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耳机俱乐部小白
耳机俱乐部小白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8,407,331
  • 关注人气:6,11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美国PAD的“老神棍”Jim Aud

(2012-11-14 11:00:35)
标签:

线材

pad

it

分类: 放大器/音箱/线材的评论

先来一张我和美国PAD线材的创始人及老板Jim Aud先生在北京的合影。

 

美国PAD的“老神棍”Jim <wbr>Aud

今年已经65岁的Jim Aud绝对是美国线材界的大牛人。1986年左右创立Purist Audio Design,至今已超过25年。业内首先使用液体屏蔽技术,早年的产品获得绰号“德克萨斯水线”(Texas Water Cable),也是业内首先使用超低温冷冻线材的,早在1987年左右就采用液氮之类的处理线材。

在创立PAD之前他是干核电站的,在美国一家核电站里管理自动化设备。业余时间是大烧、diy高手,从放大器到喇叭都自己diy过。

 

这次我为什么毫不犹豫地就跑到北京了?其实不是为了看北京音响展,也不光是去当翻译,就是因为有机会和PAD的老板Jim Aud,还有Audio Physic的老板这样的人士面对面交流。我的身份还不是象杂志编辑那样。如果是杂志编辑跑去采访他们(这次《高保真音响》和《影音极品》都采访了他们),可以获得的就是一些冠冕堂皇的官方回答,一来一去、一问一答的,固然可以获得一些信息,但意思不是特别大。更有意义的其实是陪着这些人闲聊,聊发烧、聊产品,在闲聊中获得更真切的回答,他们更真实的想法。这个比正式的“访谈”可以获得的信息更多、也更真实。

所以我写的内容,都出自和他们的真实闲聊。

 

我先说一点,为什么给他起绰号“老神棍”。在和他聊的过程中,他冒出一句经典名言——Everything makes a difference(一切都会影响声音)。光这一句话,在国内的hifi论坛上,足够封“神棍”之名了。

接下来还有半句——It's just a matter of degree(只是程度不同)。

 

引出这句名言的是什么呢?我是提起了usb线、网线。usb线我自己做过试听对比,还盲听过,我明确知道usb线是影响声音的,但网线我没有玩过,问Jim,他回答说:就像usb线影响声音一样,网线当然也可能影响声音。虽然它传输的是数据包,没错,但数据包是什么构成的?还是电信号。只要是电信号,经过导体传输时,必然受到传输线的电器特性以及物理特性的影响。特别是频宽(bandwidth),对传输信号的影响是最大的。

 

PAD的线材,型号繁多,采用的技术也比较“丰富”,说实话,虽然我这里也有销售PAD线材,但对于各个型号的PAD线材所采用的技术,也有些头痛。这次终于大致理清了线索:可以这么说,PAD的线材,从导体金属来说,分为这么3类:单晶铜、单晶银(用于最贵的25周年系列)、各类合金(金银铜三种金属的混合);从屏蔽技术看,则分为这么3类:Fluid、Ferox、Contego。

Fluid是一种液体,简单说就是加了特别化学药剂的水。Ferox是一种类似沙子的颗粒状物质。Contego是前两者的结合物,是一种黏稠的物质,同时具备流体和沙粒的成分和特性。从三种屏蔽技术的时间线条来看,Fluid出现最早,早在PAD公司刚成立时,就采用了Fluid屏蔽技术,Ferox其次,出现较晚,Contego屏蔽技术的出现最晚。

 

前面说了,在创立Purist Audio Design之前,Jim Aud在一个核电站内负责仪表设备的控制。据他自己说,在PAD线材中最早使用的液体屏蔽的技术,其灵感就来源于核电站中核反应堆的结构。我们知道,在核反应堆的核心部分,人们使用重水(也可以是普通水)来作为减速剂,同时起到降温作用。这个做法给了Jim Aud先生一个新的灵感——能否在线材制作中,也使用“水”来包裹导体,起到屏蔽干扰、隔绝振动的作用?因此他最早的线材产品,就采用了液体屏蔽的做法。

Jim Aud说,在线材制作中,屏蔽层的关键作用就是两个:1、隔绝各类RF、EMI的干扰,翻译成中文就是射频干扰、电磁辐射干扰,2、减轻振动的干扰。前者是电气方面的,后者是机械方面的。无论是RF、EMI还是振动,都会劣化传输线的性能,影响音质。理想的线材屏蔽技术,应当能尽量地隔绝和阻止RF和EMI对导线的干扰,尽量地消除振动。

 

北京《高保真音响》的记者采访时,Jim说过这么一句话:PAD的Mission Statement(公司使命),就是制造出最为安静的线材(The most quiet cable)。老外喜欢说Mission Statement,基本上每个公司都有自己的“公司使命”,也就是公司存在追求的目标。让我们看,PAD的使命并不是制造声音最好、最漂亮、最好听的线材,而是很朴素的“制造最安静的线材”。

什么叫“最安静的线材”呢?按照Jim Aud的解释,就是最不受射频干扰、电磁辐射干扰、振动干扰的线材。所谓的“安静”,就是指线材在传输信号时不受干扰的影响,以最低噪音、最纯净传输的方式工作。因此,Jim Aud在研究线材的屏蔽技术方面,投入了很大的力气。我们可以注意一下,PAD目前的线材系列里,Fluid、Ferox、Contego三种屏蔽技术,都在使用。

 

