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耳机俱乐部小白
耳机俱乐部小白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8,407,331
  • 关注人气:6,11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买了个国内首台的Bladelius功放

(2012-08-04 07:19:07)
标签:

放大器

bladelius

it

分类: 放大器/音箱/线材的评论

纯好玩,吃螃蟹,弄了台特殊版本的Bladelius功放。订货的时候,得知是国内首台,之前没有人定过。

 

这就是Bladelius的Thor III Novitas(内置解码版)。Thor其实算是一台用家不少的合并式放大器,但国内的用家都是普通版,而Novitas解码版,国内就没有过。

 

这台Novitas版的合并放大器内置解码,其解码线路和Bladelius两万多元价位的SACD/CD播放器Freja基本相同,而且数字输入的接口非常全,光纤、同轴、AES/EBU、usb口,全有了。甚至黑胶的mm/mc放大也有了。加上5路rca输入、2路xlr输入,堪称输入接口最齐全的合并放大器。我很关心的一点是直接把电脑用usb线接进去,效果有何等水平。水平不错的话,就太方便了。

我个人对内置解码线路的放大器有特殊的兴趣。这种解码器接一个数字源(带数字输出的播放器、CD转盘、电脑声卡等),就能出声,非常方便,而且在这种用途下,连模拟信号线都省了,只需要一根数字线。之前我玩过的韩国Stello AI500放大器(2万余元价位)、台湾谷津B90放大器(七千多元价位),都是此类。其中,Stello AI500也有usb直接输入,但实际试听下来,电脑接进去,效果觉得一般(见我介绍AI500的文章: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2a04300102duob.html)。希望Bladelius有更好的表现。

 

http://www.bladelius.com/img/products/thor-mk-iii/thormkiii03.jpg

图中靠近顶盖的除了四个喇叭接线柱,中间的就是数字输入端四个。其右下方是唱头输入,再下面就是常规的模拟输入端(2组xlr、5组rca)及2组rca输出(1组前级输出、1组Tape Out)。机器重24公斤,做工一流。

 

周边的情况是:下面垫了Sunshine厚板、ABA金属薄板,最考究的双层避震板。脚钉用了德国FE的大薄钉(Cerabase Slimline)。电源线用了美国JPS Kaptovator。前面的数字源,暂时听两个:一个是意大利北极星192Mkii转盘(同轴线连接,线材是TiGLON D1),一个是电脑直接用usb线接入。后面推的喇叭是瑞典Marten Duke书架箱。

 

我前面说了,Thor Novitas内置的解码线路来源于厂家的Freja。有些人可能觉得,档次不够?毕竟Freja只是Bladelius的中档CD播放器(2万多元价位)。但内置解码的合并功放,这种类型的产品,本身并非极致的hi-end高档设计,一般是属于中档设计。如果是高档的产品定位,首先前后级都要分开了,也肯定不会内置解码线路。Bladelius的CD机,分为高中低三级,分别是Gondul(我也介绍过)、Freja、Syn。其中Freja位居中游,我也听过,觉得相当不错,声音中正、透明、细腻是其特点,虽然解析、声场规模、动态不如顶级的Gondul,但Gondul毕竟要贵出几倍了。Freja在它所处的价位,还是一台很合格的SACD/CD播放器。Thor Novitas内置了源自Freja的解码线路,也是一个合理的方案。

 

把Novitas开机,输入源切换到usb档,用一根普通usb线连接到笔记本电脑。稍候片刻,电脑就自动开始识别新硬件,并自动安装驱动程序。无需特别的安装程序。完成安装后,我照例还是用最通用的Foobar软件播放音轨,用wasapi输出模式。

 

我试听了各个类型的音轨,都是声音特性自己熟悉的、听惯的,大致判断这台Novitas放大器的usb输入解码,效果还是算ok的。比之前听的韩国Stello AI500的usb解码,要明显好。从风格上看,是一种清新、细腻、很干净的声底,音色比较“素”。低频也是比较结实的,不混,瞬态较好。反正我现在不追求很浓郁或温暖的声音,所以这样的声音,是可以接受和欣赏的。

不过仔细听,觉得声音有两个倾向——一、略偏干,二、略不够饱满厚实。这两点希望可以更好,就完满了。不过这两点恐怕正是pc-fi的容易出现的、而且难以解决的问题。所以,如果把电脑直接用usb线接入Novitas欣赏音乐,暂时就只能接受这两个妥协了。

 

我之后趁热打铁做了个小实验——找出原版碟,用意大利北极星192转盘播放,接到Novitas的同轴数字输入端。这样可以靠记忆对比“音轨 - usb”和“原版碟 - 同轴”两种模式下的声音。也就是pc-fi数字源,和传统cd转盘(而且是一台价格不菲的转盘),之间的声音差别(在同样解码线路的情况下)。

结果,先前提到的2个小妥协——声音略干、不够饱满厚实——在北极星转盘播放原版碟的情况下,都消失了。声音明显更为丰润、饱满、有厚度。所以再次印证,在同样解码的情况下,数字源是会影响声音的,而且pc作为数字源,就是容易有干、欠饱满、偏薄的问题。用传统CD转盘,更容易获得好听的声音。

 

不过值得的是,电脑播放音轨,声音的“清晰度”给人的感觉是很好的。而且,由于整体声音偏薄、偏干,欠饱满,所以出来的声音,“清晰度”还会更突出一些。转盘播放CD碟时,由于整体声底厚实一些、圆润一些,所以“清晰度”会不那么突出。有些人、特别是听惯电脑声音的烧友,会因为这个而更喜欢“电脑的声音”,觉得它清晰度更好。这里牵涉到一个声音审美和判断的问题。

 

 

我以前试听和评价Bladelius的前后级西装Idun+Balder时,曾经用过“教科书式”这个描述语。确实,Bladelius的放大器,声音中性,透明度、细腻度非常好,三频平均,不偏不倚,虽然没有特别的色彩、韵味、个性特色,但声音本身非常标准,是一种我觉得接近Textbook的声音。这台Novitas解码功放也是如此——它最出色的是透明度、细腻感做得非常好。音色偏清淡,但通透见底,声音粒子细,无颗粒感、粗糙感。推力不算非常宏大,也缺一些讨人喜欢的宽厚感,但无论如何,它的细腻感、透明度,我是点头认可的,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好。搭配同样声音高度细腻和透明的Marten Duke书架箱,出来的声音极其精致和纯净,是一种很有品位的小喇叭声。

 

接口齐全丰富、声音中性、透明、细腻、驱动力足够,是Thor Novitas放大器的突出优点。在常见的Thor放大器身上也是这些优点。需要谨慎的是,它不是韵味型、浓厚型、厚重型的放大器,如果是喜欢放大器有一些韵味、回味、色彩感、或者喜欢放大器的声音更鲜明生动、更大起大落型的人,则可能需要谨慎考虑。没有所谓理想的、完美的放大器,现实生活中的放大器,都有预算价位、设计师理念带来的局限和偏向性。发烧友想清楚这点、懂得取舍,是最重要的。

 

 

 

 

 

(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