商人在梁祝墓附近承包窑厂,随着窑厂的发展,承包商盯住梁祝墓欲取封土层之土。消息传出,梁桥村民奔走相告,联名向镇政府反映情况,镇政府及时阻止了窑厂老板的错误行为,梁祝墓又一次虎口余生。梁桥村民说的好,梁祝墓不是哪一家的,它是大家的。在梁桥村,每个上了年纪的人说起山伯英台都能津津乐道,充满感情色彩,梁祝文化已经深深植根于人们的心田。
    “山伯墓在我们这儿有历史了!”今年67岁的刘士兰老人主动对记者说,她小时候跟着大人在墓地周围开荒,曾看见挖出过一些古代的陶瓷碎片,有一个粗胎白釉盏挖出来时很完整,那时人都不懂,没人往家拿就被人弄烂扔掉了。“还有一块青石碑好大,一个大人躺上去还睡不下,上面刻着好多小字,后来不知弄哪去了。”老人说着露出一脸的遗憾。的确,那个疑似晋唐的白釉盏和这块有好多小字的青石碑,若是今日还在,一定能帮我们佐证很多问题。
    为了让记者了解更多的历史信息,村民陈让东告诉记者,他家就是梁庵庙原址,走进老陈的家里,见房屋依然是卯榫结构,只是后来几经翻修。按残存的碑文记载,此庙由当地梁姓大户于乾隆年间,为祭祀先祖梁山伯而修建,故庙堂里供奉着梁山伯塑像和送子观音等佛像。50年代破四旧时,梁庵庙才被搬去佛像并改变用途。这时, 梁桥村村民组长王少元把记者引到村旁的小河边,指着河边一处开阔地对记者说,这儿就是梁庵桥遗址,他记事的时候古桥还在,桥边还有石人石马。听老辈人说,桥头有个凉亭,传说这桥与亭就是山伯英台路遇初识、义结金兰后同往梨山书院求学的所在。后人为纪念梁山伯,加之附近有一座庵庙,故命名为“梁庵桥”。后庵庙不在,沿用“梁桥”至今。离开梁桥村时,陪同采访的梅代运指着鹿起山下一个小村庄说,那儿就是马家庄,是当年富绅马文才的老家。马家庄、梁家庄和南港祝家庄呈三角形相连,今天的三地民间仍有梁、马不和以及梁、祝不通婚的传说。
                          祝家庄里,英台后人为英台平反
    在舒城南港一带,当地人都知道,祝姓人以前一直反对演出“梁祝”戏,甚至不惜使用武力闹场。祖居南港、年逾古稀的孙发著老人就两次目睹祝姓人闹戏场。孙老清楚地记得,第一次是随母亲到小官庄(今南港镇前进村)外婆家看戏,当时戏台搭在大官庄(现并入龙潭村),那晚演的倒七戏(即今日庐剧)就是《梁祝》,当戏演到中场,突然有一伙人轰上戏台,用扁担、杠子、石头乱打乱扔,戏场秩序大乱,看戏的人也一轰而散了,他也被母亲拉着逃出戏场。事后,他问母亲这些人为什么要闹戏场?母亲告诉他,这些人都是祝家庄的,祝英台是他们的老祖宗,所以他们反对唱英台戏。第二次祝姓人闹戏场,是在南港东头大河滩的“火神会”,庐江赵小琪戏班前来赶会唱戏,演的也是《梁山伯与祝英台》,又被祝姓众人大砸戏场。少年孙发著再一次目击了这场闹剧,他亲眼看到那个男扮女装的祝英台,被鹅卵石砸得头破血流。
    为什么祝家庄人反对演祝英台戏?究其根由,原来是那时的封建思想在作祟,他们把祝英台违抗父命拒嫁马家和山伯私订终身,视为辱没门风,演这戏是对祝姓祖宗的玷污,是给祝姓人抹黑。如今,社会已步入21世纪,祝家庄英台的后人们如何评价祝英台?带着这个问题,记者顺着南港河沿来到了祝家庄。现有40多户祝姓的祝家庄,青壮年们都在外地打工,村里多是留守妇女、留守儿童和上年纪的老人。
    耄耋之年的祝远中老人,是土生土长的祝家庄人,小时候就接受过长辈的洗脑,不让演英台戏,不让看英台戏。越禁越好奇,一次乘着给东家放牛,偷偷地跑到沙埂看了一回英台戏,没觉得英台有什么不对,反而对英台追求幸福、追求爱情的行为很是敬佩。每当庄里老辈人对英台有偏激之言时,他总是保留自己的观点,有时还把山伯英台的爱情故事讲给伙伴们听,无形中成为英台的铁杆粉丝。
    今年79岁的陶老太,15岁就到祝家庄做童养媳,也是祝家庄里知道英台故事最多的人。当记者问及如何看待祝英台时,老人连声说:“英台是个好姑娘,英台给今天的自由恋爱树立了榜样!”这时,几位在一旁围观记者采访的妇女接过话茬:“反对唱英台戏那是过去的事了,现在的祝家庄人人都从电影电视和光碟里看过《梁山伯与祝英台》,英台如今是我们祝姓人的骄傲!” 听着英台后人们的由衷赞语,分明是在给英台平反昭雪,这更是弘扬梁祝文化、打造梁祝故乡的原动力。

                注:A,此文已发表在《合肥晚报》2011年5月17日A13版,链接:

                 http://epaper.hf365.com/hfwb/html/2011-05/17/node_148.htm

                  注:B,此文已发表在《安徽法制报》2011年5月19日2版右头条,链接:
                http://epaper.anhuinews.com/files/ahfzb/20110519/index.htm                                   这儿就是梁祝古墓

http://s14/middle/4e2cfe38n76c03d4c8ebd&690                     梁桥村里的古井
http://s8/middle/4e2cfe38na382693b63d7&690                   梁红伟家祖传的梁氏宗谱
http://s10/middle/4e2cfe38na38269d39439&690                      这里原是梁庵桥遗址
http://s11/middle/4e2cfe38na3826aa8ccca&690                  祝远中老人向记者讲述英台传说
http://s10/middle/4e2cfe38na38270cf8c69&69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