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东德的小提琴家Karl Suske的独奏碟
标签:
小提琴文化 |
分类: 音乐及唱片 |
原东德缺一流的小提琴独奏家,Karl Suske一般被认为是一个出色的室内乐小提琴家(苏斯克四重奏和格万德豪斯四重奏的领导者),而非独奏家,但最近收了2张Berlin Classics出品的他的独奏碟,倒是令人耳目一新,对此公的独奏风格和能力有了新的认识。这里有他和指挥家马苏尔合作的贝多芬小提琴协奏曲、和老一代东德指挥家彭加茨合作的2首贝多芬小提琴浪漫曲和1首只留存片段的小提琴和乐队作品(WoO 5)、与同样出身东德的钢琴家Walter Olbertz合作的贝多芬小提琴奏鸣曲6首(2cd)。
其实不管是西德还是东德,还是统一的德国,再拉上奥地利,高水平的小提琴独奏家,在20世纪一直比较稀缺。当然我们知道有大名鼎鼎明星式的人物穆特。但我们也知道在资深小提琴乐迷中穆特的评价并不高。20世纪德奥系最优秀的小提琴家,也许还是要算布希、库仑坎普夫、施耐德汉等老一辈人物,之后就只剩下穆特那样的“明星人物”。20世纪的小提琴世界里,犹太系、俄罗斯系大放光芒,甚至意大利、法比系也人才辈出,但德奥恐怕只能用“寥落”来形容了。
从卡尔·苏斯克的这些独奏录音可以听出,他确实是一位“小提琴家中的音乐家”,是一位“室内乐小提琴家”,从这个角度看,气质有些类似他的前辈布希(Adolf Busch)。他们虽然都拥有完全可以成为独奏名家的小提琴技艺,但对室内乐演奏更感兴趣,而不是个人出风头的独奏。
作为独奏家的话,很多乐迷会要求独奏家有一些“个人气质”和“个性魅力”,本质上独奏家是站在聚光灯下的,是一个众人瞩目的Hero,而不是配角。举例子的话,最具有个人魅力、强烈个性化气质的小提琴家,海费茨算是一个——绝对的君临天下的琴王气质、个人英雄主义的代表人物。也有些小提琴家不是“琴王”的形象,而是一种可亲的、迷人的气质,比如克莱斯勒、梅纽因、格鲁米欧等。但不管怎么说都是一种个人魅力的体现,只是性格不同罢了。而苏斯克,类似于20世纪上半叶的布希,可以说是“小提琴家里的音乐家”,他们的演奏,专注于表现好音乐,不突出自身,不散发什么“个人魅力”,是一种有些抹杀自身、不突出演奏家个人、认真服务音乐的演奏风格。
从苏斯克的个人简历来看,他拉过乐队首席(世界一流的格万德豪斯乐队)、组织过四重奏,这些都是讲究合作、讲究和谐的小提琴演奏,和聚光灯下的小提琴独奏,是有明显差别的。所以他即使是在拉协奏曲、拉小提琴奏鸣曲,仍是不突出个人,而是与乐队、与钢琴家,有着水乳交融的合作,独奏小提琴变成整个音乐的一个组成部分,毫不突出。有些乐迷可能会觉得他的独奏显得过于谦逊和内敛了,不够Hero、不够个性化魅力,但这就是他的音乐风格,是苏斯克理解中独奏小提琴应该做的事情。
从纯技术上讲,Karl Suske和一流的大师级小提琴家比,还是稍逊的,比如音量不特别宏大,偏小家碧玉、略嫌秀气,这样音乐表现力和动态幅度就有局限;跳弓和断弓不是特别清晰干脆,简单说算不上技巧大师。不过,德国的几位小提琴大师,比如布希,同样不是技巧大师,同样音量不特别宏大,动态幅度不大。就连德国小提琴学派的泰斗级人物——约阿希姆,根据史料记载,也是这个风格。总的来说德国学派不注重纯技巧、炫技或者外在的效果,一直更注重纯正、典雅、细腻的音乐表达。从这个角度看,Karl Suske倒还真算是德国小提琴家的一个当代代表。这也正是他的演奏的欣赏价值。
备注:东德还有一位小提琴家,名气不大,但也值得一听,这里提一提:奥伊斯特拉赫的学生Gustav Schmahl。他50年代担任柏林广播交响乐团的首席,后来开展独奏生涯,有几张唱片传世。听过一张他在马苏尔指挥下演奏老萧的第一小提琴协奏曲,觉得水平相当高。
(完)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