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听GRADO PS1000

标签:
耳机文化 |
分类: 耳机/耳塞/耳放的评论 |
定于10月8日参加上海安润聚会的那只编号为333的PS1000样机,终于有机会坐下来静静地,仔细地在我熟悉的系统上听一下了. 本帖介绍这只PS1000在英国EAR HP4胆机耳放上的较详细听感. 下半部分将介绍PS1000在RudiStor RP010B上的听感.
英国胆机耳放HP4. 这是一台价格2万多元的代表性高档电子管耳放,我以前做过介绍. 此机较擅长低阻耳机,驱动高阻耳机相对一般.
PS1000正好是它拿手的低阻耳机. 如果拿RudiStor RP7,那虽然也是一台代表性的胆机耳放,但特性正相反,是更擅长高阻耳机.
所以这里还是选择HP4.
音源使用天龙DCD2000AE作为转盘,同轴方式连接到Lavry DA11解码器. DA11解码器用AudioQuest
Colorado平衡信号线连接到HP4背后的平衡输入端.
为实验PS1000耳机对音源的敏感度,也使用了DCD2000AE本身的模拟输出,用日本欧亚德的RCA信号线连接到HP4的RCA输入端.
HP4用蛇王Taipan Alpha电源线.
给HP4耳放与PS1000耳机照个合影.
聆听时会和歌德GS1000,天龙D7000做一些简单比较,但主要还是说这个系统下的PS1000声音.
熟悉我脾气的人当知道,我在评耳机时,甚少介绍试听时用的"软体"(软体动物?http://bbs.headphoneclub.com/images/smilies/default/lol.gifPS1000" /> ). 这次却想破下例,介绍听感的同时,也介绍一下所听的碟片情况.
第一张听的碟片,是Philips出品的一张"塞尔指挥阿姆斯特丹音乐厅管弦乐团"中的贝多芬第5"命运"交响曲. 这是一张我个人非常喜爱的碟,也听得很熟,所以拿来试听.
第一张听的碟片,是Philips出品的一张"塞尔指挥阿姆斯特丹音乐厅管弦乐团"中的贝多芬第5"命运"交响曲. 这是一张我个人非常喜爱的碟,也听得很熟,所以拿来试听.
阿姆斯特丹音乐厅管弦乐团(Concertgebouw),作为欧洲一流的乐团,荷兰首屈一指的乐团,是我一直很喜爱的.
它在九十年代来上海表演过一次,我去听了,记忆深刻!
这个乐团有着典型欧洲乐团的优点,音色醇厚动听,配合以荷兰Philips的优秀录音,使得它出品的CD平均水准很高. 这个乐团的几位长期合作的指挥中,我个人尤为欣赏Beinum.
再之前门格尔贝格执棒的时期,虽然水准很高,但毕竟录音太老,到了Beinum这位指挥大师的手中,这支乐团真正是达到了它的黄金时期,留下唱片的音质也大多可以(虽然大多数是单声道).
再之后的海丁克,我觉得水准与Beinum有一定距离,个人也不是太欣赏海丁克的指挥风格,所以 ......
有意思的是指挥大师塞尔在六十年代客串指挥过这支乐团,并留下了一些录音,为数不多,所以倍感珍贵. 就是收在这套2CD里的东西. 就我个人口味而言,这些塞尔客串指挥的演奏,水准要高于长期领导它的海丁克.
有意思的是指挥大师塞尔在六十年代客串指挥过这支乐团,并留下了一些录音,为数不多,所以倍感珍贵. 就是收在这套2CD里的东西. 就我个人口味而言,这些塞尔客串指挥的演奏,水准要高于长期领导它的海丁克.
这段贝多芬的第5"命运"交响曲录音,用PS1000耳机欣赏,给我印象深刻的是这么几点:
1.从高到低浑然一体的平衡感和凝聚力. PS1000的声音,不会感觉任何一个频段有"突起"(突兀感),也感觉不出任何频段有缺失(空洞感),展示出的是一种浑然一体的整体效果,平衡,匀称而凝聚. 在这点上它做得比GS1000要好.
PS1000的音色是中性的,即使在HP4这台胆机耳放上,也并未偏暖,而是一种非常中性而大气的呈现. 值得注意的是我长时间聆听也未察觉到一丝一毫的"冷感"或者"距离感",所以主观上我觉得它搭配HP4之后,基本音色还是在中性之中略微偏暖.
2.惊人的高密度表现. 我个人觉得这是PS1000的主要亮点之一. 它继承了PS1耳机的高密度精神,把声场内的每个声部,从最左边的第一小提琴,过来的第二小提琴,中间的中提琴声部,右侧的大提琴和倍大提琴(大波倍丝),都表现得饱满,结实,高度凝聚而有力,结像仿佛伸手可触. 这种扎实的浓密感,必须承认,是很吸引人的.
3.从声音的性格上说,PS1000是一副有力的,干净利落的,蕴涵着张力的耳机. 这也是它和天龙D7000最大的差异点所在.
D7000本质上是一副偏柔的耳机,虽然基本音色也很纯正,密度感也很好,但在"力感",茁壮感,音头的爆发力方面,与PS1000是风格截然不同的. 简单说就是: D7000的性格略偏柔,略偏粘,而PS1000是一副见人杀人,见鬼杀鬼,干脆利落,毫不含糊,毫不粘柔的耳机. 这句话必须加个注脚:
别以为PS1000就是一个"暴汉"或者"肌肉男".
它确实肌肉非常结实,也许是耳机里肌肉最结实的,但它回到第一点,它的声音同时又是浑然一体的,大气的.
