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淘宝创业那些事

(2013-11-23 13:47:13)
标签:

杂谈

第一问、在淘宝上创业还有机会吗?

其实不论是淘宝还是线下,机会永远存在。关键看你是否有一个发现机会的眼睛和愿意做这件事的心。

当然,随着淘宝环境的成熟,过去只要抓点货摆上去就有人买。投点广告100块就能卖掉10000块的红利时代早已经过去了很多年。

电商红利期已过,但电商思维或互联网思维的红利还会有相当长的红利时间。

提到互联网思维,有几个概念你必须好好去理解,比如:长尾效应、马太效应、公开透明、六度理论、口碑效应、碎片化等。

当你真正理解了互联网,你会惊奇的发现,很多过去做不了的事情可以做了,比如:大码女装、比如同性恋用品、比如无店铺销售、比如陌生交易、比如用户驱动生产。

当然,你也会发现,很多过去可以做但互联网时代你不能做的事情。比如:坑蒙拐骗、比如假冒伪劣、比如不平等对话耍无赖

在当前的环境下,如果你是一家大企业,已经有了较好的品牌,这个时代其实就是品牌收割的时代。比如,有一个品牌是有很多年的男装品牌,男士的很多细分行业产品其实都可以借助这个品牌和电商平台快速发展。曾看到很多大企业的思路很好,只是很多传统企业老板动机不纯或是给到团队的业绩压力过大,产品的质量、产品的创新、服务的优化都被抛在脑后。本来有机会把品牌做大做强的机会,生生让他们做成了老品牌的掘墓人。

如果你是一家无品牌的企业或是个人,用户需求的碎片化,会长出很多个个性化市场。这些细小的市场,大企业弯不下腰或者从投入产出来讲根本不值得去做。而这正是大家的机会,一旦这个缺口打开,因为互联网的放大作用,未来你也会有机会利用品牌背书向更大的市场快速切入和收割。

第二问、那这些机会更多集中在哪里呢?如何判断这是个机会呢?

其实判断某个行业是否还有机会,

一是看有没有品牌出现,一般来讲,行业或细分行业已经有了强势品牌,你就最好不要去碰了。你需要做的事情是把市场继续细分下去,找到一个大家心智中没有品牌印象的市场。

二看这些排名前十的品牌是否已经占到市场一半以上的市场,也就是说这个市场虽然没有绝对的老大,但各个诸侯的势力也不小,你一旦进入,不仅会惊醒一直雄狮,而是会引发一群雄狮的骚乱。

综合目前市场的数据来看,未来的的机会主要集中在一些非标或是一般由女同胞进行购买决策的行业,如:女装、化妆品、家居、家具、工艺品、配饰、宠物用品等。

对于个人创业,要想一开始就有利润,活着。你要在这些行业里继续寻找细分市场,换句话说,你最需要找一个只要靠自己的手艺,不需要太多产业链的协同就可以玩的小而美。比如:服装定制、手工皂、工艺品等。冒然进入需要跟多产业链角色配合的市场,如女装,你很可能死在外部供应链上而不是内部管理上。

判断这个细分市场是否是个机会,除了看竞争还要看这个细分市场的容量。像去哪儿创始人庄辰超总结的,如果你的目标是让这家公司未来可以上市,那么你选择的市场规模就要在500亿。当然,你只是做一个小而美,过舒坦滋润的生活。有5000万的市场也够了。小于5000万,估计就很难生存了

第三问、当下,如何才能做到成功呢?

具体怎么做,无非是专注人群、专注产品、服务创新制造差异。

专注人群、专注产品和差异化,本质仍是细分市场,只是在具体操作时:

更关注你的核心用户,特别是会抱怨的用户都是你的死忠培养对象,保持同死忠的沟通让死忠成为你的代言人和小喇叭。

专注产品就是把产品做到极致,所谓极致并非一定是做到最好,而是超乎用户的期待。毕竟极致是有代价的,比如苹果LISA电脑的失败

服务创新制造差异,因为产品的创新是比较有限的,代价是比价大的。而服务的创新是无穷无尽的,而成本很可能就是你已经支付了工资的员工,关键是你如何激发他们的潜能和服务创新力。

画外音:其实基于微博和微信的创业和淘宝创业都一样,技术红利期都很短。能抓住的只是少之又少的人群,想做的更长久,还是要踏踏实实做一件打造品牌的事情,无论是个人品牌还是企业品牌。下一次,再同大家分享《互联网时代,品牌打造的那些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