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音响展感受随笔

标签:
音响展it |
分类: 放大器/音箱/线材的评论 |
12月6日到8日的东方宾馆音响展,我全程参加了,这里稍微说下。这次参观期间还做了一件事情,和德国Audio
Physic的设计师Stefan有了比较深入的交流。这个话题,我会另外开一个帖子记录。
广州的音响展,历史悠久,多年来一直在白天鹅宾馆,去年起搬到东方宾馆,但我从来没有参加过,所以今年是我个人第一次去看广州音响展。之前我对上海和北京的音响展算是比较熟悉的,但对广州展的知识是零,这次算是有了一些粗浅的认识。
广州展的客流、参展人数,绝对是国内三大Hi-Fi展会之冠。这是毫无疑问的,不过我个人的感受,广州展的访客中,中老年发烧友的比例可能是最高的。特别是周五第一天,简直是中老年人专场,到处是满头白发的“老烧”。当然周六和周日年轻人多了一些,但相对来说,我仍觉得上海展和北京展的年轻人比例相对要高一些,广州展的平均年龄可能是最大的。
广州老年烧友比较多,是完全可以理解的,毕竟广东邻近香港,是大陆最早开始玩音响发烧的地区,所以必然有很多“老烧”。不过,年轻烧友的人数不多,我依然觉得是一个不太好的迹象。我始终相信,音响发烧不会灭亡,年轻人中间发烧的还是很多,只不过,发烧入门的方式可能和以前不同了。以前的烧友,包括我自己在内,可能都是从搭配一套小系统开始发烧的,而现在随身国砖那么热卖,玩耳机和耳塞的年轻烧友那么多,显然,这已经变成了目前很多发烧友步入发烧之门的方式。
然而遗憾的是这次展会上耳机、耳塞、随身听设备的出现不多。我觉得这方面不如上海音响展。耳机方面,铁三角、森海、拜亚、Stax来了,但没有专门做耳塞的。随身听设备方面基本是空白。各类国砖也好、艾利和也好,都没兴趣参加。总的来说广州展和年轻人的关系不是特别大,没有反映出当前年轻一族开始发烧的需求和方案。
不过展会上有源音箱还是来了几家,包括Sound
Engine、Adam、QMS声荟等。应该说电脑加有源音箱的听音方式,也是属于年轻人的。但来得依然不够多。
下面是QMS声荟的展览。注意音源竟然用了Prism Audio
ADA8XR,令我惊讶不已。能不能说这是厂家在“作弊”了呢。用十倍于喇叭身价的前端来展示产品?
下面躲着一个金牛座前级版,大家注意下。总之前端都是好东西。
展会上适合老年烧友、土豪大户人家的东西,特别多。Melody“麦乐迪”、美星、钟神、Audio Research、Hi-Vi
Research等,都有硕大的喇叭和放大器展示。我个人比较讨厌这种土豪式的大家伙。相信绝大多数人也只能是看看。不光是价格问题,有些大家伙还是买得起的,但是,普通人的家里,实在摆不下那么大的东西!
下图里的麦乐迪的土豪双单声道后级放大器,推JBL大喇叭,效果还可以吧。我问身边的美国PAD老板Jim Aud,在美国象JBL
DD66000这种大喇叭还有市场吗?Jim果断摇头。我在Hi Vi
Research惠威的展房里也问过德国佬Stefan,在欧洲象Tannoy
Westminster那种橱柜式大喇叭还有人买吗?得到的是同样的摇头。
广州展的大房间很少,绝大多数展房只是普通的客房,面积不大,所以摆放出大喇叭来听,往往音效不理想。比如这里的美国Audio
Reseach全套(含土豪式单声道后级)推瑞典马田的双11寸低音单元的Coltrane 2大喇叭,东西加起来一百多万,但效果
...... 这房间实在是不合适。
象德国Audio Physic这种比较瘦身、侧低音设计的落地喇叭,就相对容易发挥好些。这里是法国帝瓦雷240推Audio
Physic的老二喇叭Avantera。效果相当不错。当然,其实按这个客房的面积,用Virgo已经足够了。
注意帝瓦雷240的前面没有用CD机,是一台笔记本电脑,躲在陈列台的背后。用iPad或者iPhone直接遥控(通过Remote软件),极其方便。这也是我目前个人的听音方式——我的是帝瓦雷170,接笔记本直接放音,音质完完全全Good
Enough了。推的喇叭是马田的Coltrane老款。
展会里声音比较好的系统还是有的。虽然我们都知道展会难出好声,但有些东西的实力强悍,可以无视环境,出比较好的声音。比如
.......