虽然我们无法用文雅或者优雅来形容这副耳机,但它的力度,更多地表现为控制有方的,神气贯注的"张力感",而不是简单的"暴力感".
1.从高到低浑然一体的平衡感和凝聚力. PS1000的声音,不会感觉任何一个频段有"突起"(突兀感),也感觉不出任何频段有缺失(空洞感),展示出的是一种浑然一体的整体效果,平衡,匀称而凝聚. 在这点上它做得比GS1000要好.
PS1000的音色是中性的,即使在HP4这台胆机耳放上,也并未偏暖,而是一种非常中性而大气的呈现. 值得注意的是我长时间聆听也未察觉到一丝一毫的"冷感"或者"距离感",所以主观上我觉得它搭配HP4之后,基本音色还是在中性之中略微偏暖.
2.惊人的高密度表现. 我个人觉得这是PS1000的主要亮点之一. 它继承了PS1耳机的高密度精神,把声场内的每个声部,从最左边的第一小提琴,过来的第二小提琴,中间的中提琴声部,右侧的大提琴和倍大提琴(大波倍丝),都表现得饱满,结实,高度凝聚而有力,结像仿佛伸手可触. 这种扎实的浓密感,必须承认,是很吸引人的.
3.从声音的性格上说,PS1000是一副有力的,干净利落的,蕴涵着张力的耳机. 这也是它和天龙D7000最大的差异点所在.
D7000本质上是一副偏柔的耳机,虽然基本音色也很纯正,密度感也很好,但在"力感",茁壮感,音头的爆发力方面,与PS1000是风格截然不同的. 简单说就是: D7000的性格略偏柔,略偏粘,而PS1000是一副见人杀人,见鬼杀鬼,干脆利落,毫不含糊,毫不粘柔的耳机.
整首命运交响曲的演奏里,最令我动容的地方,并不是辉煌的末乐章,而是 ......
不知道有没有谁猜得出啊. 是第三乐章中段的那个著名的倍大提琴齐奏段.
这也是交响曲发展历史中首次给予"大波倍丝"以独立显著旋律的乐段(之前倍大提琴声部一直就只是大提琴的跟班而已).
在这里,PS1000表现出的Double Bass的合奏,深沉,大气,,宽松,擦弦质感十足,听得我起鸡皮疙瘩. 注意,没有丝毫的"轰头感". YES,这是第一流的低频才能给予我的听感. 只有深沉有力,宽松大气,质感强烈,而又始终"受控"的低频,才能出来这样的效果.
在这里,PS1000表现出的Double Bass的合奏,深沉,大气,,宽松,擦弦质感十足,听得我起鸡皮疙瘩. 注意,没有丝毫的"轰头感". YES,这是第一流的低频才能给予我的听感. 只有深沉有力,宽松大气,质感强烈,而又始终"受控"的低频,才能出来这样的效果.
有人问起"信息量"三个字.
PS1000在这个系统中,表现出了很高的信息量,这是毫无疑问的,而且它表现细节的方式,是很自然的,并不象有些耳机是"沙子般一粒粒蹦出细节"(这是我喜欢用的一个比喻,意思是细节的呈现方式有些突兀).
这次听这个录音,我也头一次听到了一些以前从未注意到的细节(指挥家发出的几次叹息声). 以前未能听出,只能说一个字: http://bbs.headphoneclub.com/images/smilies/default/sweat.gifPS1000" />
举个例子,在这套CD里,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之后,是一首西贝柳斯的第2交响曲. 听完前者接着听后者,很有意思,一下子就感觉到两个录音不同的空间感和乐队位置. 虽然是同一个指挥,同一个乐团,同一个公司录制的,但两个不同录音的空间感,乐队在空间里的摆放位置,都是很不同的,这些都能毫不费力地辨别出来. 也就是说,PS1000对不同录音特性的揭示力,是毫不含糊的.
PS1000在这个系统中,表现出了很高的信息量,这是毫无疑问的,而且它表现细节的方式,是很自然的,并不象有些耳机是"沙子般一粒粒蹦出细节"(这是我喜欢用的一个比喻,意思是细节的呈现方式有些突兀).
这次听这个录音,我也头一次听到了一些以前从未注意到的细节(指挥家发出的几次叹息声). 以前未能听出,只能说一个字: http://bbs.headphoneclub.com/images/smilies/default/sweat.gifPS1000" />
举个例子,在这套CD里,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之后,是一首西贝柳斯的第2交响曲. 听完前者接着听后者,很有意思,一下子就感觉到两个录音不同的空间感和乐队位置. 虽然是同一个指挥,同一个乐团,同一个公司录制的,但两个不同录音的空间感,乐队在空间里的摆放位置,都是很不同的,这些都能毫不费力地辨别出来. 也就是说,PS1000对不同录音特性的揭示力,是毫不含糊的.
贝多芬命运交响曲,熟悉古典音乐的人应当知道,算是一部编制适中的交响曲,但不算"大编制",大场面的. 什么叫大编制,大场面? 马勒,布鲁克纳就是典型. 乐团的人数,编制,比起贝多芬交响曲所要求的,更大.
这次不听马,布了. 这次听什么呢? 听这个. 这也是一张我十分熟悉,并经常用来试音的唱片.
这个录音是我最早听的德沃夏克"新世界交响曲".
我的大学时代,就拥有这个录音的磁带版本,常躺在寝室的床上用我的AIWA磁带随身听欣赏. 后来有CD了,就买了一张收藏,是这个录音的所谓"头版"CD.
