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小感动(二):索神弹奏舒伯特“磨坊工与小溪”

(2015-07-19 12:07:29)
标签:

舒伯特

分类: 音乐及唱片
“磨坊工和小溪”(Der Muller und der Bach)是舒伯特著名的声乐套曲“美丽的磨坊女”中的一首歌曲,写得非常美妙。钢琴大师李斯特曾把它改编为钢琴独奏作品,同样是一首极美的钢琴作品。

我听过这首作品最美的演绎,就是俄罗斯派钢琴大师Sofronitsky对它的演绎。Sofronitsky,斯克里亚宾的女婿,人们经常把它和斯克里亚宾联系起来,但实质上这是一位非常全面而富有个性的钢琴家,除了俄罗斯派作品外,他对萧邦、贝多芬、舒伯特作品的演绎,同样是顶级的。在前苏联那拨钢琴家的眼里,Sofronitsky有着崇高的地位,包括里赫特和吉列尔斯,都对他仰视,认为他是比自己高明、神一般的艺术家。所以他的粉丝喜欢称他“索神”。Ok,我也是他的粉丝,所以这里也以“索神”称呼。 

索神非常喜欢演奏“磨坊工和小溪”这首曲子,我至少听到过3个不同的录音版本。他对这部作品的演绎,可以说极尽其妙,每次听到都令我有“小感动”,值得我抽一点时间,为之专门写个“小感动(二)”,和大家分享并推荐。

钢琴本质是一种敲击乐器,是很难弹出弦乐器和人声那种Legato优美连奏效果的。当然钢琴是可以做legato的,但是要模拟出人声般的歌唱线条和音色变化,保持住优美的乐句呼吸感和长线条,是很难的。索神对这首“钢琴歌曲”的演绎是典范级的,让我们听到在钢琴上可以“唱”出舒伯特的优美歌曲,而且唱得如此优美、气息悠长、音色和指触层次丰富。 

索神对这首歌曲的演绎,在土豆上就可以试听到两个不同版本,有兴趣的我推荐找来听听。就我自己的感受而言,我觉得象索神那样的前辈艺术大师,很多对作品的演绎都是注重大线条的,能保持住一个悠长而起伏自如的音乐线条。而如果差一些的钢琴家,就会觉得往往音乐线条是零零碎碎的,缺乏整体上的浑然一体感。其次,在这首几分钟的曲子里,注意索神如何通过力度和指触的微妙变化,来实现层层推进的艺术效果。最后,虽然这是一首非常抒情的歌曲,但是钢琴家对它的艺术处理,Taste很高,始终保持优雅和格调,丝毫没有现在一些钢琴家“过度浪漫”“矫揉造作”的倾向。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Nlt3NdLD9pI/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rij77H2QmsY/ 

“磨坊工和小溪”这首根据舒伯特歌曲改编的钢琴作品,从意境美妙程度上说,我觉得可以和舒伯特自己写的最美的钢琴作品相媲美。比如那首著名的降G大调即兴曲。我以前介绍和上传过索神对那首即兴曲的演奏录音,也是一个很美的演绎,但是和德奥钢琴家的处理截然不同,更多起伏和力度变化。索神作为一个俄罗斯派的顶尖艺术家,有自身的一些特点,比如演奏偏向于浓墨重彩,而非清淡纯净。在他演奏的大多数作品里,我们可以感受到演奏家内心的“感情强度”。在这一点上,他和里赫特、霍罗维茨有相似的地方,扯得更远些,和小提琴大师海菲茨也有相似之处。他们都是内心很有想法和能量的艺术家,他们对作品的演绎,会有一种天然的感情强度(Tension)在里面。他们的艺术处理,是没有“白开水”的。

很多资深乐迷喜欢批评现在的一些演奏家,说他们不如前辈大师云云。其实单纯从技巧上说,我认为除了个别例外,整体水准也一定是新胜于旧的,但现在突出的一个问题是很多新一代演奏家,他们缺的其实不是技巧,也不是所谓“音乐修养”,而是我前面说的“内心的感情强度”。有些演奏家是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但他们天生对音乐没有那种想法,没有自然表达的感情强度,那么怎么办呢?就造作。所以现在我们听到的演奏,甚至于被很多人欢呼喝彩的演奏,造作型的很多。简言之,内心白开水的演奏家,很多,没想法而只能造作的演奏家,也不少。毕竟象索神、里赫特、霍罗维茨那样的艺术家,不是每一代都必然会有的。




(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