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飞星Classic 30新款落地喇叭

标签:
飞星喇叭it |
分类: 放大器/音箱/线材的评论 |
德国飞星(Audio Physic)的喇叭,我是很早就有接触的。当时这个牌子在国内甚至没有代理商,所以知者寥寥,我的一位朋友买了一对它的Yara书架喇叭(早已停产的老型号),价格不贵,9千元左右,邀请我去听。我见了这对外形方方正正、声音也非常中正的喇叭,就很喜欢。它铭牌上所写的No Loss of Fine Detail给我印象深刻。我觉得它的声音真的是做到了这个铭牌上所写的承诺——音乐表现巨细无遗,音色中性无染。因此我也对这个德国牌子没有中国代理去推广而觉得很遗憾。
后来这个牌子终于有了中国代理,由于我和代理很熟,因此还获得机会和Audio Physic的负责人在北京做了深入交流,借此了解到了这个品牌的很多情况。就目前而言,飞星这个品牌是德国国内最主流的hi-fi喇叭之一。它的定位适中,并不是那种hi-end的贵价品牌,但同时定位也不低,产品全部在德国本土制造,因此没有太便宜的产品,产品线里相对最便宜的Classic系类里的书架箱Compact价格也在人民币万元出头了。没有天价型号、没有几千元的平价产品——这就是Audio Physic,一个定位适中、追求实用的德国喇叭品牌。
就我接触过的飞星产品而言,我个人觉得它的Classic系列是性价比尤其突出的,包括Compact书架箱、Classic 10小落地、Classic 20小落地,价格在1万到2万,大多数国内发烧友和爱乐家庭都能够负担,而且效果在其价位十分突出。
本文要写的,是这个系列中最新推出的产品Classic 30。飞星厂家在设计30这个新型号的时候,没有因循,而是采用了一些新颖的做法。下图为网友邵兄拍摄。
我们看整个飞星Classic系列喇叭的情况。Classic
Compact书架箱的结构,是2路分频,5.9英寸低音,Classic
10小落地,是增加了一个5.9英寸单元,即两个5.9英寸单元,分别负责中频和中低频(不是两个单元并联),Classic
20,则采用了一个7英寸的低音单元,在箱体内部做斜向放置,配合5.9英寸的中音单元。由于Classic
20箱体侧面开孔,7英寸低音的能量从侧面的导孔发出,这种形式俗称“侧低音”。
新推出的Classic 30喇叭,是在Classic 10的基础上,又增加了两个7英寸的低音单元,而且是在箱体内部做面对面的放置。不过增加的这两个低音单元并非“侧低音”,因为喇叭箱体的侧面并没有开孔,让低音能量从侧面发射出来,而是在箱体的底部做了开孔,低音能量是通过箱体底部的导孔出来。这种内置低音单元、但并非侧低音的做法,是非常新颖的,对飞星喇叭来说,是第一次采用这种设计。
这两个箱体内部面对面摆放的低音喇叭,实际上并非彼此正对,而是错位面对的,因此箱体需要有较大的深度,来容纳如此放置的两个7寸低音。Classic
30因此成为一对面板不宽但深度惊人的喇叭。它的宽度只有17厘米(其中5.9英寸单元占去15厘米宽度),而深度达41厘米。近年来,这种面板不宽但深度很深的喇叭造型,在欧洲是非常流行的,而老天朗那种宽度很大类似衣橱的喇叭设计,早已过时了,可以说除了老头外,没有什么年轻人会选择那种喇叭。我们都知道喇叭的箱体容积大,更容易发出有规模感的声音,要做到大容积,现代的喇叭都越来越趋向加大深度,而不是面板的宽度。
飞星Classic 30的低频是很有特点、值得一提的。两个内置的7英寸低音单元,能量从底部放出,这种独特的设计,造成它的低频既有良好的下潜和能量感,同时特性又是比较含蓄的,或者说低频能量是一种“绵里针”的形式发出,而并非很外露、外向。我们知道,对任何一对喇叭来说,低频的质量和特性都是非常重要的。低频是最抓人、最为人首先注意到的地方。对于飞星Classic 30这样尺寸的落地型喇叭来说,低频的量感一般都是能保证的,但比较难做好的,是低频的清晰度,以及与中低频段的衔接。很多落地型喇叭的低频,不是缺量感,而是缺清晰度、衔接不好,出来一种浑浊、模糊、肥慢、和中频脱节的低频。对很多要求高的发烧友来说,这种低频还不如没有低频!所以不少发烧友宁愿去玩高素质的书架箱——书架箱的低频虽然量感少些、下潜也没那么理想,但一般更容易做到干净、清晰、不混、衔接良好,而有些落地喇叭的混浊低频根本会令人不忍卒听。
Classic 30的低频是有着良好下潜的,同时由于设计得当,清晰度非常好,和中低频段的衔接也很好,有种浑然一体的感觉,而并非低频“突出来一截”之感。我特别想提“衔接”这个问题,因为我个人的一个体会是,飞星喇叭的设计者,对频段的衔接、音色的一致性,是非常讲究的。具体到Classic 30这个喇叭,它两个7寸单元的低频,和上面5.9英寸的中低频单元,声音衔接得非常好,整个低频、中低频,给人比较协调的感觉,没有突兀感。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点。设计得不好的喇叭,低频会和上面的频段脱节,听起来仿佛是一个额外的超低音喇叭发出似的。设计得越好的喇叭,频段的衔接会越好,最高的境界是——听起来象是一个全频单元发出的声音,浑然一体、天衣无缝。
由于单元数量较多,Classic 30比起10、20来,要难推一些,但是它仍然继承了飞星Classic系列喇叭相对比较好推的优点,实际使用中并不需要昂贵的大力功放才能驾驭。厂家给出的灵敏度数字是89分贝,比较高的灵敏度,建议的放大器功率是25-180瓦。试听时用了8欧姆输出110瓦的德国Audionet Sam G2合并放大器,在20平方的空间里,效果已使人满意,也可以用Bladelius Thor那种经典的200瓦晶体管放大器。大致来说水准素质不错的100-200瓦晶体管放大器,都可取得良好效果。
Classic 30也保持了飞星Classic系列喇叭中频饱满、中高频音色干净清晰的优点。它向上的高频延伸不算超级水平,但中高频的衔接仍是很高的水平。从我个人的角度来看,我觉得频段的衔接,是一个甚至比绝对的频响延伸更重要的要素。如果一个喇叭用了很高档的高音单元,延伸超一流,但与中高频段的衔接不好,那我宁肯听衔接流畅平顺、高频延伸稍弱一些的喇叭——这样的喇叭听起来声音会更顺耳、自然、耐听。
整体来说,Classic 30是一对频段衔接良好、低频特性优良、中高频清晰而饱满、同时价格并不离谱的德国喇叭。从风格归类上说,很明显它还是表现出了欧洲喇叭的特征——声音更注重细腻度,低频特性较为内敛,不火爆、不张扬,在表现纯音乐、古典音乐、人声、以及大多数自然发声的乐器方面,Classic 30都可以得到很好的分数,包括重播要求较高的古典交响,表现优良。如果说有哪些音乐、有哪些人的口味会不太适合它,我觉得是比较豪放、火爆的听音类型——美国派的喇叭会更长于这样的音乐。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