这是个早期数码录音,大约录于1984年,负责录制的工程师是Decca的首席录音师James Lock. 大家知道,早期数码录音,质量是参差不齐的,既有很好的,也有很不好的.
这个录音无疑算是好的,有着庞大的声场,杰出的透明度,芝加哥交响乐团著名的铜管之声录得非常辉煌而有层次,乐团内的各种细节多得数不清.
这是个早期数码录音,大约录于1984年,负责录制的工程师是Decca的首席录音师James Lock.
用PSK系统欣赏这张碟,是比刚才听"贝五"更痛快和更透彻的体验.
PSK清晰地展现出了这个录音更为宽阔的声场空间. 从前排的弦乐组,中间深度的木管组,到左右两侧最深处的铜管乐器组,整个声场撑得很开而又具有鲜明的"存在感"(而不是飘渺的虚像). 末乐章的大气势,大动态毫不压缩,铜管组的强烈咆哮有着惊人的辉煌感,而又并不刺耳! 我在这里感觉到了一点: PS1000的高频表现是控制良好的,甚至是略有些"抑制"的. 到现在我还不清楚是HP4胆机耳放造成的"抑制",或者是声底柔和的DA11解码器的缘故,还是这副耳机本身设计上有如此特性. 不管是三角铁的叮当声,铜管组的强烈咆哮,或是小提琴组的强奏,PS1000的高频始终不偏亮,没有刺耳的时候.
另外感受很深的一点是: PS1000表现出了惊人的透明度和细节再现能力. 我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一句,在这个录音里,但凡音乐声较轻的片段,就充满了各种各样的"杂声",有些是摩擦声,有些也许是翻谱声,有些是乐器的擦碰声,有些也许是演奏员座椅的声音,等等等等. 可以说此起彼伏,从未消停.
PS1000以惊人的细节再现力把这些乱七八糟的杂声都清晰而自然地呈现给我.
常听音乐会的乐迷当会知道,在真实现场的演奏中,确实舞台上,舞台下,是充满着各种与音乐无关的杂声的.
这些杂声当然我们并不希望有,因为它们与音乐无关,但它们确实又是不可避免的客观存在.
我只能说,这个DECCA的高透明度录音,加上PS1000耳机的揭示力,使得这张CD的播放,非常非常象真.
PSK清晰地展现出了这个录音更为宽阔的声场空间. 从前排的弦乐组,中间深度的木管组,到左右两侧最深处的铜管乐器组,整个声场撑得很开而又具有鲜明的"存在感"(而不是飘渺的虚像). 末乐章的大气势,大动态毫不压缩,铜管组的强烈咆哮有着惊人的辉煌感,而又并不刺耳! 我在这里感觉到了一点: PS1000的高频表现是控制良好的,甚至是略有些"抑制"的. 到现在我还不清楚是HP4胆机耳放造成的"抑制",或者是声底柔和的DA11解码器的缘故,还是这副耳机本身设计上有如此特性. 不管是三角铁的叮当声,铜管组的强烈咆哮,或是小提琴组的强奏,PS1000的高频始终不偏亮,没有刺耳的时候.
另外感受很深的一点是: PS1000表现出了惊人的透明度和细节再现能力. 我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一句,在这个录音里,但凡音乐声较轻的片段,就充满了各种各样的"杂声",有些是摩擦声,有些也许是翻谱声,有些是乐器的擦碰声,有些也许是演奏员座椅的声音,等等等等.
接着听的是这张JAZZ碟.
这张德国enja出品的唱片,其实耳机俱乐部的很多人应该熟悉.
我前一阵子又是抓轨,又是用D50录的那个SAX音轨,就是这张CD的第一首. http://bbs.headphoneclub.com/images/smilies/default/mad.gifPS1000" />
Bennie Wallace的SAX技巧和风格,是我颇为喜欢的. enja这里的录音也十分出色,值得注意的是它没有用数码录音方式,而是刻意采用了模拟录音(Studer A80磁带两声道录音机,BASF录音带),再通过Pacific Microsonics和Apogee UV-22转为数字格式. 这样出来的效果是怎么样的呢? 就是声音十分柔和,有一种"模拟味". 高频既鲜活又丝毫不亮,不刺,不冷.
Bennie Wallace的SAX技巧和风格,是我颇为喜欢的. enja这里的录音也十分出色,值得注意的是它没有用数码录音方式,而是刻意采用了模拟录音(Studer A80磁带两声道录音机,BASF录音带),再通过Pacific Microsonics和Apogee UV-22转为数字格式. 这样出来的效果是怎么样的呢? 就是声音十分柔和,有一种"模拟味". 高频既鲜活又丝毫不亮,不刺,不冷.
我前段时间在电脑上盲听那些WAV文件很多次,对这第一首SAX音轨,可以说是滚瓜烂熟了.
这次在PS1000系统上听,最大的感受是: 和在电脑上听时,差异是巨大的. 在PC系统上听,同样我用Lavry
DA11当解码器听过,那些WAV文件的声音都要偏亮得多,而这次用Denon+Lavry+HP4+PS1000听,声音明显就是金字塔型的能量分布,声音是沉着的,往下盘走的,高频细节都在,但一点点都不亮,甚至是有些偏柔暗的!
这差别太明显了. 这也就是PC-FI和传统CD系统的一大差异. PC系统的声音容易偏清亮,而CD系统的声音,相对要柔和,沉着得多. 即使用的解码器是同一台!
