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琴大师埃德温·费希尔(Edwin Fischer)

标签:
钢琴文化 |
分类: 音乐及唱片 |
这位钢琴家虽然也算是名家,但是呢,名气也不算非常大。说起来,他的师弟、以及几个最有出息的徒弟,名气甚至要超过他。所以在介绍他时,可以把他称作为——阿劳的师兄、布伦德尔的老师
......
事实上,他是20世纪钢琴家中桃李丰硕的一个,长期潜心教学,教出的成名学生一大溜,除了名气最大的布伦德尔之外,巴伦伯伊姆、巴库拉-斯科达也都上过他的课。
大家应该我说的是谁了吧?
就是瑞士钢琴家Edwin Fischer(埃德温·费希尔)。
他和大家熟悉的施纳贝尔是同时代人,两人只差四岁,而且几乎同时活跃在欧洲乐坛,都以德奥经典作品而著称,差不多就是“一时瑜亮”的关系。作为独奏家施纳贝尔的名气更大些,作为钢琴教师,两人都教出了一批成就卓著的学生,可谓旗鼓相当。
在演奏上,两人都属于那种注重大线条、大画面、塑造作品的艺术境界、而不太关心“错音”,事实上两人的演奏都有不少错音,但他们自己既不在乎,当时的乐迷听众也不太在乎(否则他们就不可能名望那么高了)。现在的乐迷们是否在乎呢?我觉得有些人是很在乎的,包括我自己,当然也希望他们的演奏能更完美些,比如能做到没有错音、手指再灵活、均匀和精准一些,该有多好呢?当然这是不可能的。所以我们就注重欣赏他们演奏中的“精气神”吧,那种对作品境界和气氛的大线条式的刻画、表达。如果懂得欣赏这些,我觉得,还是能从他们的演绎中,获取不少启示的。
埃德温·费希尔的老师,也就是阿劳的老师,是李斯特的学生马丁·克劳斯。阿劳算是克劳斯的最晚期学生,所谓“关门弟子”吧,据阿劳自己回忆,在他开始跟克劳斯学习时,费希尔已经学成毕业了。
在阿劳的回忆访谈里,可以找到阿劳对这位“大师兄”的描述:我看他从来不练琴,也不弹练习。施纳贝尔也是这样 .......
有些钢琴家认为讲究技巧是肤浅的 ......
我记得克劳斯和费希尔老是为此争吵。克劳斯(对费希尔)说:你为什么不练琴?弹些练习吧!可是费希尔只想弹乐曲。
从这些描述里,不难找到理解施纳贝尔、费希尔钢琴艺术的钥匙。他们对纯粹的、没有多少音乐内容的“技巧练习”不感兴趣,注意力放在演绎、表达作品上。
资深乐迷们经常提起埃德温·费希尔和富特文格勒合作的贝多芬“皇帝”钢琴协奏曲、勃拉姆斯第2钢琴协奏曲的经典录音。我觉得在一定的程度上,这两位大师是有相似之处的,在对德奥经典作品的演绎处理上,有一种神似——虽然一个是钢琴演奏、一个是乐队指挥。
费希尔并不是一位手指技巧过硬、手指犹如机器般精确完美的钢琴家,也没有所罗门那种晶莹优美的音色。既不是技巧大师、也不是音色大师,那他的名望是建筑在什么之上的呢?我觉得是一种对音乐表情、气氛、情境的准确理解、表达,有一种类似人声叙说般的合理分句和生动“语气”——在富特文格勒的指挥艺术中,这也是很突出的一个特点。当我说到“类似人声”,并不是说类似人声歌唱的“优美歌唱性”(这也是一些演奏家的特长),而是指类似人声“宣叙”“朗诵”的语气。乐句的呼吸停顿、抑扬起伏,都有着合乎作品内容需要的语气,因此能借此塑造出作品的氛围、情境、艺术意境。所以聆听他的演奏(包括聆听施纳贝尔的演奏、富特文格勒的指挥等),要注意的是他如何塑造乐句。不要去特别关注那些技术细节,而要去注意大的乐句、大线条的语气和起伏。
和施纳贝尔一样,费希尔最好状态的录音,是三十年代。包括他的巴赫平均律,既是录音史上头一套完整的平均律,也至今仍是经典的一套录音。此外他对莫扎特钢琴作品、舒伯特、贝多芬、巴赫作品的演绎,也是经典的。他那一代的钢琴大师有一个习惯——喜欢挑自己感兴趣的作品来演奏和录音,而不是系统地录全套。所以他既没有录过贝多芬的32奏鸣曲、也没有录过莫扎特的全部协奏曲和奏鸣曲,巴赫的6首布兰登堡协奏曲、键盘协奏曲也没录全。录全的,只有巴赫平均律,还有舒伯特“即兴曲”“音乐瞬间”等一些小东西。
想和大家分享的内容是他在三十年代录制的3首贝多芬钢琴奏鸣曲:Pathetique(悲怆)、Appassionata(热情)、还有倒数第2首作品110。我查了查他的唱片目录,他三十年代应该只录了这3首。很遗憾没能多录些。
50年代,他在EMI又录了一些贝多芬的奏鸣曲,包括Pathetique和Appasionata都重新录了。有没有三十年代的好呢?我觉得没有。最后,在五十年代还有一些他现场演奏贝多芬钢琴奏鸣曲的录音,Music
&
Arts出过一个双张CD,这属于他晚期的演奏了。我听得稍觉有些失望。象费希尔那样早年没有经过严酷魔鬼训练、打下磐石基础的钢琴家,到60岁后,技巧退化确实是“可闻”了。手指有时会显得跟不上“心意”,最为擅长的乐句塑造,有时也会由于速度和力度控制跟不上而显得有些松散。
所以我觉得还是三十年代留下的这三首奏鸣曲录音,较好地捕捉到了他状态很好时的技艺。由于他没有系统地录制过贝多芬钢琴奏鸣曲,所以这些遗留,都是很珍贵的。
埃德温·费希尔晚年在瑞士卢塞恩开大师班,教了很多学生,其中最出名的要算是布伦德尔。虽然两人间的关系并不算“私人学生”,只是班上老师和学生的关系,但布伦德尔还是一直很崇敬这位老师,把他列入对自己影响很大的钢琴家之一。当然,我们都知道,布伦德尔的钢琴艺术,和费希尔的,其实没多大关系,风格也并无多少相似
......
链接:
http://115.com/file/e6t7xltv#
Edwin_Fischer.rar
注意第一、第二轨是巴赫的两首作品(BWV904、906)。后面的大家应该很熟悉,就是贝多芬的“悲怆”、“热情”、作品110。CD封面如下:
可能有人会说,这些录音的音质太差了,欣赏不了。Ok,毕竟是前辈人物,他的多数录音都音质好不到哪里去。音质好些的,有一些50年代的录音,其中我比较偏爱他和女高音歌唱家施瓦茨科普夫的合作——一个是冉冉上升的女高音明星(后来成为一代艺术歌曲宗师),一个是已年过花甲的钢琴大师,两人合作留下的一些舒伯特艺术歌曲的录音可谓经典!虽然埃德温·费希尔并不以钢琴伴奏闻名,也很少为歌唱家伴奏,但在这些录音里,他示范级地演示出了出神入化的钢琴伴奏技巧,在这里,钢琴并不仅仅是“歌曲伴奏”,而真正成为这些舒伯特艺术歌曲里和人声平等的、和人声犹如二重奏一般演绎的乐器。非常值得一听。
http://115.com/file/aquq8vny#
Schubert,_Lieder.rar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