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诗MUA1界面和帝瓦雷170内置USB界面的对比

标签:
数字界面it |
分类: 音源评论(CD/解码/播放器) |
大家可能知道我一直比较欣赏艾诗的MUA1界面。绰号“亲嘴界面”的那个。近日我恰巧在听音室里试听帝瓦雷170搭配德国飞星的Tempo
25落地箱。借此机会我拿出一个MUA1界面,按照上次对比帝瓦雷内置USB界面和美国Berkeley Audio
Alpha界面的样式,再来一次这样的对比。
我估计很少人会觉得MUA1界面会整体好于帝瓦雷内置界面的吧,但是通过这样的对比无疑可以使我们了解MUA1这台数字界面的特性和大致水准。
对比时的配置和线材与上次完全相同。使用了美国PAD的USB线、美国AS的AES线。使用了MUA1的AES数字输出给帝瓦雷。给MUA1的电源线很普通。
首先我想说明一点:曾有人说MUA1界面的低频偏多?我试听的是双七寸侧低音的飞星Tempo
25落地箱,用它来听,冷机刚开声的前十分钟,低频可能确实有些多,但之后就不觉偏多了,与帝瓦雷USB直入相比,帝瓦雷直入时,低频稍更松软一点点,而通过MUA1界面时,低频能量感稍更强,但这是有弹性和能量感的低频,丝毫不会感觉浑或偏多。无论是直入帝瓦雷还是通过MUA1界面,低频都丝毫不浑、不轰头,但听得出直入帝瓦雷时,低频稍更圆滑和松软一点,而MUA1的声音稍更直接,能量感更直接一点。
再次表面帝瓦雷内置界面是一个讲“调音”的东西,讲究的是圆滑、圆润、松软的音色呈现。
MUA1界面的音色没有帝瓦雷那么有韵味和回味感,相对直白一点,但是我的体会是,这一点上两机可以归入一类风格:它们的声音都是柔和与宽松的。它们都不是那种结像犹如针尖般凝聚的东西,也不是强调结实、突出力度感的机器。总的来说两机的声音都偏柔、偏宽大,而非Berkeley界面那种结实、力感、强烈的凝聚性。
我觉得MUA1界面明显比Berkeley界面更“象”帝瓦雷本身的USB界面。风格上更同路。我上次分析Berkeley界面时已经指出过,它会给帝瓦雷带来明显的风格变化。但当我把MUA1接入帝瓦雷时,音色虽有变化,但风格改变小一些。
MUA1界面的声音规模感非常好,这点我很早就说过。播放古典交响,能交代出一个很好的声舞台,电脑直入帝瓦雷在声场和声音规模感上也超不过MUA1。它和帝瓦雷内置的USB界面都属于声音不前压的,不会出现结像太近、人声太近、造成压迫感的情况。通俗说,都能出一个比较舒适耐听的声音,不尖锐、不紧张、不硬、不压。
然而直入帝瓦雷的声音还是更为圆滑和柔美。音色上经常觉得更好听,中频有一种“肉感”,有一种优美的回味。当然我觉得也有些人是不喜欢帝瓦雷这种“调音”的,希望声音更直接和更平直。这就属于口味范畴了。应该看到国产机绝少有能做出个性化优美调音的,往往是设计师一搞味道就变成一泡浆糊,一搞素质就变成直白无味。MUA1既不是浆糊也不是直白无味,我还是比较欣赏其设计和声音把握的,虽然它不可能有帝瓦雷的贵气。帝瓦雷真是可以用贵气来形容的,接电脑完全没有一般pc-fi冷硬干薄的弊端,照样出一个顺滑优美活生的声音。这是它的亮点和卖点。
欣赏人声、钢琴、弦乐等,和别的器材一比,不管是和Berkeley界面比,还是和MUA1界面比,帝瓦雷式的音色都很个性化——具丰厚感的、圆润的、带一些肉质的中频,换为其他界面,就没有这种感觉了。MUA1在音色上还是保持了多数国产优质器材的特点,相对比较中性、去个性化,但音色毫无歪曲或粗劣的地方。我说过很多次了,国产器材做到这点,就算成功了。Berkeley的界面也是有个性的,中低频强烈的凝聚感和张力,造成了所谓“美国风格”的明显特征。可以说Berkeley界面的声音有经验者一听就知道是美国的,法国人、意大利人,不可能做出这种声音的器材。
通过美国Berkeley界面、国产Arce
MUA1界面和帝瓦雷内置USB界面的对比,我觉得比较清楚地了解了帝瓦雷内置界面的情况——这是一个个性化的、声音符合帝瓦雷厂家整体声音审美趣味的东西,声音的硬素质并不出彩,比如没有“针尖式”的定位、砰砰作响的低频、大动态时声音有一些柔化以降低刺激性(我觉得是故意设计为如此的),但胜在音色优美、圆润、带些肉感,而又并不过于浓厚(会影响透明度),是构成帝瓦雷整体上“贵气音色”的一个组成因素。帝瓦雷放大器之所以能USB接电脑出一个蛮好听的声音,其内置USB界面、DSP数字处理、解码线路、放大线路,都是有关联的,但各个环节追求的是同一种声音。
Berkeley界面明显在中低频的张力、凝聚性方面胜出,耐听度尚好,但帝瓦雷的工程师不会把这样的一个界面去安在帝瓦雷器材中,因为声音风格完全不匹配。MUA1界面声音没有太多个性化色彩,但声音规模感很好,音色中性也足够细致,同时在宽松耐听感上和帝瓦雷相仿,声音都不锐利、不前压,都有一些控制式的内敛,播放交响时,可以很明显地感受到一个形制自然、在声舞台上铺陈的乐团,与听者保持距离,不会有任何声部直冲到前面来,或者对耳膜造成太大压力。
最后一句话:在PC-Fi或者叫CAS上追求“高解析中性直白还原”还是不如象帝瓦雷那样通过精巧的调音做出好听的声音来得实用。这是现阶段我的理解和观念。上周刚刚在朋友处听过的电脑 - Esoteric解码出来的声音,实在是不好听。好的声音需要“设计出来”,在这方面兢兢业业一丝不苟的日本人实在是不如Devialet的法国工程师。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