这里SAX的音色非常中性,并无明显的加暖. 这是值得注意的一点,再次证实了PS1000耳机在这个系统上音色是很正的,并无明显的偏暖. 同时,必须指出的一点是: 这里SAX的声音非常之宽松并有着松弛柔和的质感. 在PC系统上这只SAX就要清瘦一些,清亮一些,宽松度和质感要差很多,听到音轨后半段的高音区演奏时,在PC系统上会觉得SAX的高音区有些吵,而在这里的CD系统上,可以明确地说,一点点都不吵.
这里的SAX音色可以比喻为一块泛着柔和光泽的玉石,发声是一团的,而非"一点"或"一条线". 熟悉真实SAX声音的人会知道,这才是Hi-Fi,是真实的萨克斯管声音.
这差别太明显了. 这也就是PC-FI和传统CD系统的一大差异. PC系统的声音容易偏清亮,而CD系统的声音,相对要柔和,沉着得多. 即使用的解码器是同一台!
这里SAX的音色非常中性,并无明显的加暖. 这是值得注意的一点,再次证实了PS1000耳机在这个系统上音色是很正的,并无明显的偏暖. 同时,必须指出的一点是: 这里SAX的声音非常之宽松并有着松弛柔和的质感. 在PC系统上这只SAX就要清瘦一些,清亮一些,宽松度和质感要差很多,听到音轨后半段的高音区演奏时,在PC系统上会觉得SAX的高音区有些吵,而在这里的CD系统上,可以明确地说,一点点都不吵.
这里的SAX音色可以比喻为一块泛着柔和光泽的玉石,发声是一团的,而非"一点"或"一条线". 熟悉真实SAX声音的人会知道,这才是Hi-Fi,是真实的萨克斯管声音.
听到这里,想起前面的一个问题: 在这个系统上,PS1000的高频非但不亮,不刺耳,而且是很柔和的. 这到底是耳机本身如此?
HP4使之如此? 还是DA11解码器的原因(我们都知道这是台声底柔和不亮的解码器)?
最后一个问题是可以立刻解答的. 我把DA11卸出系统,从天龙DCD2000AE背后的模拟输出用RCA线直接给HP4耳放. 这样听,声音和刚才有多少差异呢?
最后一个问题是可以立刻解答的. 我把DA11卸出系统,从天龙DCD2000AE背后的模拟输出用RCA线直接给HP4耳放. 这样听,声音和刚才有多少差异呢?
去掉DA11,用DCD2000AE直通HP4耳放的话,差异主要表现在:
1.声场略收. DCD2000AE模拟输出时的声场略不如DA11解码时开扬和深阔.
2.全频的声音柔和感减少,特别是低频段,更为"生猛"一些. DA11始终还是一台音色更柔和一些的解码器(对比天龙自身的24比特Alpha解码电路).
3.DCD2000AE的音色更素淡一些. DA11还是稍微多那么一些所谓"韵味"的(音色粘滞感和柔润感). 当然,素淡不是问题,只要有一定的细腻感,顺滑感,我个人对仅仅是素淡些的音色,没有什么意见. 天龙CD机的声音还是比较细腻和顺滑的.
对比听过后,可以排除掉高频偏柔暗是DA11解码器引起的因素. 去掉DA11后,PS1000耳机里听到的声音并没有明显变亮,高频仍是比较斯文的表现. 当然这不是坏事. 细节丰富,而又怎么都不亮的高频,会是坏事吗?
1.声场略收. DCD2000AE模拟输出时的声场略不如DA11解码时开扬和深阔.
2.全频的声音柔和感减少,特别是低频段,更为"生猛"一些. DA11始终还是一台音色更柔和一些的解码器(对比天龙自身的24比特Alpha解码电路).
3.DCD2000AE的音色更素淡一些. DA11还是稍微多那么一些所谓"韵味"的(音色粘滞感和柔润感). 当然,素淡不是问题,只要有一定的细腻感,顺滑感,我个人对仅仅是素淡些的音色,没有什么意见. 天龙CD机的声音还是比较细腻和顺滑的.
对比听过后,可以排除掉高频偏柔暗是DA11解码器引起的因素. 去掉DA11后,PS1000耳机里听到的声音并没有明显变亮,高频仍是比较斯文的表现. 当然这不是坏事. 细节丰富,而又怎么都不亮的高频,会是坏事吗?
古典小编制音乐也是必听的,我用了下面两张CD.
听巴洛克时期的中小编制音乐,我十分喜爱意大利的I Musici.
它的演奏十分舒缓,松弛,一点不赶,不急,不燥,充满着古典美.
相比之下不少现在的室内乐团都太注重精确和速度感,把巴洛克和古典时期的音乐搞得象现代派,很不对路.
罗西尼的"弦乐奏鸣曲"有一张很著名的发烧天碟,价格被炒到很高,就是阿卡多领军演奏的那个Philips版本. 其实,我这个I
Musici的版本同样是演奏和录音都一流的.
当然,这也是模拟录音,比前面那张时间稍晚,1971年录于瑞士.
而下面那张CD,懂行的读者一看CD封面上Felix Ayo的名字,就会知道这是第一代I Musici的录音. 对的,Felix Ayo正是该乐队第一任的首席小提琴家. 这是一个六十年代的模拟录音,声音细腻,精致,泛着光泽,十分流畅和优雅. PS1000的表现会如何呢?
而下面那张CD,懂行的读者一看CD封面上Felix Ayo的名字,就会知道这是第一代I Musici的录音. 对的,Felix Ayo正是该乐队第一任的首席小提琴家. 这是一个六十年代的模拟录音,声音细腻,精致,泛着光泽,十分流畅和优雅. PS1000的表现会如何呢?
用PS1000系统听这两张意大利I
Musici的唱片,不适合用天龙CD机直接模拟输出的,加DA11解码器后会明显动听. 天龙CD机模拟输出的话,声场延伸会限制一些,而且线条过于干净和纤细,缺乏了室内乐柔和优雅的味道.
