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根森海HD600升级线试听: ZU, RudiStor, Equinox

标签:
it |
分类: 耳机/耳塞/耳放的评论 |
写这个文章的"因头",是shandra网友发了一根ZU Mobius升级线给我听. 我这个线以前未听过.
既然有网友如此盛情寄一根给我,我就给大家分享一下听感吧. 顺便把近期刚到手的RudiStor
BX65升级线,和成名已久的Equinox for HD600也一起比较一下.
这是shandra发给我的Zu Monius MK1升级线. 按照shandra的建议,我用森海HD600试它.
我手头的HD600现在只有新版的(白色金属滤网).
这是RudiStor BX65森海升级线.
ZU这条线,容我先提个意见. 我不知这是个案还是普遍现象,这根耳机线的插拔,异常吃力. 不象其他我见过的森海升级线那么方便.
为了把此线插进HD600,我费了好半天劲.
由于此线的插拔太过吃力,我无法用一副耳机来插拔更换不同的升级线加以比较,只得使用了两副HD600耳机. 一副固定插上ZU线后再不动它,和另一副加以对比. 两副HD600状态差不多,故我认为是可以这么比较的.
大家可以看出ZU线的小插头已有些脏,我试听前已尽量擦拭清洁.
由于此线的插拔太过吃力,我无法用一副耳机来插拔更换不同的升级线加以比较,只得使用了两副HD600耳机. 一副固定插上ZU线后再不动它,和另一副加以对比. 两副HD600状态差不多,故我认为是可以这么比较的.
大家可以看出ZU线的小插头已有些脏,我试听前已尽量擦拭清洁.
先说ZU线和Rudi线的事. E线先放在一边.
说之前我必须提一下HD600的"原线". 这个原线,问题是在哪里呢? 若原线完美无缺,当然也就没有这些形形色色的升级线存在的必要了. 我个人认为,HD600原线的主要问题是: 声音发散,发毛,不够凝聚,圆润和精细. 同时低频下潜不够好,清晰度也一般,有些散.
说之前我必须提一下HD600的"原线". 这个原线,问题是在哪里呢? 若原线完美无缺,当然也就没有这些形形色色的升级线存在的必要了. 我个人认为,HD600原线的主要问题是: 声音发散,发毛,不够凝聚,圆润和精细. 同时低频下潜不够好,清晰度也一般,有些散.
不论是RUDI的升级线,还是ZU的,都比原线声音要更凝聚,沉着,细腻. 这是毫无疑问的一点.
相比之下原线的声音一个是散,一个是有些糙,音色还有些清亮,不够沉稳.
然而把RUDI和ZU的两根升级线比较时,我发觉它们之间的差异也是非常显著的!
然而把RUDI和ZU的两根升级线比较时,我发觉它们之间的差异也是非常显著的!
怎么来形容RUDI BX65和ZU Monius两根线之间的差异呢? 我的个人体会是:
Rudi: 声底细腻柔美,音色略带点点暖,声音略偏内敛,不张扬,有种粘滞感,特别擅长表现细腻优美的音乐.
ZU: 声底沉着有力,略偏外向,音色中性(不暖),声音的硬素质好,力度感好. 适合喜欢"素质过硬"者的需求.
Rudi:
ZU: 声底沉着有力,略偏外向,音色中性(不暖),声音的硬素质好,力度感好. 适合喜欢"素质过硬"者的需求.
RUDI的东西真是不知怎么搞的 ...
只要是他出手的东西,大到耳放,小到一根线,都具有RUDI独有的细腻柔美,略带暖调和粘滞感的音色. 这根BX65耳机线也是如此.
它实在是令我联想起RUDI耳放的声音. 这是一种以细腻柔美取胜的声音. 也代表了欧洲风格的审美.
这根线的声音明显是比ZU要来得内向和柔美. ZU线长在力度,沉稳感,性格要比RUDI外向,有些筋肉突出,骨子里是一种美国风格,而RUDI线是明显欧洲一派的腔调,力度要柔一些,细节要内敛一些,不都暴露在外面. 当演绎到小提琴抒情曲,优美的人声时,RUDI线的声音是非常迷人的.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RUDI线声音的流畅感,也非常突出. 以它演绎出的音乐(不说"声音"),总是有着一种流畅,绵延的感觉,相比之下,ZU线的声音从技术角度说无可挑剔,但似乎缺少了一些这种流畅感.
这根线的声音明显是比ZU要来得内向和柔美. ZU线长在力度,沉稳感,性格要比RUDI外向,有些筋肉突出,骨子里是一种美国风格,而RUDI线是明显欧洲一派的腔调,力度要柔一些,细节要内敛一些,不都暴露在外面. 当演绎到小提琴抒情曲,优美的人声时,RUDI线的声音是非常迷人的.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RUDI线声音的流畅感,也非常突出. 以它演绎出的音乐(不说"声音"),总是有着一种流畅,绵延的感觉,相比之下,ZU线的声音从技术角度说无可挑剔,但似乎缺少了一些这种流畅感.
ZU线声音引人的地方,是它的沉稳感和力度感.
