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桌面喇叭试听之一——英国KEF Egg鸡蛋喇叭

标签:
喇叭kef |
分类: 放大器/音箱/线材的评论 |
英国喇叭老牌KEF推出的这对名字叫Egg的鸡蛋喇叭,我是上个月拿到的,当时发过一个微博,不少烧友就关注上了,甚至有看了微博后马上去买的。这里开个帖子给耳机俱乐部的烧友们引见一下这对“鸡蛋”。


这种类型的喇叭,和传统的hi-fi书架小喇叭颇为不同,我把它称呼为“桌面多媒体喇叭”。像这样的喇叭,当前正在使用或感兴趣的潜在用户是非常多的,可以说其市场潜力要远大于hi-fi小喇叭。它最合适的用途,是放置于办公桌面、或家里的书桌、卧房的柜子上,给主人工作或闲暇时方便地欣赏电脑或手机里的音乐。它不是搭配“三大件”形式传统hi-fi系统的,而是一个内置了解码、功放的、前面只需要一个播放器变能出声的实用小喇叭。
现在这样的多媒体喇叭是非常多见的,而且基本都搭载了蓝牙无线功能,便于连接手机和电脑使用。最便宜的一百多块就有,贵的一千多,我们熟悉的那些日系厂牌,家家都有。传统hi-fi喇叭厂家也有不少开始做这种喇叭,比较早进入的有英国B&W,其齐柏林飞艇喇叭、MM1喇叭,都是业内知名、也取得很好销量成绩的。
KEF作为喇叭老牌,现在开始做这块市场,其实已经偏晚了,然而它一出手就是一个水平不低的作品。这款Egg小喇叭在3千多元价位,而且用上了KEF著名的同心喇叭单元结构。取下面网,里面单元是这样的。熟悉KEF喇叭的烧友一看就知道这是KEF的制品。

现在这样的多媒体喇叭是非常多见的,而且基本都搭载了蓝牙无线功能,便于连接手机和电脑使用。最便宜的一百多块就有,贵的一千多,我们熟悉的那些日系厂牌,家家都有。传统hi-fi喇叭厂家也有不少开始做这种喇叭,比较早进入的有英国B&W,其齐柏林飞艇喇叭、MM1喇叭,都是业内知名、也取得很好销量成绩的。
KEF作为喇叭老牌,现在开始做这块市场,其实已经偏晚了,然而它一出手就是一个水平不低的作品。这款Egg小喇叭在3千多元价位,而且用上了KEF著名的同心喇叭单元结构。取下面网,里面单元是这样的。熟悉KEF喇叭的烧友一看就知道这是KEF的制品。

此类多媒体喇叭,接口是很重要的。如我前面所说,一是必须具备无线功能,最常见的就是蓝牙,第二,得有USB接口,便于连接电脑播放。我们看Egg的主机屁股,有一个小USB口(连接电脑用)、SUB口是扩展低音炮用的。它的侧面还有3.5毫米的模拟输入口(可以连接随身播放器设备)和光纤口(连接随身播放器或机顶盒等)。两个鸡蛋之中有一个内置了解码和功放的Master,另一个仅仅是喇叭,是Slave,两个喇叭之间以一根过机线连接。这根过机线拉足长度的话可以把两个喇叭分开到一米多。这种设计比一体设计、两个喇叭无法分开的Mu-so那种产品要合理和实用得多。


电源方面,大家应该看到了那个直流DC输入口。是的,它的电源是一个独立外置的小黑盒,在桌面多媒体喇叭里,这种形式也是最常见的。


这是索尼目前最高档的蓝牙无线桌面喇叭X99。声音其实不错,只可惜是那种一体式的设计。作为一个发烧友,我必须说,这种形式的喇叭,固然携带出去很方便,但是针对发烧友的要求是有距离的。包括价格昂贵的英国Mu-so喇叭,虽然出自Naim这种发烧厂家之手,但是一体式的设计,同样是难以满足烧友需求的,只能是给普通“数码用家”的产品。


这就是英国Naim出品的Mu-so。在国外商业上非常成功,进入苹果店销售,很有影响力。然而发烧友用它的恐怕不多。一体式的设计,也是其主要的局限性。我很喜欢它那个圆形的控制界面,但是声音方面。。。其实它的声音是不错的,但是由于左右无法拉开,没什么“立体声效果”,只能当背景音乐听。