用DA11解码后,声场有更充足的延展,而且声音变得丰润柔和一些,主观上更为动听和符合古典小编制的风味.
然而我个人觉得,PS1000耳机表现这些优雅的小编制音乐,稍不如前面的中到大编制的交响. 原因何在?
PS1000这副耳机,秉承了歌德耳机的一贯特性,性格还是稍偏外向的. 浑然一体的平衡度,高密度,大"张力",大声场,大信息量,性格略偏阳刚. 这些都是听到现在明显感知到的特性. 表现优雅的小编制古典,特别是意大利I Musici那样的,就显得有些阳刚之气稍多,阴柔之味不足. 天龙D7000耳机的略偏粘和柔的特性,在这个场合下更为合乎风格感一些,音色更柔美动听一些.
PS1000这副耳机,秉承了歌德耳机的一贯特性,性格还是稍偏外向的. 浑然一体的平衡度,高密度,大"张力",大声场,大信息量,性格略偏阳刚. 这些都是听到现在明显感知到的特性. 表现优雅的小编制古典,特别是意大利I Musici那样的,就显得有些阳刚之气稍多,阴柔之味不足. 天龙D7000耳机的略偏粘和柔的特性,在这个场合下更为合乎风格感一些,音色更柔美动听一些.
让我在这个地方多说几句.
一个器材,不管是多么高档的,也都是有自己的"脾气"的,用术语讲就是器材自身的"声学特性"(Sound Signature). 丝毫不带自身特性,没有任何脾气的HI-FI器材,好象是没有的. 多少程度的差别而已. 就好比,你见过一个没有半点"脾气"(不是发脾气,而是指性格特点)的活人吗? 除非是机器人.
PS1000这个耳机为什么我说表现I Musici的这两张小编制音乐,风格不如D7000妥帖? 因为PS1000本质上是一副有些外向,有些阳刚的美国风格耳机. 歌德耳机基本都是这个风格和路子. 表现I Musici松弛,优雅的演奏时,它有些过于干净,过于干脆利落了,力度也过于外露,不够"缠绵",粘滞和阴柔. D7000的"脾气"正好是阴柔,柔和的,与这些音乐契合得更好. 比方大提琴拉奏时,PS1000表现出了迅捷的起奏,扎实的力度,音乐织体也十分干净,但这些很好的HI-FI素质,体现在I
Musici演奏的优雅小编制上,却有些过于外在. D7000耳机内在一些,阴柔和柔糯一些的表现方式,要更为妥帖一些.
当然,讲整体的信息量,讲高低频的延伸,动态和力度感,PS1000还是占有明显优势的. 只是这些古典小编制音乐的演绎,不是全靠这些而已.
一个器材,不管是多么高档的,也都是有自己的"脾气"的,用术语讲就是器材自身的"声学特性"(Sound Signature). 丝毫不带自身特性,没有任何脾气的HI-FI器材,好象是没有的. 多少程度的差别而已. 就好比,你见过一个没有半点"脾气"(不是发脾气,而是指性格特点)的活人吗? 除非是机器人.
PS1000这个耳机为什么我说表现I Musici的这两张小编制音乐,风格不如D7000妥帖? 因为PS1000本质上是一副有些外向,有些阳刚的美国风格耳机. 歌德耳机基本都是这个风格和路子. 表现I Musici松弛,优雅的演奏时,它有些过于干净,过于干脆利落了,力度也过于外露,不够"缠绵",粘滞和阴柔.
当然,讲整体的信息量,讲高低频的延伸,动态和力度感,PS1000还是占有明显优势的. 只是这些古典小编制音乐的演绎,不是全靠这些而已.
OK,下面是女声项目了. 拿什么做试音碟呢? 是我个人很喜欢的两张. 见图. 上面那张是Chesky出品的Ana
Caram,属于巴西Bossa Nova风格,下为美国Judds母女演唱组的一张经典碟,属于乡村类风格.
PS1000耳机表现这两张录制优异的女声CD,音色中性,健康,饱满,富有表现力,是一流的演绎. Ana
Caram那张碟里的伴奏乐器,特别是打击乐器和SAX,有着丰富的细节和音色变化,这些PS1000都表现得非常好.
"Judds母女"这张碟里母女二人歌喉的音色差异,也区分得很明显.
相比之下我还是更喜欢Judds这张碟的聆听体验. 为什么呢? 因为PS1000更适合这张碟. 它有着热情的音色,扎实的低频,生动的节奏感,这些都是歌德耳机传统上最善于表现的东西,而PS1000并不是一副"忘本"的耳机,作为歌德耳机里最杰出的一员,它照例在表现这样的音乐时,是格外耀眼的. 几首快歌里有录制良好的节奏性低频,PS1000的表现无可挑剔,低频始终扎实,沉稳,受控.
相比之下我还是更喜欢Judds这张碟的聆听体验. 为什么呢? 因为PS1000更适合这张碟. 它有着热情的音色,扎实的低频,生动的节奏感,这些都是歌德耳机传统上最善于表现的东西,而PS1000并不是一副"忘本"的耳机,作为歌德耳机里最杰出的一员,它照例在表现这样的音乐时,是格外耀眼的. 几首快歌里有录制良好的节奏性低频,PS1000的表现无可挑剔,低频始终扎实,沉稳,受控.
一定有人会问,PS1000表现东方式的甜歌,效果如何呢?
我有POLYDOR出品的一套5CD邓丽君精选集,拿出来试了几首.