它并不是以一种过分外露的,炫耀肌肉的方式来表现"硬素质"或"力度感",还是一种有修养的声音,比较好的美国声.
通过它之后的HD600,重心下沉,声音有更好的扎实感和稳定感.
原线的高频有种令人觉得浮躁的"清亮感",用了ZU线后这种感觉减少很多.
从音色角度说,ZU是比较中性的,如果是听惯暖调或喜欢暖声的人,可能会觉得ZU线的骨子里有些冷声. 如果说RUDI线更富有一些"温情",那ZU线较少这种感情成分,听感上比RUDI来得直接,但也许"音乐味"少些. (什么是我说的"音乐味"呢? 就是RUDI声音中的那股优美感,粘稠感,略带甘醇的音色. ZU没有这些成分.)
从音色角度说,ZU是比较中性的,如果是听惯暖调或喜欢暖声的人,可能会觉得ZU线的骨子里有些冷声. 如果说RUDI线更富有一些"温情",那ZU线较少这种感情成分,听感上比RUDI来得直接,但也许"音乐味"少些. (什么是我说的"音乐味"呢? 就是RUDI声音中的那股优美感,粘稠感,略带甘醇的音色. ZU没有这些成分.)
所以从我的观点来看,ZU Mobius和Rudi
BX65两根线的选择是非常简单的事情,一点没有什么可犹豫的,除非你连自己的听音取向和需要什么都搞不清楚.
如果喜欢直接一些的声音,喜欢外向一些,力度感突出一些的声音,不要"温情"和"粘滞",不要"回味",不要过于明显的"柔美感",就选ZU. 这样的发烧友是不少的.
如果喜欢"音乐感"好的,具体些说就是希望声音流畅,柔美,音色甘醇细腻,感情成分多些,感染力强些的,就选Rudi. 这样的发烧友同样很多.
至于两根线哪一根比起"原线"来变得更多 ...... 这个问题也是需要回答的. 我知道很多发烧友是不喜欢一根升级线比起原线来声音改变过多的,觉得改变过多是不好的事情,最好是"音色不变,素质明显提高" ......
如果喜欢直接一些的声音,喜欢外向一些,力度感突出一些的声音,不要"温情"和"粘滞",不要"回味",不要过于明显的"柔美感",就选ZU. 这样的发烧友是不少的.
如果喜欢"音乐感"好的,具体些说就是希望声音流畅,柔美,音色甘醇细腻,感情成分多些,感染力强些的,就选Rudi. 这样的发烧友同样很多.
至于两根线哪一根比起"原线"来变得更多 ...... 这个问题也是需要回答的. 我知道很多发烧友是不喜欢一根升级线比起原线来声音改变过多的,觉得改变过多是不好的事情,最好是"音色不变,素质明显提高" ......
经过反复仔细的对比,我给一个回答:
我认为ZU这根线,和原线相比,改变是更大一些的. 如果是希望尽量不要去改动过大的话,建议对此线谨慎. 和原线相比,ZU改动最大,最可能引起质疑的地方,是它的声音明显比起原线要"外向". 整个结像是向前冲的(forward-sounding),原线的声音要后退一些. 这个一前,一后的差别,很多人是十分敏感的. 用了ZU线后,等于是把HD600去"美国化"了. 这样的处理,虽然听感上更HI-FI,包括在一些特性比较内敛的系统上,未必没有好处,但确实这是一个对声音性格的较大的改变. 如果不希望有这样改变的,不希望得到一副美国化的HD600的,一定要慎重考虑ZU.
我认为ZU这根线,和原线相比,改变是更大一些的. 如果是希望尽量不要去改动过大的话,建议对此线谨慎. 和原线相比,ZU改动最大,最可能引起质疑的地方,是它的声音明显比起原线要"外向". 整个结像是向前冲的(forward-sounding),原线的声音要后退一些. 这个一前,一后的差别,很多人是十分敏感的. 用了ZU线后,等于是把HD600去"美国化"了. 这样的处理,虽然听感上更HI-FI,包括在一些特性比较内敛的系统上,未必没有好处,但确实这是一个对声音性格的较大的改变. 如果不希望有这样改变的,不希望得到一副美国化的HD600的,一定要慎重考虑ZU.
RUDI BX65这根线,声音并未前冲,结像特点基本和原线是一致的,是一种欧洲风格的特性,并非把HD600"美国化处理".
它只是比起原线结像更加凝聚,音色听感比原线"浓郁"和"集中". 主观上会觉得RUDI线表现出的声音比原线来得浓郁,感情也多了一些.
当然,所谓"感情多"是一种主观感受,其客观原因,还是因为音色凝聚集中了.
原线的低频实在是有些潜不下去,也有些散,不论是RUDI还是ZU都会把低频收紧,使得低频更为清晰和凝聚. 在这个地方原线没有什么可夸的,我想也没有发烧友会认为原线较散的低频是更好的.
原线的低频实在是有些潜不下去,也有些散,不论是RUDI还是ZU都会把低频收紧,使得低频更为清晰和凝聚. 在这个地方原线没有什么可夸的,我想也没有发烧友会认为原线较散的低频是更好的.