Momentum推Vivid Audio。可惜的是模样古怪的Vivid Audio喇叭始终叫好难叫座。
贵疯西装。贵得发疯但声音很好。
南瓜加金驰。好东西。以我现在的口味有些过于艳丽了,但不可否认算好听的。
明显声音不怎么地的房间就很多了。我都不知道怎么说了。比如这个 ......
丹拿的Excite系列喇叭,从它第一次在上海音响展上亮相,直到现在,没一次表现好的。我只能说,丹拿的这个系列喇叭,声音实在一般。
也许因为丹拿是大牌我才拎出来批评一下吧。其他值得批评的太多了,我不说了。一方面也可以理解,因为展会上要出好声确实局限性太大了。
还有很多是不算特别好、也不算声音糟糕失望的。随便看看。从上到下分别是英国中价位老牌Roksan的喇叭、Cayin斯巴克的新系列、雅马哈S3000系列CD机和放大器(雅马哈喇叭开声)、英国KEF的旗舰喇叭Blade。
前几年音响展上,各类新式流媒体播放器的出现、CD机作为音源的使用减少、黑胶在一定程度上的复苏,都曾经制造过新闻效应。但这几个“趋势”到如今也都不新了,都是固定模式了。这次广州展上,流媒体播放器、传统CD机、黑胶依然同时存在,然而,CD机仍位于优势地位,没有“进一步地减少”,而黑胶也没有“进一步增多”,流媒体播放器呢,也没有看到显著的增多,大致维持了一个稳定。也就是说,至少从广州的现状来看,黑胶的所谓“复苏”也就到一个小范围为止。CD的所谓“没落”也没有没落到惨不忍睹的地步。至于流媒体播放,在缓慢地增加份额,但也不再有狂飙突进式的扩张。
下面是国内一个厂家研发的陶瓷外壳的唱头。国内制作的唱头,蛮稀罕的。这家展商还有障板式的喇叭在那里播放,很复古的感觉。可惜障板喇叭几乎没有低频——障板仍太小了。
流媒体播放方面,有几个老面孔,比如“昆河”。这家的耐心和投入值得赞赏,但声音依然不灵,我没法给好评。只能说,机壳挺漂亮的,做工也很好。欧博推出了一个X1的新玩意,能插硬盘、能播碟片(光驱),能用wi-fi操控,后面接一个解码器,在那里用他家的大号角喇叭播放。可是对我来说,这个分体两件套的流媒体音源太大了,硕大的两件东西,而且那个号角大喇叭,声音太老派,实在不对我的胃口。我所讲究的透明、细腻、泛音,它都无法给我,就给我那种老派的昏黄感的声音。欧博的刘总正好在,我们还一起做了一个关于欧博新推出Linear 3胆机耳放的视频采访(会上传到优酷),可惜没有更多时间和刘总交流关于声音的看法。我实在是希望欧博器材的声音能稍微向新派靠近一些。
我个人认为比较理想的流媒体播放器,还是式样新式一些、小巧一些为好。搞得跟高档转盘似的,又大又重,就有些矛盾了。从这个理念来说,Linn
DS系统、优秀的USB
DAC或可外接存储器的DAC、内置硬盘的流媒体播放器,或者象“昆河”那种系统化设计,都是合适的。现在的流媒体播放器也普遍利用了App,能够简单地使用iPad或手机来操纵播放或管理音乐库。应该说,尽量简约的设计、良好的声音品质、能利用手机或平板电脑操控,这几个因素是决定一个流媒体播放器是否能成功的“配方”。
我个人目前最觉满意的方案,是法国Devialet的产品。虽然价格不菲,但它以USB线直连电脑,或者以网线连接服务器,推动喇叭,可以很简单地构成一套简约式的系统,而且声音非常出色,尤其是它连接电脑或NAS播放的效果,超出我的个人预期,同时,使用平板电脑或手机来操控它也是非常简便的(通过Remote遥控软件)。因此虽然Devialet的产品不算是典型的流媒体播放器,但它提供了一个相当理想的流媒体播放方案。
对现在的音响行业来说,放大器和喇叭方面的新技术、新面孔,真是太少了,花样都集中在音源部分,还有近年来异军突起的耳机耳塞产品及年轻烧友常用的随身听产品。我觉得假如广州音响展能够在这些方面展示出更多内容,会对年轻烧友带来更强的吸引力。如果一直主要靠老烧,那么总有一天会衰落的——老烧和老头们烧不了多少年了。未来总是属于年轻人的。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