和这对鸡蛋喇叭最有可比性的,我认为是B&W的MM1桌面有源喇叭,也是两个喇叭以过机线连接可以拉开摆放,内置解码和功放。MM1是2010年上市的,当年就获得了What
hifi?
的多媒体喇叭奖项,算是传统hi-fi喇叭进入多媒体桌面喇叭领域较早的照片。我2011年的时候玩过这对喇叭,觉得设计和做工不错,但是在3千多的价位,以声音而论还是有些偏贵,比如限于喇叭单元尺寸和素质,低频潜不下去,音量开大后会出现明显的共振。
我2011年时给MM1小喇叭所写的文字,见博客文章: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2a043001017phi.html 总的来说,我认为它如果是在2千价位,那么是可以推荐下的,但假如是3-4千的价位,则我无法推荐。
http://apfelwahn.de/ulf/files/2010/06/MM1_1.jpgEgg鸡蛋喇叭" />
我2011年时给MM1小喇叭所写的文字,见博客文章:
http://apfelwahn.de/ulf/files/2010/06/MM1_1.jpgEgg鸡蛋喇叭
我2011年写下的个人感受,到2015年的今天,我觉得还是成立的。KEF
Egg喇叭的推出,和MM1相比,我觉得确实应该MM1卖两千多、Egg卖三千多,这是合理的。因为Egg作为一个五年后推出的新品,确实在功能、设计、声音表现上,都超过了MM1这个前辈。当然,直至今日MM1仍卖3千多元的价格,而且好像没有后续型号。我觉得随着Egg喇叭的上市,B&W应该做些动作了,1、将MM1降价,2、推出新的更新型号。否则的话,我个人会坚决推荐有此需求的发烧友选择Egg而不要选择MM1喇叭。
Egg喇叭的声音实际表现,虽然还没有达到hi-fi发烧书架箱的整体水准,但是我觉得已经很接近了,可以形容为“类hi-fi书架箱的声音水准”。这种喇叭当然无需摆放在脚架上,都是摆在桌面上的,为避震桌面共振影响声音,我在喇叭下面各垫放了一块ABA的小号“喇叭板”。
低频表现明显优于B&W MM1,有着比较丰满的低频,就其体积而言,下潜不错。全频比较平衡,中频略突出,欣赏流行歌曲,人声带一些柔化,具有不错的可听性。整体上带些传统英国人喜欢搞的“暖糊柔”,取得较好的主观听感。喇叭设计为蛋形的一个原因是避免方形箱体带来的“箱声音染”,但我觉得Egg小喇叭还是有一些箱声的,这可能与其使用的箱体材质有关。但就其材质和设计而言,如果做成方形箱体,我觉得箱声和音染会更多。无论是从理论还是实践来看,球形、蛋形、橄榄型的箱体,都确实会减轻喇叭箱体带来的音染和负面效应。因此在桌面多媒体喇叭中,Egg已属于箱声很轻微的。国内很多消费者特别是发烧友,审美观还是很传统的,只喜欢方形的喇叭箱体,看到类似球体的“异型喇叭”会觉得难以接受,但在欧美市场,这种设计,接受程度会更高。
最方便的当然是通过蓝牙无线连接来播放手机、电脑或其他蓝牙设备里的音乐。有些随身播放器也支持蓝牙,比如我手头的索尼ZX100就可以,将ZX100以蓝牙连上Egg喇叭播放,是我最喜欢的使用方式。当然也可以USB连接到笔记本来使用,但我个人觉得对于这种多媒体喇叭而言,有线连接的声音优势很难体现出来,还不如直接Wireless。所以就如我前面所言,这种桌面多媒体喇叭,无线连接的效果和便利性,极其重要。这种喇叭,假如没有无线连接方式,干脆就别冒出来了。
低频表现明显优于B&W MM1,有着比较丰满的低频,就其体积而言,下潜不错。全频比较平衡,中频略突出,欣赏流行歌曲,人声带一些柔化,具有不错的可听性。整体上带些传统英国人喜欢搞的“暖糊柔”,取得较好的主观听感。喇叭设计为蛋形的一个原因是避免方形箱体带来的“箱声音染”,但我觉得Egg小喇叭还是有一些箱声的,这可能与其使用的箱体材质有关。但就其材质和设计而言,如果做成方形箱体,我觉得箱声和音染会更多。无论是从理论还是实践来看,球形、蛋形、橄榄型的箱体,都确实会减轻喇叭箱体带来的音染和负面效应。因此在桌面多媒体喇叭中,Egg已属于箱声很轻微的。国内很多消费者特别是发烧友,审美观还是很传统的,只喜欢方形的喇叭箱体,看到类似球体的“异型喇叭”会觉得难以接受,但在欧美市场,这种设计,接受程度会更高。
最方便的当然是通过蓝牙无线连接来播放手机、电脑或其他蓝牙设备里的音乐。有些随身播放器也支持蓝牙,比如我手头的索尼ZX100就可以,将ZX100以蓝牙连上Egg喇叭播放,是我最喜欢的使用方式。当然也可以USB连接到笔记本来使用,但我个人觉得对于这种多媒体喇叭而言,有线连接的声音优势很难体现出来,还不如直接Wireless。所以就如我前面所言,这种桌面多媒体喇叭,无线连接的效果和便利性,极其重要。这种喇叭,假如没有无线连接方式,干脆就别冒出来了。
最后,和一千多元的常见国产桌面有源相比,这对鸡蛋当然不便宜,但是考虑到它KEF的一线品牌、设计和声音水准,我觉得Egg还是物有所值的。正需要一对桌面小喇叭的烧友,如果对KEF这个英国老牌有好感,对声音有一定要求,预算差不多,可以考虑。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