首先这里就暴露出这些录音的质量有问题了. 伴奏乐器和邓丽君的人声都处理得偏亮,而且有齿音. 听到现在,才第一次在PS1000上听到了偏亮的声音. 在录制良好的唱片里,PS1000始终不会发出亮和吵的声音,而且如我前面所提及,它的高频甚至是略有些"抑制"的. 但这里邓丽君的录音,明显是亮了,而且出现了齿音.
PS1000表现邓丽君的"甜歌嗓音",是颇有意思的. 它没有象铁三角高端耳机那样着力表现出邓嗓音里的娇媚和甜嗲,而是把她的歌喉表现得比较淳朴和饱满. 从"嗲","糯","娇"几点讲,我认为,PS1000不如铁三角高端耳机. 其实熟悉歌德系耳机的烧友们应当知道这个结果.
这是意料之中的. 歌德系耳机一直更善于表现欧美人声,而不是邓丽君那样的东方甜歌.
首先这里就暴露出这些录音的质量有问题了. 伴奏乐器和邓丽君的人声都处理得偏亮,而且有齿音. 听到现在,才第一次在PS1000上听到了偏亮的声音. 在录制良好的唱片里,PS1000始终不会发出亮和吵的声音,而且如我前面所提及,它的高频甚至是略有些"抑制"的. 但这里邓丽君的录音,明显是亮了,而且出现了齿音.
PS1000表现邓丽君的"甜歌嗓音",是颇有意思的. 它没有象铁三角高端耳机那样着力表现出邓嗓音里的娇媚和甜嗲,而是把她的歌喉表现得比较淳朴和饱满. 从"嗲","糯","娇"几点讲,我认为,PS1000不如铁三角高端耳机.
听完女声听男声,歌德迷们一定知道,歌德耳机的又一个强项来了 ......
美国Chicago乐队是一支雄性感十足,热血澎湃的乐队,也是我大学时期很喜欢的.
在PS1000以"大江东去"般的气势和激情,当歌手以火热的激情唱出You bring feeling to my life, you
are the inspiration! 时,那真是无比激奋而动人的一刻.
PS1000的力度,饱满,热情,气势,密度,以及表达歌手感情能量的天才,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有时听得我简直"受不了",不是被低频轰得受不了或者被高音能量刺激得受不了,而是被它承载的激情压得有些喘不过气. 过瘾!
PS1000的力度,饱满,热情,气势,密度,以及表达歌手感情能量的天才,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有时听得我简直"受不了",不是被低频轰得受不了或者被高音能量刺激得受不了,而是被它承载的激情压得有些喘不过气. 过瘾!
到这里我想再特别拎出来提一提PS1000的低频. 它的低频表现,是我至今在耳机里听到最牛逼的.
我不知道用什么词形容,就用"牛逼"名之吧.
无论是贝多芬"命运"交响曲里倍大提琴的齐奏轰鸣,还是Chicago唱片中有力的低频打击,PS1000的表现都是超级的——深沉,有力,宏大,能量充沛,质感强烈,而又丝毫不混! 要突出写一笔的是,丝毫不混! 这种低频,表现古典交响里的大提琴或者倍大提琴,以及流行音乐里的低频打击,都是Superstar级别的. 在PS1000之前,PS1就已经以低频牛逼著称. 我没有条件把PS1000和PS1摆在同一系统里直接对比低频,但撇开别的不论,我在这里说一个判断: PS1000的低频,是耳机里超级牛逼的.
当然,PS1000的低频要出牛逼效果,驱动是很重要的. 把PS1000插在DA11的耳机孔里直推,效果就差了很多,特别是低频,一下子阳痿了.
无论是贝多芬"命运"交响曲里倍大提琴的齐奏轰鸣,还是Chicago唱片中有力的低频打击,PS1000的表现都是超级的——深沉,有力,宏大,能量充沛,质感强烈,而又丝毫不混! 要突出写一笔的是,丝毫不混! 这种低频,表现古典交响里的大提琴或者倍大提琴,以及流行音乐里的低频打击,都是Superstar级别的. 在PS1000之前,PS1就已经以低频牛逼著称. 我没有条件把PS1000和PS1摆在同一系统里直接对比低频,但撇开别的不论,我在这里说一个判断: PS1000的低频,是耳机里超级牛逼的.
当然,PS1000的低频要出牛逼效果,驱动是很重要的. 把PS1000插在DA11的耳机孔里直推,效果就差了很多,特别是低频,一下子阳痿了.
Julio Iglesias ...... 这位老一代歌手告诉了我们,一个男人的歌喉可以温柔和深情到何等境界 ...... http://bbs.headphoneclub.com/images/smilies/default/smile.gifPS1000" />
然而这位超级温柔男士的歌喉,又是男性气十足,毫不娘娘腔或阴柔气的,音色温暖,醇厚,柔和动人. 这是一位独特的,也许可称独一无二的男歌手. 当然,也是我比较喜爱的. Non-Stop这张专集是1988年美国CBS帮他出品的,里面都是英文歌,我大学时代就在音乐书店买了磁带版本,后来有CD了,就买了张继续收藏(大学的磁带都没有了).
PS1000耳机把人声的距离摆在一个适中的位置,不会象RS1那么近,也不会象GS1000那么偏远.
人声的密度感,质感,都非常好,而且能传达歌声蕴涵的情感,毫无冷漠感或隔离感.
Julio的男性化温暖音色,以PS1000来表达,是非常让人满意的,特别是音色的纯正和结像的凝聚力,都相当地好.
