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科技在此 —— Titans Lab Helen 数字处理器

标签:
数字处理器 |
分类: 音源评论(CD/解码/播放器) |
据说Helen是一个跳票了很久的产品。这也意味着它是一个久经琢磨、开发了很久的产品。不管怎么说,我是从香港音响展回来才看到这个产品放在案头的。当晚我就开箱试听。
包装里是大小两个纸盒。分别装了Helen主机和配套的电源部分。
大小两个纸盒分别打开后,显露出里面的主机和电源部分。电源部分是一个配套的稳压电源(9V/2A规格),并随附了两根线,一根是8字头的电源线,插入稳压电源的一端是8字头,另外一根是从稳压电源接入Helen的部分,注意Helen背后的DC输入口是四芯的卡农头,而不是常见的只具有正负极性的圆形DC入口。
Helen主机的金属拉丝工艺还是很好的。除了一个按键外,就是5个状态指示灯,分别指示信号锁定状况、PCM/DSD/DoP、基础码率(44.1k或48k)、码率倍数、输入端。按键的作用就是切换输入端。此外,在工作时长按按键3秒可以进入“高精度模式”。
举例来说,下图中的Helen指示灯的信息为:锁定灯为绿色表示已在高精度模式(普通模式为红色灯)、PCM信号、44.1k码率、倍数灯不亮说明就是44.1k、黄色表示同轴输入。
这是机器的背后。数字输入包括光纤、同轴、AES、IIS,数字输出包括了光纤、同轴、BNC同轴、AES、IIS。图中我使用的是同轴输入、AES输出。左侧的卡农头就是我前面提及的DC电源输入。在电源输入口的右侧那四个镀金的小口是做什么的?应该是四路分离的IIS口。我估计将来Titans
Lab会有使用相同接口的配套产品。
Helen到底是个什么玩意?什么是“数字处理器”呢?其实很简单,Helen是一个数字进、数字出、设计意图是提高音频数字信号质量的设备。简单说就是,数字源设备(CD转盘、电脑声卡、随身设备等)的数字输出,接进Helen,经过它的处理后,成为高素质的数字信号,再输出到DAC。
估计很常见的一个问题会是,为什么Helen没有USB输入?其实也很简单,就是Helen并不是一个USB界面,它里面没有USB转SPDIF的线路和功能,它就是SPDIF或AES或IIS进去,经过处理后再SPDIF或AES或IIS输出。它不带USB转SPDIF或AES的“USB界面”的功能。它是可以配合USB界面来使用的,也就是把Helen接在USB界面之后,提高USB界面输出数字信号的质量。但Helen本身无意做USB-SPDIF的转换。术业有专攻,Helen不是USB界面,不参与USB信号的转换,就这么简单。
类似Helen这样功能和形式的产品,我最早接触到,是美国的那个Genesis Digital
Lens,所谓“数字透镜”。那是10年前的事情了。之后,就是2015年接触到国内一位设计者发给我把玩的PLL。我翻了下自己的微博,是2015年11月份的时候,收到的这个叫PLL的产品。它是同轴、AES、光纤输入,输出是同轴、AES或IIS。这个产品有效果,当时我还特地报道了下,但最后设计者没有时间和精力去把它商业化,就搁置了。
下图来自我的微博,是当时我把它接在CD机后面试用。
在继续往下之前,我想有两个基本的要点,必须说明清楚。这两点如果不理解,那么就不可能理解Helen这个产品以及此类产品的存在价值。
第一、对数码音频系统来说,数字源非常重要。
数码音频的音质绝对不是DAC单枪匹马可以决定的,DAC并不是唯一重要的环节。数字源设备同样重要。对这个问题的理解,一般是这样的——越是经验丰富的老烧,越是认识到数字源设备的重要性。觉得数字源无所谓、DAC好就行的,多数是一些听音经验还不够的初烧。
第二,好的数字源设备很少,而且价格不菲。
为什么不少发烧友化大钱去买Aurender数播、去买高档CD转盘?还有老烧把价格昂贵的Prism
8XR作为数字界面去用,为什么?就是因为优秀的数字源设备少。比起一抓一把的各品牌高档DAC来,优秀的数字源设备确实少得多。