下面该说说美国Equinox升级线了. 先看图. Equinox升级线是比较轻和软的,这点很讨人喜欢.
它用的Neutrik耳机插头样子很"古旧",即使是全新未用过的.
这点蛮独特的,据说是因为它表面有Equinox特制的涂层.
就象我前面所评说的,ZU耳机升级线和RUDI升级线的特性颇为不同,同样地,虽然同样来自美国,但Equinox升级线,和ZU升级线,两者的声底,是差异明显的!
如果说ZU的升级线比较典型地代表了美国声的直接,饱满,有力的风格,那么Equinox虽然来自美国,但并非典型的美国声.
什么是比较典型的美国声? 资深的烧友都会说出以下一些特征:
低频有力,强劲,凝聚,中频结实饱满,整体结像略前突,整体音色略暖,细节展现充分,动态鲜明开扬,等等. ZU线正是有着这样的一些特点.
如我前面所说,它的声音是很"直接"(direct)的,低频质量较好,结像也呈前突之势,比起森海原线或RUDI的升级线来要明显声音靠前.
Equinox却不是这样的特点. 前面提到的那些美国声典型特点,它几乎一条也不占. Equinox升级线的声音,细腻,柔和,通透,结像略纤细,低频略少,是一副欧洲声的做派,和一般理解中"美国声"的联系实在不多. 这是值得注意的一点.
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美国是一个文化大熔炉,文化多元化之地,美国HI-FI器材不都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
Equinox和ZU两根线,风格上差异颇多,所以它们之间的选择和判断,我觉得更多是个人口味,好恶的因素. 就我个人来说,两根线中还是更喜欢E线多些.
Equinox却不是这样的特点. 前面提到的那些美国声典型特点,它几乎一条也不占. Equinox升级线的声音,细腻,柔和,通透,结像略纤细,低频略少,是一副欧洲声的做派,和一般理解中"美国声"的联系实在不多. 这是值得注意的一点.
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美国是一个文化大熔炉,文化多元化之地,美国HI-FI器材不都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
Equinox和ZU两根线,风格上差异颇多,所以它们之间的选择和判断,我觉得更多是个人口味,好恶的因素. 就我个人来说,两根线中还是更喜欢E线多些.
E线在两个地方明显是好于ZU的. 第一是细腻度,第二是透明度.
E线的声音是非常细腻柔和,玲珑剔透的. 相比之下ZU线就有着一定的颗粒感. 最容易察觉区别的地方是高频. 比方听高频泛音丰富的小提琴录音,或者流行音乐里丁丁冬冬的高频敲击乐器,E线给人"晶莹剔透"的感觉,高频声线十分纤细而又不尖. 这种既纤细又柔和的高频,是非常引人的. ZU线播这些东西时,高频就显得略粗,不够纤细,也不够细腻.
常有人说E线搭配下的森海耳机,声音是有些"静电味"的. 这其实就来自于E线细腻,柔和,通透的声底.
E线的声音是非常细腻柔和,玲珑剔透的. 相比之下ZU线就有着一定的颗粒感. 最容易察觉区别的地方是高频. 比方听高频泛音丰富的小提琴录音,或者流行音乐里丁丁冬冬的高频敲击乐器,E线给人"晶莹剔透"的感觉,高频声线十分纤细而又不尖. 这种既纤细又柔和的高频,是非常引人的. ZU线播这些东西时,高频就显得略粗,不够纤细,也不够细腻.
常有人说E线搭配下的森海耳机,声音是有些"静电味"的. 这其实就来自于E线细腻,柔和,通透的声底.
当然,换个角度和口味,也可以说ZU线在低频的力度,下潜,整体的密度感上,要好于E线.
E线的低频是很有特点的,是一种量感和力度不突出,较为柔和圆润的风格. 主观听感上刺激性极低,是一种欧洲风格,很有修养的低频.
如果你喜欢低频强劲,有力,砰砰作响,那建议干脆不要考虑E线了.
ZU线在整体声音的密度上也强于E线. 听感上声音更为饱满,结实,结像要比E线来得"大","近".
ZU线在整体声音的密度上也强于E线. 听感上声音更为饱满,结实,结像要比E线来得"大","近".
Equinox和ZU Mobius两根升级线,都与森海原线形成了不同的声音,是以两种不同的方式在"改造"HD600.
相比之下RudiStor BX65声底和原线最为接近,更多是保持原线风格做了一定素质的提升,而不是"改造".
这就是三根升级线的基本情况.
ZU线是非常典型地把HD600做了"美国化"的改造. 它使HD600的结像前冲靠近,整体声音密度提高,细节表现更为"外向",低频质量也相当好. E线则是一根把HD600变得更为柔和,通透,细腻的线,声底轻盈透明,能使HD600"静电化",是一种别具一格的美感.
ZU线是非常典型地把HD600做了"美国化"的改造. 它使HD600的结像前冲靠近,整体声音密度提高,细节表现更为"外向",低频质量也相当好.
(完)
前一篇:我爱英国声
后一篇:3张DEMO CD的听感