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耳机俱乐部小白
耳机俱乐部小白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53,145
  • 关注人气:6,11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一个传奇的结束——K701

(2014-07-17 19:43:41)
标签:

akg

k701

分类: 耳机/耳塞/耳放的评论
K701和K601一样,是06年上市的。我当时就收了一个编号3936的,一直用到如今。K701的耳罩是浅灰色的,永久了就会颜色变深,最后变成棕黄色。下图就是8年后它如今的样子。 多年的磨损,它头带尽头处那个小圆片上的AKG梅花标都已经磨损殆尽看不出了。  

 

这是最早一版K701的包装。经常有人问什么样的K701算是老版的,我觉得只要是这个外包装的K701,都可以算是“老版”。当然,细分的话,还可以根据编号,另外,最早的一批K701,其耳机线上是有字的,后来很快这字就没了。什么字呢?写的是AKG Acoustics High Performance Headphone Cable。

所以,线身有字的、这个包装样式的K701,是最老版的。

 

一个传奇的结束——K701

我当时挺喜欢K701耳机的,还专门写过一篇文字赞扬它。其实K701从来不是一副以频宽、解析、动态、低频能硬素质见长的耳机。和HD650相比,它的低频薄弱一些,动态能力差了不少。它所擅长的只是它的“韵味”。简单说这是一副维也纳风格的、轻灵细腻、独有韵味的耳机,特别是弦乐和人声,有很独特的味道。这也是包括我在内很多人喜欢它的理由。

 

K701的后来一个包装版本,如图,是这样的。此时的K701仍在奥地利制造。K601是先于K701开始在中国制造的。当时还在耳烧群里引起过一些骚动,大家讨论K701作为当时AKG最好的耳机,是否也会转移到中国来制造。结果是,K701虽然晚了一些,但最后还是转移到中国制造了。转移到中国制造后的好处是,价格大幅下降了,现在只要一千多元了。06年刚上市时,雅登行货要3千元。

但变成中国制造后的K701和K601,声音姑且不说,做工确实有下降,举例来说那个耳罩都不圆了 。。。

 

一个传奇的结束——K701

K701及K601,它们的所谓“老版”和后来的版本(“新版”),声音差异确实是很明显的。有些经验不太多的发烧友经常会质疑这样的观点,认为同样的型号,声音会差多少?肯定只是细微的差异,不可能是某些老烧经常说的“显著区别”。但具体到K601和K701,还真是很明显的差异。我这么说是因为自己亲耳对比过。差别非常明显,可以说就是一耳朵的。我不相信有耳烧会听不出来,或者需要很仔细听才能辨别。

什么区别?老版的K701和K601,就是声音明显要更温暖、厚实、韵味足。新版的,则明显声音偏薄、偏素淡、听上去不够饱满和充实。煲?怎么煲也没用的,新版的K701和K601怎么都不可能煲到老版的声音。同时我也觉得老版的K701要比新版的好推一些,更容易出一个比较饱满的声音。 

是啊,从某种角度看,我们可以说老版的K701声音是有音染的,新版的反而音染小,但对于这么一副动态、频宽、解析、力度都不突出的耳机来说,对于这么一副原本以独特的韵味取胜的耳机来说,当它的韵味渐渐淡去的时候,它的魅力还在哪里呢?

 

我觉得,对于那些以独特的韵味取胜的耳机来说,最不可丢弃的,就是其个性化的音色。当然现在的潮流是各个hi-fi厂家的产品,都在把声音越做越中性、通透、解析提高,包括铁三角那种很个性化的耳机,新一代的型号韵味也在变淡,提高了透明度和瞬态。这里有一个把握程度的问题。如果把传统的韵味都丢弃了,变成做监听设备,那么很可能就失去了传统的粉丝,而又无法补充到足够的新粉,陷入一个尴尬的地位。

 

当然,具体到AKG这个耳机牌子,它近年来的产品思路,和以前的传统做法,存在很大差异了。这是另外一个话题,这里先不展开了。

 

 

 

(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