大致上还是可以说,PS1000耳机与其他歌德系耳机一样,男声表现,欧美女声的表现,都是一流的,而东方式甜歌女声,则不完全对路——不是说不能听,听还是完全可听,但表现那种东方女生甜歌的"娇嗲糯"之音,并非PS1000的美国作风所擅长. 当然,擅长此类"娇嗲糯"的耳机,比如铁三角高端耳机,在表现男声,欧美女声方面,就比PS1000差得太多了.
大致上还是可以说,PS1000耳机与其他歌德系耳机一样,男声表现,欧美女声的表现,都是一流的,而东方式甜歌女声,则不完全对路——不是说不能听,听还是完全可听,但表现那种东方女生甜歌的"娇嗲糯"之音,并非PS1000的美国作风所擅长. 当然,擅长此类"娇嗲糯"的耳机,比如铁三角高端耳机,在表现男声,欧美女声方面,就比PS1000差得太多了.
在告一段落前,我想最后试一种音乐体例——古典室内乐. 古典室内乐是我个人常听的音乐,也是试音时重要的一环.
有一些问题听大型音乐时或许感知不到,但一听室内乐,就能明确地感知到.
比如音色的细腻度,纯净度,以及单件乐器的空间结像,这些在室内乐重奏里表现得最为充分.
这里选的这个Decca是1968年录制的模拟录音,负责录音的是发烧圈内鼎鼎大名的Kenneth Wilkinson.
Wilkinson以录制大场面的歌剧,交响等知名,录室内乐很少,这张就是一例,值得一听吧? 何况参与演奏的三位都是大师级的:
钢琴家卡钦,小提琴家苏克,小提琴家斯塔克.
用PS1000耳机欣赏这张室内乐钢琴三重奏的碟,细腻度和纯净度都非常好.
看来PS1000不光善于表现织体厚重复杂的大型乐队,表现简单却细腻的室内乐,在细腻度和纯净度上也是毫无问题的.
这里要说一下,天龙CD机虽然音色有些素淡,但细腻度是很好的,PS1000刻画出的小提琴和大提琴,质感非常突出,结像结实,擦弦细节丰富,有一种真实的"存在感",特别是大提琴的低音,非常深沉感人,而小提琴的中高频顺滑流畅,没有丝毫毛糙感,只是音色有些"素"而已.
这个"音色素"倒是引起了我的注意的. PS1000表现小提琴音色,在我这个系统上,音色不干,有良好的润感和柔顺感,但高频泛音比较素淡,不是那种委婉,亮丽,绕梁三日型的. 通俗说就是"还不够漂亮".
这也许是PS1000美国风格的声底比较直接,不够华丽的缘故,也可能与天龙CD机比较素淡的声底有关.
对我来说,PS1000表现的小提琴质感好,细节丰富,柔顺度好,但中高频音色不够华丽. 大提琴和钢琴的声音倒是无可挑剔的: 钢琴有着宽大的动态幅度,大提琴深沉的吟唱也十分动人. 只要是涉及到低音区的乐器,PS1000的表现都是使人信服的.
从整体演绎的性格说,PS1000表现的古典室内乐张力十足,干净利落,细腻度和纯净度足够,但气质不是很典雅,不是那种粘粘的,委婉的,很内在的情调. P1000略偏外向的性格渗透在它播放的各种音乐之中,使得各类音乐的重播都带有PS1000的力度感,沉稳感,干净利落感,而不善于表现那种黏糊糊,内在的,柔弱的,阴柔的情绪和情调. PS1000犹如一个本性健康爽朗,阳光外向,充满力感的男人,要他去表演林妹妹,有些为难,即使他演技再好,也难传神.
这里要说一下,天龙CD机虽然音色有些素淡,但细腻度是很好的,PS1000刻画出的小提琴和大提琴,质感非常突出,结像结实,擦弦细节丰富,有一种真实的"存在感",特别是大提琴的低音,非常深沉感人,而小提琴的中高频顺滑流畅,没有丝毫毛糙感,只是音色有些"素"而已.
这个"音色素"倒是引起了我的注意的. PS1000表现小提琴音色,在我这个系统上,音色不干,有良好的润感和柔顺感,但高频泛音比较素淡,不是那种委婉,亮丽,绕梁三日型的.
对我来说,PS1000表现的小提琴质感好,细节丰富,柔顺度好,但中高频音色不够华丽. 大提琴和钢琴的声音倒是无可挑剔的: 钢琴有着宽大的动态幅度,大提琴深沉的吟唱也十分动人. 只要是涉及到低音区的乐器,PS1000的表现都是使人信服的.
从整体演绎的性格说,PS1000表现的古典室内乐张力十足,干净利落,细腻度和纯净度足够,但气质不是很典雅,不是那种粘粘的,委婉的,很内在的情调. P1000略偏外向的性格渗透在它播放的各种音乐之中,使得各类音乐的重播都带有PS1000的力度感,沉稳感,干净利落感,而不善于表现那种黏糊糊,内在的,柔弱的,阴柔的情绪和情调. PS1000犹如一个本性健康爽朗,阳光外向,充满力感的男人,要他去表演林妹妹,有些为难,即使他演技再好,也难传神.
在Denon DCD2000AE + Lavry DA11 + EAR HP4的前端下的PS1000听感到这里告一段落.
下一步,在换耳放之前,是先更换音源. http://bbs.headphoneclub.com/images/smilies/default/tongue.gifPS1000" /> 这台音源被搬来进一步搭配HP4耳放,试听PS1000.
PS1000耳机对前端音源的差异还是反应非常灵敏的. 换用徕卡的CD机后,从耳机里听到了差异明显的声音. 怎么样的声音呢?
