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耳机俱乐部小白
耳机俱乐部小白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42,084
  • 关注人气:6,11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汽车评测和hi-fi评测

(2012-06-04 11:55:36)
标签:

文化

分类: 发烧理念

推荐看看我发的这个帖子,主要值得看看springson老版主作为一个国内权威汽车杂志圈内人的发言(22楼):http://bbs.headphoneclub.com/thread-186717-1-1.html

 

 

下面是springson的发言:

 

小白点名了,俺就说几句。

鄙人参与经营,应该是国内最有影响力的一本汽车杂志,有幸近距离多次接触汽车测试。当然不是我测试,有专业的测试团队。车也上过很多,可能上的车太多了,我一直对车没有一点痴迷,至今开着我的老本田,都被好多人怂恿过换车了,但是始终没兴趣。我觉得日常行车,都以安全到达为目标,车差不多就行了。如果想开,去赛道上,找专业教练指导。无论你驾驶技术多好,千万别在马路上逞强。

汽车的数据,一般车厂会给一组,这组数据一般是在实验环境下测得的,应该是最理想的一组数据。这组数据是有很大的参考意义的,比如扭矩,扭矩大的车,就是爽,这估计没人会怀疑。

汽车行驶测试,一般在中国由媒体来完成。国内的测试因为经营团队的不同,测试员,包括测试仪器也不同。我参加过多次的测试,一般对一个新车的数据测试,车要在赛道,以及模拟高速公路状态下进行。实际对驾驶者更有意义的是在路面接近高速公路的状态下。

测试人员基本要开着车,测试上一天甚至几天。比如测试刹车距离,因为受风力,路面状况,驾驶员的驾驶反应影响,要经过多次的测试,找出最理想的一组。很多情况下,测试受驾驶员状态的影响也很大。刹车测试是非常极端的,比如行驶到100公里,突然刹车,踩到底,副驾驶的人,会恶心到吐,哈哈。辅助的测试工具,<名车志>杂志 car and driver,一直使用的是v-box。很多测试数据,都是这个仪器中跑出来的。

汽车测试员除了要给出极端驾驶中的数据外,还要谈自己的感受。这个相对比较主观,但是测试员基本都是阅车无数的人,很多车他们都非常认真地开过,这个不同于4s店给你的试驾。一般主观感受还是比较有参考价值的。这部分就涉及到汽车设计者的“调教”,比如说到扭矩的问题,可能相同扭矩的车,加速的大体感觉差不多,但是因为技术和调教的关系,有的会比较平顺,有的会在输出到某个阶段爆发,另外,受到地盘,悬挂,空气动力学的设计。。。等等的影响,驾驶感受是不一样的。

所以大体的测试和hifi差不多。也就是说测试的结果其实受测试员的水平影响极大,比如一个只开过10部车的“测试员”和开过1000部车的测试员,给出的主观数据是不一样的。以名车志为例,测试员的驾驶技术还是不错的,比如以前的翁世晶是参加赛车比赛的,现在是bmw的专业教练。我曾经坐过现在是试车手,苏晓在山路上开的车,非常恐怖,在黑夜开车开到140,随时感觉会车毁人亡,哈哈。他们都有娴熟的驾驶技术,比如飘逸,绕桩等 。你说,让他们测试,和让一个一般只开过几部私家车的人来测试,哪个主观感觉会更准确一些呢?

其实我一直认为Hifi测试,在论坛上出现的大量文章,很多是靠不住的,因为测评的人听音经历,听音取向,都不一样。其实比车的测试更复杂,因为音乐最后的重现,影响因素更加复杂,音乐的根本是艺术,沾上艺术的边,那就更没谱了。

我相对来说,还是喜欢日本立体声,早年的测试的,原因是,测试的人都是高手,有相当丰富的听音经验,其次,他们都会发表自己的感想,如果有一个人有偏颇,其他人的言论都可以补充。

车和音响在实际使用中也类似。音响最后鸣放出的声音,是调教出来的,调教的水准,在于主人的在HIFI经验和艺术修养;一辆车,同样,技术好的人,比如在赛道上,可以比技术差的人把车开到一个非常恐怖的境界,不是每一个拥有超级跑车的人,都能驾驭超跑的。

 

 

 

 

(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