Helen的设计意图和存在价值,就是提高现有数字源设备的数字输出质量。
简单的试听对比,已经表明Helen在这方面的效果是非常强大的。很简单,我目前手头的两台数字源设备,一、Oppo
UDP205,二、日本Soul Note
ct1.0。前者是万元级的全功能碟片播放器,其同轴输出的素质已经不错,我前期的试听表明了这点;Soul Note
ct1.0是一台一万多元的纯CD转盘,其同轴数字输出的素质也是很不错的。试听对比的方式是,1)直接同轴接到帝瓦雷440pro,搭配一对艾诗特浓YB落地喇叭(输出功率设置在280瓦)。2)同轴输出到Helen,然后Helen以AES线接到帝瓦雷440pro。
前面提过Helen是有一个“高精度模式”的,长按3秒钟就可以进入这个模式,此时Helen需要重新锁定数字信号,一般需要花几秒钟的时间。如果数字源设备比较差,在高精度模式下可能难以锁定,所幸我的两台碟机都毫无问题地锁住在高精度模式。普通模式和高精度模式下声音还是有可闻区别的,后面再说。
先说说整体上Helen带来的声音变化。可以说变化的程度是非常明显的,根本不用竖起耳朵仔细辨别的那种,基本可以形容为“一耳朵”。而且我觉得与我之前玩的那台PLL也有所区别,或者说改善的区域不大一样。以前那台PLL可以改善的是声音的工整度、结像的稳定性,这种改善很类似于给数字系统添加一台独立时钟设备带来的改善。本身,这种数字处理器的基本工作原理就包括了以一个高精度的时钟去“重整”数字信号的步骤,所以得到的效果类似于接一台独立时钟,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但是Helen的主要功效,并不止此,这是我暂时还不能完全理解的“黑科技”所在。透过Helen处理之后,出来的声音,不仅更为工整、结像鲜明,而且在规模感上有明显的提高,声音明显地更为饱满、形制扩大。这是之前玩的类似设备所未能提供的。
最容易体会到的办法是听古典交响,大中编制那种(其实连小编制也能听出区别)——Helen加持之后,乐队的声音规模和气势明显扩大,出来的声音更明显是“一大团”的感觉,如果体会其结像的话,乐队弦乐部分的结像明显在三维层面上高度出来了,原先的结像显得细瘦(相对的),只有宽度而高度不足,加持Helen之后则乐队的结像,特别是弦乐部分的结像,高度感提高相当多,整个乐队的感觉,就更像“一堵墙”了,而原来的声音,则要规模感明显小、结像细瘦扁平(相对的)。
注意,这里的“一大团”的能量感和规模感,并不是声音加粗得到的。声音的精细程度是大致相当的,并不是加粗得到的粗线条能量。奇妙的就是,在不丧失细腻度的同时,得到了明显更好的规模感、乐队三维高度感。这个方面,我要给Helen带来的加持效果给一个高分!
仔细听加持Helen之后的钢琴独奏、人声、器乐独奏等,不难辨别出声音是变得更为工整、结像鲜明、能量更为直接和敏锐的。但我个人最觉奇妙的,就是Helen加持后显现出来的更好声音规模感,特别是三维层面上扩大的形制感。我以前也试用过Esoteric时钟加持在解码器或Esoteric碟机上的效果,就连几万块的Esoteric时钟,也不是带来这种规模、三维感明显扩大的效果。加独立时钟在一般情况下带来的是更好的细部表现,更工整的结像等,并不是形制规模扩大、三维高度感增加的效果。Helen这个处理器做到了高档独立时钟也未能做到的事情。
甚至不需要靠大编制交响来体会,有时播放一段大提琴独奏、一段人声独唱、一首钢琴独奏曲,也能感受到Helen加持对声音规模感的帮助——
比如加持Helen后的大提琴或钢琴形体会更真实饱满,去掉之后再体会,乐器的形体就偏瘦了,特别是高度感会弱化很多。用上海话说一切都会“缩特一眼”,高度缩特尤其明显。
普通模式和高精度模式,体现在声音方面,可以说高精度模式下声音更为精细,普通模式下声音相对地粗一点点。注意我到现在为止多次地用了“相对的”这个词,希望读者留意。