那就牵涉到这台徕卡CD机了.
这台徕卡CD机的声音,在我听来,是一种更接近"欧化"的声音风格. 它的特点是: 音色中性,通透,柔软,松弛,自然. 同时徕卡机器的声场很开放,在这点上做得比不少欧洲CD机好,甚至好于一些欧洲2万元价位的机器.
这台徕卡CD机的声音,在我听来,是一种更接近"欧化"的声音风格. 它的特点是: 音色中性,通透,柔软,松弛,自然. 同时徕卡机器的声场很开放,在这点上做得比不少欧洲CD机好,甚至好于一些欧洲2万元价位的机器.
与徕卡CD机相比,前面用天龙CD机,以及天龙CD机+Lavry解码器出来的声音,就要显得更为"实"和"硬"一些.
相比之下,徕卡CD机的声音从高到低,都保持着柔软松弛的特征.
单纯听低频的"结实",徕卡CD机不如天龙或Lavry那么"砰砰响",比方听Chicago乐队里的伴奏低音,徕卡机器出来的低频效果要轻柔一些,不那么强力而冲击,整个音乐的"蛮力"要小很多,也不那么前冲,而是略为收敛一些. 这些都是它欧洲审美风格的体现. 也许,喜欢力道,喜欢听PS1000发出征服性蛮力强音的人会觉得有些失望. 然而 ......
单纯听低频的"结实",徕卡CD机不如天龙或Lavry那么"砰砰响",比方听Chicago乐队里的伴奏低音,徕卡机器出来的低频效果要轻柔一些,不那么强力而冲击,整个音乐的"蛮力"要小很多,也不那么前冲,而是略为收敛一些. 这些都是它欧洲审美风格的体现. 也许,喜欢力道,喜欢听PS1000发出征服性蛮力强音的人会觉得有些失望. 然而 ......
然而徕卡CD机的全频的柔软,丰满,通透,松弛,中性,是比较突出的. 注意这些形容词是并列的.
也就是说,徕卡CD机声音的特征,是柔软+丰满+通透+松弛+音色中性(有些清淡). 这些形容词彼此并不矛盾对立,是可以统一在一部机器身上的.
徕卡CD就做到了.
它的基本音色还是比较清淡的,没有去搞什么"个性化音色". 个性化音色搞得一不留神会怪掉,干脆不搞,让它去清淡. 清淡不是问题,只要把声音做得细腻,通透,柔软,宽松,就OK了. 徕卡机不仅做到了这些,而且把声场规模做得相当好,比一些2万价格的欧洲CD机还要好.
它的基本音色还是比较清淡的,没有去搞什么"个性化音色". 个性化音色搞得一不留神会怪掉,干脆不搞,让它去清淡. 清淡不是问题,只要把声音做得细腻,通透,柔软,宽松,就OK了. 徕卡机不仅做到了这些,而且把声场规模做得相当好,比一些2万价格的欧洲CD机还要好.
用徕卡CD机做音源,再听PS1000,会觉得明显的差异是:
第一,声场更为打开了,无论是听大编制交响还是室内乐,乐器的位置,空间残响,都会有稍更宽大的延伸.
第二,声场内的通透感更好,音色也更柔软内敛.
这两点加起来,赋予了后端的PS1000一种模拟味和"静电感". 简单说就是PS1000现在的声音,压迫感,扎实感,力感减轻,但通透感,轻盈感,模拟味增加.
这是好还是不好呢? 我回答不出. 声场方面肯定是加分,这个我没有疑问,但声音的扎实一些/柔软一些,前压一些/内敛一些,更多是呈现方式和风格口味的因素.
这是好还是不好呢? 我回答不出. 声场方面肯定是加分,这个我没有疑问,但声音的扎实一些/柔软一些,前压一些/内敛一些,更多是呈现方式和风格口味的因素.
就我个人口味来说(个人口味而已,无特别代表性),PS1000确实是一副雄性的耳机,身具突出的美国风格,直爽,有力,阳刚,健康,结实.
如果喜欢这样的一面,那还是给它配一个美国风格的音源,听得较爽,较为过瘾. 要比搭配英国音源,法国文豪之类,来得过瘾.
如果不喜欢以上典型的美国之声风格,希望声音柔软一些,模拟味一些,稍稍缠绵一些的话,也完全可以给它搭配一部内敛一些的音源. 但我个人觉得这样未必是完全发挥了PS1000的雄性魅力. 而它的这份雄性魅力才是最可宝贵的,是其他耳机所无的. 要透明度,要纯正的音色,要宽大的声场,这些森海HD800也能提供,天龙D7000也能提供,未必一定要动用PS1000. 但PS1000的雄性魅力,才是其他耳机所无的,不把这份气质爽利地发挥出来,就不算玩好了PS1000吧.
如果不喜欢以上典型的美国之声风格,希望声音柔软一些,模拟味一些,稍稍缠绵一些的话,也完全可以给它搭配一部内敛一些的音源. 但我个人觉得这样未必是完全发挥了PS1000的雄性魅力. 而它的这份雄性魅力才是最可宝贵的,是其他耳机所无的. 要透明度,要纯正的音色,要宽大的声场,这些森海HD800也能提供,天龙D7000也能提供,未必一定要动用PS1000. 但PS1000的雄性魅力,才是其他耳机所无的,不把这份气质爽利地发挥出来,就不算玩好了PS1000吧.
安润耳机旗舰店的PS1000链接:http://item.taobao.com/item.htm?id=3568599990
(完)
前一篇:人人搞入耳 究竟多"入耳"?
后一篇:一副被忽略的超值人声耳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