到底PAD先后研究出的三种屏蔽技术:Fluid、Ferox、Contego,哪个最好呢?似乎是没有一个绝对最好,因为在目前的产品系列里,Jim在不同的线材型号上,使用了不同的技术。这三种屏蔽技术,都仍在采用中,没有废弃哪个。这是为什么呢?根据Jim的说法,因为他们发现,不同的屏蔽技术,会制造出不同的声音特性。比如采用Fluid技术的线材,声音比较润,高频偏软、高频延伸有些弱化,使用Ferox技术的线材,声音比较中性和结实,使用Contego技术的线材,声音则容易感性化一些(带些韵味)。

由于三种屏蔽技术各有特色,难说哪个是各方面都绝对最好的,所以到现在PAD线材仍保留了这三种屏蔽技术,配合不同的导体,运用在不同型号的产品上。

 

除了屏蔽技术的研究外,PAD也花力气在金属导体的研究上。包含了金、银、铜三者的不同比例和配方的合金,都做了尝试,也有使用单晶体铜和单晶体银的线材。

我问起过6N、7N、8N的问题。Jim直接了当地回答我这是噱头。曾经有一段时间这个噱头迷惑过不少人,但现在已经不太有人着意追求N数了。关键是超高纯度的金属是很不稳定、很容易氧化的,即使你冶炼出了8N的纯铜,在装配过程中也无法避免和空气的接触,然后就很快氧化了,到线材装配完成时,肯定不是8N了,虽然厂家仍宣称它是8N,反正没人能去验证它。除非 ...... 除非把线材厂开到外太空去,放个卫星环绕地球,在上面制造线材,这样可以搞出一根真正的8N纯度线材,然后封装好拿回地球来使用!

 

采访中有一个问题是颇有意思、也问得颇有水平的。“既然PAD采用了各种合金和单晶体金属导体,那如何确保PAD的线材拥有比较一致的声音呢?会不会由于使用了不同的金属,出来各种音色截然不同的产品呢?”Jim Aud的回答,大意是,在制作线材时,他掌握了一系列微调声音的手段,比如屏蔽技术、结构、两头的接插件、焊接手法。这些因素都会微妙地影响声音,所以通过这些方面手段的调整,PAD可以做出使用不同金属导体,但声音具有一致性特征的线材。在我看来,这个回答是靠谱的。

 

PAD的线材全部100%在美国德克萨斯州他的车间里加工制造。在周六下午的展示中,他用了一个ppt文档,里面显示了这个车间的多幅实景图——工人在制作各个步骤、工序的线材。甚至线材所用到的PVC管也是自制的,喇叭接线铲(Spade)、rca端子,都是在PAD的车间内用车床自行制作的,只有XLR是外购,使用Neutrik的成品。PAD车间里有十几个经验丰富的制线工人。所以,很多牌子都有在台湾或大陆OEM的传说,但PAD线材,绝对不是OEM的,全部在美国德州Jim Aud的车间内完成。 PAD最便宜的产品是一千多元的Vesta系列,连这也是100%美国制造的。

 

我再说说Jim是怎么解释他的线材产品的设计过程的。PAD产品的设计,是基于大量的实验基础上的。Jim Aud拥有大量的线材设计方案的数据记录,包括各种不同合金、不同屏蔽方式、不同线材结构,彼此之间的排列组合所得,都有着试听记录。参与实际试听的,除了他本人外,还有一批所谓金耳朵人士,包括发烧友、hi-fi杂志编辑写手等。据Jim的说法,一个新的设计出来后,他会制作样线,然后分发给这些金耳朵人士进行评估。在样线发放时,没有任何关于它的信息,试听者完全无法知道此线的材质、技术、预计价格,只是靠听,把意见反馈给Jim。Jim的搜集这些反馈意见的基础上对设计进行改进,直至最后定型。所以一根PAD的线材,是这样设计完成的。

 

在某一个时间点,德国佬Dieter和美国佬Jim Aud有一个小小的“交锋”。当然,并不是直接的交锋,而是间接的。在交谈中,和Dieter偶尔说到线材,德国佬说:线材当然会影响声音,但是否值得花那么多钱在线材上 ...... 他摇摇头。随后说:那些做线材的家伙,当然肯定宣扬线材多么重要了。这不就是指Jim Aud嘛。当时Jim不在场 ......

德国佬接着说,其实和线材相比,接插件倒是更重要的!比如,我们Audio Physic做了很多实验,试听了多种喇叭接线柱,最后才选择了WBT。WBT虽然贵,但很牛逼 ......

瞧!因为WBT是属于他喇叭的一部分,所以就很重要了,虽然贵也重要。呵呵。线材不是他喇叭的一个部分,所以虽然会影响声音,这点他无法否认,但是否值得花大钱投入呢?Dieter肯定是劝大家把钱花在喇叭上面了。

 

其实类似的情况以前也碰到过,而且很正常——做喇叭的说喇叭最重要、做放大器的说放大器最重要、做线材的说线材很重要、研究避震的说避震措施非常关键,搞电处理的说供电决定一切,等等。站在局外者的角度看,到底什么最重要呢?其实一套系统的各个环节都会影响声音,就像Jim Aud所说,Everything makes a difference, its just a matter of degree。当你特别关注某个环节,对某个环节特别感兴趣、特别深入去玩的时候,就会发现这个环节是有意思的,会影响声音,有玩头。在hi-fi里,有不少这样的环节,这也是hi-fi的乐趣之一。假如搞这搞那的都不影响声音,出来的声音都是顽固不变、毫无反应,那确实hi-fi会减少很多乐趣。

 

 

 

(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