Helen给数字系统带来的提高,我认为绝对不是一根顶级数字线、或者一根顶级电源线所能带来的。所以虽然Helen不便宜,要近9千元,但是在数字系统里,这个投入并不算高,而且带来的回报是“满满的”。你花1万、2万、3万去买顶级线,也带不来这样的效果。你花1万、2万、3万去买一个高档时钟,也未必能带来这样全面的提高。
所以到目前为止,我觉得,假如是对数字系统很认真的烧友,希望在不换DAC的情况下提高自己数字音源素质的烧友,Helen是值得认真考虑的一个选项。在我的系统里,它会停留一段时间了。
下面,在继续试听了一些不同档次和种类的数字设备搭配Helen之后,我总结一下:
一、Helen对光纤输出的提升是相当显著而重要的。我试过了电脑板载光纤、随身听的光纤、Aries
Mini的光纤输出,转为同轴或AES后,都得到非常正面的提升。特别是声音的真实质感方面,提升很关键。
光纤有一个缺点,声音缺乏真实的质感,总有一种光溜溜的“光纤味”。声音真实的质感,一种带点摩擦感、肌肤纹理质地的感觉,用光纤时被淡化。经过Helen处理后(转同轴或AES)这种缺乏质感纹理的缺陷得到相当程度的改善,声音的真实质感明显出来了。对比之后可以说“回不去”的,凡只有光纤输出的数字设备我都会推荐用Helen处理和转掉。
二,Helen处理不同风格和档次的数字设备的效果问题。我个人认为Helen首先是不改变数字源的“风格”。举例来说本身有些糊的数字设备,处理后声音仍是带些糊,本身锐利鲜明的设备,处理后仍是锐利鲜明的。换言之Helen的处理提高了某些方面素质,但并不改变数字源的风格。
其次,我觉得Helen并非对低级数字设备的改善程度更大,同时也不是“遇强愈强”,对高级设备的改善程度更大。我的感觉是它对于低级数字源、中高级数字源,给出的提升大约匀称。
试听多了之后,我能更准确地指出Helen带来的声音提高之处:明显更好的声音饱满度和规模感,特别是三维高度方面的立体丰满感。深度方面也有明显的提高。此外,是更好更细致的结像,更好的分离度和空间感。最后,是失真度更低、更耐听不累的声音。对比处理前后的声音,我感觉处理前的声音更多“不协和感”,或者说Jitter带来的数字失真,而Helen处理之后的声音更为圆润放松、入耳更为轻松、和谐及耐听。
简单补充说明下我试听时所用的数字线只是老叶1280元的单晶铜和两千多元的单晶银同轴及AES,并不是很贵的东西。当然老叶的数字线属于我认为性价比出色的。
再次强调一遍,Helen保持数字源设备的本身风格,它不会把声音糊的数字设备去锐化为高解析的,也不会把锐利型的数字设备糊化成“味道型”。在数字线中性透明的基础上,我觉得它保持了数字源的风格。
最重要的一点是,我确实听不出Helen给声音带来的变化中有什么“劣化”或负面的效果。水平有限,真的没感觉有负面。在我听来,都是正面。因此这个机器的缺点,目前我只能定位在“价格不便宜”上。
和设计者简单沟通了下,简单说Helen采用的技术和做法是前所未有的。真正意义上的黑科技。Helen从数字接收开始,就完全抛弃了传统常规,全部用FPGA自己写的,然后核心算法更是用自己的IC来完成。核心锁相环模组是数字音频领域迄今为止第一款飞秒级的锁相环模组。
从实际听感表现来看,Helen的效果超越了我之前能想象的一台数字处理器能达到的地步。我举个例子,其他数字处理器和外接独立时钟,所能做到的,大约相当于给运动员按摩放松、调整状态,而Helen直接磕药了。当然,这不犯规。它给系统带来的表现提高,我觉得只有“磕药”能形容。
作为一台我至今接触过的效果最好、超乎我期望和理解力的数字处理器,Helen能轻松获得我的推荐。推荐给不想更换解码器、希望通过提高数字源素质来升级效果的发烧友。无论是电脑板载光纤、声卡同轴、随身听的数字输出、CD转盘的数字输出还是Aries甚至Aurender那样的数播的数字输出,都可通过加持Helen获得类似“嗑药”的明显提升。价格虽然不便宜,但很多高烧友投资买了更贵的独立时钟,而Helen能实现的效果,我觉得犹在独立时钟之上。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