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D的消亡在加速
(2014-04-02 22:01:57)
标签:
cd流媒体it |
分类: 发烧理念 |
我在2008年的时候就发过一个帖子,表示了这样一个观点:CD机的时代将很快过去,未来将属于解码器(DAC)。原帖见:http://www.headphoneclub.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08258
下面是我更早发表的一个帖子,2005年发的:http://www.headphoneclub.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66174
其实我也没有特别高瞻远瞩,因为CD碟的销量以全球而言在2000年之后就开始下跌了。1990-2000年这10年,是CD碟的黄金十年。进入21世纪后,就开始出现下跌势头了,而且近几年的情况来看,下跌在加速。在欧美市场,人们普遍更易接受新媒体,很多听CD碟多年的乐迷和烧友开始把藏碟在抓轨后清空了——很多2手碟跑来了中国。
近年来我也一直在间或听说某厂把CD机停掉的消息。连天龙公司那种坚持做CD/SACD的厂家,其工程师来访时也对我说CD/SACD的彻底停产是迟早的事情——因为随着市场需求越来越小,制造一部CD机所需要的专用部件,会越来越难找,价格也会上升。当然用电脑光驱做是一个容易的方案,很多欧美厂家也确实是在这么搞的,但天龙公司不愿意这么多搞,那么就不得不自己制造一些无法外购到的部件。但如果产量持续下降,自己做部件的成本会越来越高,总有一天会难以持续。
从欧美厂家的情况来看,有些采取了电脑光驱的做法,有些抓紧消耗飞利浦CD-Pro的库存,等消耗完了也就必须停产了,还有些在消耗其他日系转盘机构的库存,等消耗完了要么停产、要么就必须采用电脑光驱了。少数日本厂家如金嗓子、Esoteric、天龙,在自制转盘机构,或者利用现成的一些低档机械转盘,在其基础上做补强摩改的工作。就这么几板斧了。
最近又陆续听闻几家厂在计划停产其CD机。包括前面我在另外一个帖子里提到的意大利北极星(North
Star)。我觉得,当我们进入2014年,CD机的消亡确实在加速度了,未来越来越多的hi-fi厂会停产其CD机。我们放眼欧美市场,越来越多的西方玩家在把CD碟清空,开始用流媒体欣赏音乐。在西方,流媒体除了本地播放的形式外,在线播放的途径也越来越丰富,不少在线服务供应商已经做到了CD-Quality的流媒体在线播放,随意点播,异常方便,可选的音乐资源也非常丰富。
我觉得,第一,如果是用惯了CD碟听音乐的老烧,包括我自己在内,那么,抓紧时间最后搞一部CD机或者CD转盘,很有必要。否则将来选择就越来越少了(新机),价格也可能上升。第二,现在开始发烧的人,我个人的建议是,不必开始收CD碟了,不必关注CD机了,直接流媒体吧。没必要向后看,应该向前看。从历史经验而言,每一种产品都有其萌芽期、上升期、成熟期、全盛时期、衰落期,这样一个Life
Cycle,所有产品都是如此,当一种产品门类逐渐进入上升和成熟期,逐渐接近其黄金时期,那么人类的智慧会最大限度地投入,可以做出越来越好、接近最好的产品。一个产品门类最佳的产品往往就诞生于其高度成熟和全盛的时期。流媒体播放也肯定符合这样的规律,声音会越来越好,绝对不会越来越越差。
事实上这个问题的存在,不仅存在于CD机/SACD机,也存在于视频媒体——现在多少人还在看DVD机、蓝光机?很多玩视频的人在看硬盘机了,在“在线观看”了。随着网速的提高,未来采取在线观看的人会越来越多,而继续抱着DVD机、蓝光机的,都是些老人了。我认识不少朋友以前热衷于藏碟,家里收藏了大量的正版和盗版DVD、蓝光碟。放到现在看,还有什么意义呢?很多人都看硬盘了、都在线收看了,根本不需要影碟了。总体看,转盘式播放机+碟片,都在完蛋中。末日都可以看到。很清楚未来就是不属于转盘播放器、不属于碟片的,而是属于在线流媒体播放、本地硬盘播放的。
是的,在未来CD碟还会有某些收藏价值,但作为Mass Media,它的历史使命完结了,即使在发烧友群体中仍会有少数使用者,但这个群体也只会越来越缩小。我不建议任何新烧去加入这个注定萎缩的小众群体。CD机只对那些藏碟很丰富、而且暂时不想清空藏碟的老烧还有意义。
在发烧友中仍有一些黑胶LP玩家,甚至有人一直在炒作LP,把它的声音说得神乎其神,远超数字音频(我不认同这个看法,这里先不展开了);Hi-Fi圈内也还有少数厂家在继续生产LP唱机、唱头、唱头放大器,服务于这少数派人士。当然这个市场再做大、复苏,是不可能了,但可能维持相当一段时间。我觉得在未来CD机的位置将向LP唱机靠拢——虽然LP和CD两者,一模拟、一数字,但它们在未来的地位很可能非常类似——有少数的玩家、藏家、有少数的厂家继续做机器,服务于这些人。它们都将彻底退出主流音乐媒体市场,但在小众玩家的圈子里可以继续存在相当一段时间。主要原因还是LP和CD分别作为主流音乐媒体红火过那么二三十年,其间全球范围制作出了海量的音乐制品,那么这些音乐制品的收藏拥有者,还是有利用它们听音乐的需求。
对我个人而言,我仍很习惯听碟,但也很乐于尝试新东西,任何新颖的新式播放器。我自己喜欢,和我对未来的判断,是两回事,前者是我私人的感情,后者是我理性的分析和判断。同时,对我这样的人来说,能方便我“双修”的器材是很有吸引力的,比如我以前玩过的Embla播放器,以及最近买入的AURA Note V2一体机,就是这样的玩意儿。据我知道在发烧友中类似我这样喜欢双修的也有一批,所以Hi-Fi厂家如果继续能推出适合双修的器材,也是很值得关注的。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